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中的三维社区结构

来源 :社会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基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认为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结构性要素——新型中介社区,并由此建构起在三维基础上的具有新型整合关系的社区结构。新型中介社区的特点主要是亦城亦乡、非城非乡性,与城、乡两社区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性。新型中介社区的兴起,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要素间的隔绝状态,呈现出城乡一体化趋势;改变了以往城市剥削农村、工业剥夺农业的利益格局,建立起“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和“以工建农”的新模式;部分地改变了脑体关系,使脑力劳动者与农村体力劳动者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作者对三维社区结构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团赴琼考察政治与社会体制改革情况应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13名科研人员(社会学所6人,法学所4人,政治学所1人,院部2人),于1997年12月15—28日赴海南省考察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情况。海南作为全...
试析我国初级形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兼与刘书鹤同志商榷唐晓群1997年第4期《社会学研究》载有刘书鹤同志《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看法及建议》一文,文章开宗明义,尖锐指出,“目前正在全国推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存在着重大理论和实践...
本文归纳了打工妹们书信中的五个主要话题,并通过这些话题分析了工厂打工妹的交往圈子的活动和功能,她们工作流动的原因和策略,她们与出生家庭的关系,她们的感情和婚姻,她们对打工生活的评价。分析特别注重了性别的角度,指出了打工妹们的处境、经历和态度形成中的性别原因
文章在概括了沿海地区再就业的四个特点后,分析了劳动力资源供求失衡、产业之间竞争、企业之间竞争和劳动者之间竞争等因素对再就业形势的影响,提出了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方法解决沿海地区再就业的总体思路。从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新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就业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政府在再就业问题上的职能、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相关预警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沿海地区解决再就业的途径
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人口经济发展测评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人口转变、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是决定人口经济发展进程与水平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标志。以上述四大要素的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了我国人口经济发展的测评系统,又进一步阐述了该测评系统主要指标的设定标准、测评指标与国际接轨以及该测评系统的应用条件等问题
本文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总背景出发,提出中国在90年代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进入了改革中期的制度创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原有体制能量释放的过程基本结束;改革跨过单纯放权让利的阶段;外延扩张的高投入增长方式走到尽头;改革由单项突破转向配套的制度创新;渐进式改革面临挑战。文章认为,改革已深入到体制“硬核”,触及到利益格局的刚性部分,制度创新作为一种公共选择的过程,必须特别注意处理好一些基本的重大利益关系,如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城市与乡村、非农劳动者与农业劳动者、较发展地区与欠发展地区、国家利益与地方
本文从调查所得的数据和个案材料出发,围绕流动组织化特征的主要方面进行描述分析,提出了初步的理论判断和政策意见。作者提出,流动以自发性为基本特点,以自组织为主要形式,认为流动就业者的内部组织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生产经营型组织、生活友谊型组织和秘密社会型组织。认为当前政府部门对于流动的管理行为本身也存在无序低效的问题。调整管理行为的主要方向有:赋予“有序化”以科学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方向、重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实行三个“一”的综合管理办法
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及活动效率是影响人们一切活动效果的几个基本因素,对它们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对于改善人们的活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现代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的生产函数因素分析法推广应用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领域,以从生产函数转化而来的“社会发展函数”及其发展因素分析公式为工具,对1990年投入与效率因素对我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初步地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为地区间社会发展因素分析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尝试性的个例
本文根据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下家庭功能及成员活动的社会化状况,分析了不同社会化程度下的生育模式。认为家庭承包责任制状态下,农民家庭功能及成员活动社会化程度仍然较低,成员间依赖性大,不利于人口生育行为的进一步转变。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家庭功能及成员活动出现了新的意义上的社会化,将推动农民生育行为的转变,促进人口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正> 说明:本表是采用综合评分法。1.用专家咨询和经验相结合的办法,选择46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确定权数。2.采用 10等分评分,以各地最低数值为1份,最高值为10分,按比例定出各组标准分,逆指标按反方向评分。3.将各 地实际数值按评分标准对号入座,求出各指标得分乘权数相加便得子系统和总分。4.港、澳、台未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