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有重大的贡献和责任。中职教育培养的合格职业人就是指学生毕业时既要能掌握一技之长得以谋生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负责任地对待未来的职业,使学生树立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区别不同职业的风水岭在于对待职业的不同态度、在于人的精神世界,本文主要分析生本关怀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转变。
关键词:生本关怀中职班级管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236-01
1 班主任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转变
(1)班主任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犹如雷声总在风雨前,班主任的中职学生观是其一切工作的先导。“先入为主的中职生是‘差生’”的观念是导致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生本关怀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对工作就会失去热情;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就可以为自己的不作为寻找合适的理由,滋生怠惰的工作情绪;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在工作时就容易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极易以生硬、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以执行任务式的态度应付工作,像站在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人一样,机械地、冷冰地对待眼前的学生;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将无法激起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包容,班主任的所作所为无法抵达学生的心坎,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更不能感动学生。中职班主任错误地以为学生学习成绩差,其纪律意识、行为习惯也一定差,是制造麻烦的一族。于是在管理过程中,不遗余力地用“盯”监视学生的表现,用“管”与“压”束缚学生的行为,企图借助这些生硬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威信,达到使学生服从的目的。而事实上正是班主任的这种严管使学生的内心隐藏得更加秘密,师生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班主任以自我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将最终走向“死之徒”,形成管得越多越不服、管得越严抗拒性越强的恶性循环。
因为教育是一种“以爱返爱”的行为,班主任对待工作态度消极、方法生硬而粗暴、没有爱,学生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把这一切原原本本回应给班主任,从而形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冷漠的人际关系,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导致师生间关怀关系的断裂。
(2)班主任对教育没有爱心,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中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 一个稳定而持续不断的工作服务。”被誉为“美国年度教师”的罗恩·克拉克先生在电视上看到纽约市平民区师资紧缺的报道便打点行李,毅然前往,即使是教校长记忆中30多年来最令人头疼的班级,他也乐此不疲,与学生一起玩“双绳跳”、一起共进午餐、一起打雪仗、一起编故事等,他依仗集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55条班规的魔力,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技能,他满心欢喜地看着学生身上日渐发生的变化,情不自禁地发出“我禁不住爱上教学了”的感慨。没有对教育的虔诚之心,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是办不好教育,做不好班主任的。中职班主任缺乏的就是这种对教育的虔诚之心,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于丹曾言“教师是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天使,教师不合适的态度将会遏止天使的成长。
2 中职班级管理向生本关怀的转型
(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有多方面的优点和长处,也有某些特定的弱点和不足,需要得到特殊的教育关怀,教育理论界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为此做了各种有益的探索。笔者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中学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出于职业的良知,也一直在思考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的方法。汲取生本教育与关怀教育思想而铸造的生本关怀教育理论将教师作为关怀者,学生作为被关怀者,建立一种平等互惠、相互尊重、彼此对话的关怀性相遇的师生关系,或许是班级管理的一剂良方。为此,我们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向生本关怀理念转型的构想。第一节班级管理目标的转型目标是人们的一种期望,是人们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主观上的超前反映。“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其惟一的着力点在于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的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最本质特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石。
(2)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使中职生顺利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从“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教育,使中职生从依恋父母的孩童成長为能独立自主的青年,求得安身立命的社会角色。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目标是服务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子目标,所以也要坚持以培养高度职业化的“职业人”为其既定目标。美国查尔斯·E·哈里斯教授指出:职业化总是由技术的卓越与伦理的完整两个部分组成,技术的卓越包涵在职业中的知识和技术,而伦理的完整在于对良好的职业行为原则的承诺。所以,中职班级管理的目标具体表述为:把中职生培养成技术卓越和伦理完整的职业人。中职班级管理同样是上述维持常态式的行为,其主要目标一般定位为:班级不出事,师生能相安无事,教育教学能顺利进行,3年之后学生能找到工作等表面事务。
3 讨论
培养合格职业人的策略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现在的中职生将是未来社会技术进步的生力军,中职校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把他们打造成合格的职业人,非大智大慧与坚忍不拔不能为之,这对中职班主任显然是一大严峻的挑战。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脚踏实地总能有所收获。所以,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与培养目标,多研究学生的个性与需要,少一些外在的束缚与牵绊,一心一意关注学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要的是要用关爱启迪心扉。爱,是开启人心扉的钥匙。中职生由于长期以来在不当的家庭氛围与班级环境中成长,出于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的需要,他们形成了或跋扈、或内敛、或孤僻、或悲观的个性心理,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别,采取有的放矢的方式,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树立拯救一位“差生”甚至比培养一位优生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的观念,以满腔的热情浇灌学生心中幼小的希望之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一切生命都值得尊敬”,从而帮助学生从自我的闭锁中走出来,奔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芳敏.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2).
[2]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9(4).
[3] 张颖.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
关键词:生本关怀中职班级管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236-01
1 班主任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转变
(1)班主任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犹如雷声总在风雨前,班主任的中职学生观是其一切工作的先导。“先入为主的中职生是‘差生’”的观念是导致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生本关怀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对工作就会失去热情;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就可以为自己的不作为寻找合适的理由,滋生怠惰的工作情绪;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在工作时就容易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极易以生硬、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以执行任务式的态度应付工作,像站在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人一样,机械地、冷冰地对待眼前的学生;因为认定学生差,班主任将无法激起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包容,班主任的所作所为无法抵达学生的心坎,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更不能感动学生。中职班主任错误地以为学生学习成绩差,其纪律意识、行为习惯也一定差,是制造麻烦的一族。于是在管理过程中,不遗余力地用“盯”监视学生的表现,用“管”与“压”束缚学生的行为,企图借助这些生硬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威信,达到使学生服从的目的。而事实上正是班主任的这种严管使学生的内心隐藏得更加秘密,师生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班主任以自我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将最终走向“死之徒”,形成管得越多越不服、管得越严抗拒性越强的恶性循环。
因为教育是一种“以爱返爱”的行为,班主任对待工作态度消极、方法生硬而粗暴、没有爱,学生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把这一切原原本本回应给班主任,从而形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冷漠的人际关系,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导致师生间关怀关系的断裂。
(2)班主任对教育没有爱心,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中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 一个稳定而持续不断的工作服务。”被誉为“美国年度教师”的罗恩·克拉克先生在电视上看到纽约市平民区师资紧缺的报道便打点行李,毅然前往,即使是教校长记忆中30多年来最令人头疼的班级,他也乐此不疲,与学生一起玩“双绳跳”、一起共进午餐、一起打雪仗、一起编故事等,他依仗集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55条班规的魔力,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技能,他满心欢喜地看着学生身上日渐发生的变化,情不自禁地发出“我禁不住爱上教学了”的感慨。没有对教育的虔诚之心,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是办不好教育,做不好班主任的。中职班主任缺乏的就是这种对教育的虔诚之心,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于丹曾言“教师是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天使,教师不合适的态度将会遏止天使的成长。
2 中职班级管理向生本关怀的转型
(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有多方面的优点和长处,也有某些特定的弱点和不足,需要得到特殊的教育关怀,教育理论界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为此做了各种有益的探索。笔者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中学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出于职业的良知,也一直在思考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的方法。汲取生本教育与关怀教育思想而铸造的生本关怀教育理论将教师作为关怀者,学生作为被关怀者,建立一种平等互惠、相互尊重、彼此对话的关怀性相遇的师生关系,或许是班级管理的一剂良方。为此,我们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向生本关怀理念转型的构想。第一节班级管理目标的转型目标是人们的一种期望,是人们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主观上的超前反映。“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其惟一的着力点在于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的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最本质特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石。
(2)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使中职生顺利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从“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教育,使中职生从依恋父母的孩童成長为能独立自主的青年,求得安身立命的社会角色。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目标是服务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子目标,所以也要坚持以培养高度职业化的“职业人”为其既定目标。美国查尔斯·E·哈里斯教授指出:职业化总是由技术的卓越与伦理的完整两个部分组成,技术的卓越包涵在职业中的知识和技术,而伦理的完整在于对良好的职业行为原则的承诺。所以,中职班级管理的目标具体表述为:把中职生培养成技术卓越和伦理完整的职业人。中职班级管理同样是上述维持常态式的行为,其主要目标一般定位为:班级不出事,师生能相安无事,教育教学能顺利进行,3年之后学生能找到工作等表面事务。
3 讨论
培养合格职业人的策略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现在的中职生将是未来社会技术进步的生力军,中职校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把他们打造成合格的职业人,非大智大慧与坚忍不拔不能为之,这对中职班主任显然是一大严峻的挑战。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脚踏实地总能有所收获。所以,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与培养目标,多研究学生的个性与需要,少一些外在的束缚与牵绊,一心一意关注学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要的是要用关爱启迪心扉。爱,是开启人心扉的钥匙。中职生由于长期以来在不当的家庭氛围与班级环境中成长,出于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的需要,他们形成了或跋扈、或内敛、或孤僻、或悲观的个性心理,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别,采取有的放矢的方式,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树立拯救一位“差生”甚至比培养一位优生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的观念,以满腔的热情浇灌学生心中幼小的希望之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一切生命都值得尊敬”,从而帮助学生从自我的闭锁中走出来,奔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芳敏.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2).
[2]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9(4).
[3] 张颖.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