28例次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体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内镜处置相关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21例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接受ERCP诊疗,根据胆道造影所见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内镜治疗的效果。结果21例患者中43.8%处于术后早期,共接受28次内镜诊疗,其中发现胆管吻合口狭窄19例(90.4%),且多数存在成角畸形;发现吻合口胆漏9例(42.9%)。内镜治疗的操作成功率为85.7%,包括鼻胆管引流5例次、单支架引流10例次、气囊扩张和(或)多支架支撑9例次、胆漏腔引流2例次。随访中3例胆漏患者经治疗漏口已愈合,2例吻合口狭窄已基本消除。结论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发生早,吻合口严重狭窄伴成角畸形多见,合并胆漏的发生率较高;采用“先治漏,后治窄”的原则进行内镜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他文献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由Ladd等在1937年提出,指在原消化道毗邻出现的一种圆形或管状结构的空腔器官,可位于肠系膜侧或系膜对侧。它可发生于消化道从舌根至肛门的任何部位,约50%发生在小肠,术前漏诊和误诊率较高,双气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使该病的内镜诊断出现突破性进展,较大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2006年至今我院开展小肠镜检查265例,发现了3例成人小肠重复畸形,报道如下。
急性化脓性胃炎是胃壁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又称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诊断常较困难。患者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病死率较高。现报道急性化脓性胃炎1例,并将有关文献加以复习。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能够将内镜图像放大近1000倍,可以在普通内镜检查的基础上即刻观察黏膜上皮细胞、腺体和微血管网的变化,为消化道肿瘤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日本,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是99%,侵入黏膜下层的是96%,所以,在发现早期癌变后,考虑到外科手术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问题,内镜黏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已成为消化道早期黏膜癌的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2只杂交犬,采用门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门静脉主干环置ameroid收缩器+下腔静脉头侧双线交叉缝合结扎的方法制作动物模型。6周后,胃镜和门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食管曲张静脉形成情况。结果造模手术前门静脉压力为(11.0±1.1)mmHg,造模后门静脉压力升高至(22.9±1.2)mmHg(P=0.010)。胃镜发现所有的杂交犬均形成了轻-
胰胆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其病死率分别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4、5位。因其早期发展隐蔽,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仅能姑息性治疗。近年以ERCP为代表的内镜技术已在胆胰肿瘤临床治疗广泛应用,其缓解梗阻性黄疸疗效不逊传统的胆肠旁路手术,且创伤少,甚至成为某些病例首选治疗。由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通常病情危重,胆管病变位置范围复杂多样,晚期肿瘤又多继发感染、胆道出血、胃肠梗阻等,
期刊
EUS因能清楚地显示肠壁各层结构,在诊断黏膜下病变、癌症浸润与邻近转移及外压性隆起明显优于普通内镜。我们对104例大肠隆起性及浸润性病变患者行EUS检查,报道如下。
Brunner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腺瘤,通常无症状。巨大Brunner腺瘤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肠道阻塞症状。最近我院诊断1例引起幽门梗阻症状的巨大十二指肠息肉样增生,经内镜下切除后病理确诊为Brunner腺瘤,现报道如下,并作文献复习。患者男,19岁,因“反复上腹胀伴呕吐1年,加重1个月”入院,呕吐反复发作,或食后即吐,或呕吐宿食,曾出现黑便,予抑酸、止血等治疗,
进食某种物质后不能消化排空,积聚在胃内逐渐形成的固体性结块统称胃石症。在我国以食用柿子、山楂、黑枣等形成植物性胃石多见。在胃镜下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碎石,如激光碎石、高频电碎石、微型爆炸碎石。及注射药物碎石帕’等。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9月在胃镜下利用碎石器和五爪钳机械性治疗较大胃石患者45例,疗效满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