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藏品的概念不断扩大,藏品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做好藏品的保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展开了探讨,阐述了博物馆藏品以及藏品保管工作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并提供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藏品保管工作;历史背景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09-2
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工作为博物馆之基础性工作,也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工作。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工作之源,只有做好文物藏品保管工作,才能确保藏品安全,更好地发挥藏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工作进行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博物馆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
博物馆藏品具有物质实体与信息载体这两方面的特性,是一种可以为博物馆创造社会价值的资源,而藏品保管部门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也就相应地要承担了保护、使用资源并利用其内在价值对人类社会产生实际意义的职责要求,最重要的是,资源的管理者还必须要使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状态。从这个层面去重新理解博物馆藏品保管手册的规定,就会自觉地形成对“保护管理、提供利用、科学研究”这三个藏品保管部门职能的整体、辨证的认识。
二、当前藏品保管工作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对藏品保管工作提出新要求
通过对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藏品保管这一事业的实践与认识的不断深入,都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提出的不断变化的职能要求这一原点上的。最初的博物馆也是由于其职能和服务对象及内容的单一性,而对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仅有最基本的“贮藏”要求。紧跟历史与时代的脚步,博物馆由奇珍异物的储藏场所、学者贵族的研究与赏玩场所逐渐衍变成为向大众开放、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为目地的文化机构。
(二)藏品保管工作在发展与实践中的努力探索
然而,我国疆域辽阔,各区域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直接导致了各区域博物馆藏品保管事业发展步伐的不一致。但在保管工作实践的努力中,文博行业的从业者和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为藏品保管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的博物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对藏品保管部门工作模式的再思考:从账目库房管理到信息管理资源管理
(一)过去工作中的转变
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工作人员形象可用“账本加钥匙”来形象地比喻。自90年代末开始,各博物馆或早或晚地开始了用数字技术管理藏品的实践,这直接引发了博物馆藏品工作者对“藏品信息”这一概念的重新思索,以及由此而来的工作方式及工作侧重点的转变。先是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人员开始考虑并参与藏品管理软件及系统的设计制作,之后是逐步完成藏品的图片资料、档案等内容的数字化,进而使藏品管理软件及系统在工作中可以投入使用,切实地起到查用方便、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作用。
(二)从“藏品信息”到“博物馆资源”
上述工作中的转变有一个大致的趋势,即由单纯地将藏品档案等内容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管理,转而到有意识地对藏品信息本身及藏品信息的数字化进行研究关注。关于这一情况的总结,笔者亦赞同这样的看法:“从发展角度看,我们对藏品信息的描述和元数据的采集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编目卡片阶段,第二阶段是藏品档案阶段,第三阶段是计算机数据库记录表单采集阶段。”
综合比较对藏品信息的各种说法,笔者认为2007年金瑞国在《试论我国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共享》一文中所叙述的内容最为全面:“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博物馆藏品的基本信息;二是基于对藏品及相关资源的研究而开展数据积聚与加工形成的信息。”
1.广泛而深入地挖掘藏品所包涵的信息
走出传统藏品研究往往陷于对时代、形制、工艺、艺术风格等藏品基本属性关注的窠臼,针对管理的藏品资源,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更广泛、深入地发掘藏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对藏品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中来。这些藏品信息可能包涵对历史及人文精神的折射、对藏品情感的真实发掘与再现、对藏品社会影响的评估与统计等诸多方面。
目前出于对藏品保护的考虑,各博物馆的藏品绝大多数都是按质地分类分库存放,并有相应的博物馆藏品分类账目。但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文物信息资源,我们可以编制多种主题的藏品目录。如按某种文化主题、工艺特征、时代精神、某个历史事件等多种主题,将能传达主题精神的一类藏品总结归纳,供博物馆研究、展览参考使用。当然,这种做法必须要在前面提到的对藏品信息的更深入与更广泛的发掘工作基础上才可行。
2.增强在藏品工作中的主动性
增强主动性是管理好博物馆藏品资源的最基本要求。这种主动性并不仅仅在于保管部门原有的账目、库房管理、为博物馆需求而提供文物、照管养护文物等,也要着力于更深入、广泛地发掘藏品资源的内在信息。这并不是一个空洞的目标,正因为藏品保管工作和藏品资源有着密切和频繁的直接接触,使这项工作有非常强的可行性。
主动性即存在于琐碎而平凡的藏品保管日常工作中。藏品保管员根据自己所分管的文物类别,选择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研究资料等进行学习,这是第一步。由于藏品库房保管员的工作一般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也为这种努力提供了以后在本类藏品的保管工作中可发挥作用的前提。对某一类文物系统地了解是深入发掘其信息资源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在清点账目、整理卡片、排架上架、展览修复、观摩研究等了解藏品信息和提用藏品时都不会无心而过,而能在工作中自然地萌生对藏品的思考线索及信息发掘的热情。
3.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藏品资源的管理效率 藏品保管工作者更新观念,将这种“博物馆资源”概念下所有的与藏品相关的信息都纳入本部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每一件藏品的信息都要做到纵向与横向两个层面的全面了解与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对藏品资源进行统筹性的管理,这对提高博物馆工作效率有极大的意义。
在有的博物馆,运行一个展览的程序一般是由展览部门提出藏品目录,之后再交予保管部门要求提用。现有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对藏品的基本属性等都能有比较全面的展现,而对于藏品的管理状态如是否外借、是否正在展览、是否正在修复等内容没有涉及,这就有可能导致展览藏品目录单到保管部之后,再将因上述情况不能用于展览的藏品信息反馈给展览部门,展览部门又必须因此修改展览相关内容,如涉及藏品较多,还可能造成对展览比较严重的延误。即使因此去为展览进行藏品的协调,也会占用相当的时间。如果将这项内容体现在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并给予展览部门相应的查阅权限,就不会出现这种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
4.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要求它的从业者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做好藏品保管的工作,需要在对保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责任感的培养;更需要在工作中坚持脚踏实地的心态,以愚公移山的信念、滴水穿石的精神去完成每一项看似琐碎微小的任务。藏品保管的工作绝对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必须要靠制定宏观整体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靠清晰的工作流程来确保。在毫不松懈的努力过程中,经验会总结,人员会成熟,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会形成新的风气与理念并得到认可,新的工作模式也会很快地被确定和接受,保管工作自身蕴含的活力及其要求随时代共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将得到激发并作用于博物馆事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藏品在博物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博物馆所有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博物馆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基本保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工作,科学管理和保护藏品,从而促进我国博物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弭辉.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
[2]丁竹.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文物世界,2006,(05).
作者简介:
宋抗壹,佛冈县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藏品保管工作;历史背景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09-2
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工作为博物馆之基础性工作,也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工作。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工作之源,只有做好文物藏品保管工作,才能确保藏品安全,更好地发挥藏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工作进行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博物馆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
博物馆藏品具有物质实体与信息载体这两方面的特性,是一种可以为博物馆创造社会价值的资源,而藏品保管部门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也就相应地要承担了保护、使用资源并利用其内在价值对人类社会产生实际意义的职责要求,最重要的是,资源的管理者还必须要使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状态。从这个层面去重新理解博物馆藏品保管手册的规定,就会自觉地形成对“保护管理、提供利用、科学研究”这三个藏品保管部门职能的整体、辨证的认识。
二、当前藏品保管工作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对藏品保管工作提出新要求
通过对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藏品保管这一事业的实践与认识的不断深入,都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提出的不断变化的职能要求这一原点上的。最初的博物馆也是由于其职能和服务对象及内容的单一性,而对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者仅有最基本的“贮藏”要求。紧跟历史与时代的脚步,博物馆由奇珍异物的储藏场所、学者贵族的研究与赏玩场所逐渐衍变成为向大众开放、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为目地的文化机构。
(二)藏品保管工作在发展与实践中的努力探索
然而,我国疆域辽阔,各区域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直接导致了各区域博物馆藏品保管事业发展步伐的不一致。但在保管工作实践的努力中,文博行业的从业者和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为藏品保管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的博物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对藏品保管部门工作模式的再思考:从账目库房管理到信息管理资源管理
(一)过去工作中的转变
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工作人员形象可用“账本加钥匙”来形象地比喻。自90年代末开始,各博物馆或早或晚地开始了用数字技术管理藏品的实践,这直接引发了博物馆藏品工作者对“藏品信息”这一概念的重新思索,以及由此而来的工作方式及工作侧重点的转变。先是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人员开始考虑并参与藏品管理软件及系统的设计制作,之后是逐步完成藏品的图片资料、档案等内容的数字化,进而使藏品管理软件及系统在工作中可以投入使用,切实地起到查用方便、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作用。
(二)从“藏品信息”到“博物馆资源”
上述工作中的转变有一个大致的趋势,即由单纯地将藏品档案等内容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管理,转而到有意识地对藏品信息本身及藏品信息的数字化进行研究关注。关于这一情况的总结,笔者亦赞同这样的看法:“从发展角度看,我们对藏品信息的描述和元数据的采集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编目卡片阶段,第二阶段是藏品档案阶段,第三阶段是计算机数据库记录表单采集阶段。”
综合比较对藏品信息的各种说法,笔者认为2007年金瑞国在《试论我国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共享》一文中所叙述的内容最为全面:“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博物馆藏品的基本信息;二是基于对藏品及相关资源的研究而开展数据积聚与加工形成的信息。”
1.广泛而深入地挖掘藏品所包涵的信息
走出传统藏品研究往往陷于对时代、形制、工艺、艺术风格等藏品基本属性关注的窠臼,针对管理的藏品资源,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更广泛、深入地发掘藏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对藏品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中来。这些藏品信息可能包涵对历史及人文精神的折射、对藏品情感的真实发掘与再现、对藏品社会影响的评估与统计等诸多方面。
目前出于对藏品保护的考虑,各博物馆的藏品绝大多数都是按质地分类分库存放,并有相应的博物馆藏品分类账目。但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文物信息资源,我们可以编制多种主题的藏品目录。如按某种文化主题、工艺特征、时代精神、某个历史事件等多种主题,将能传达主题精神的一类藏品总结归纳,供博物馆研究、展览参考使用。当然,这种做法必须要在前面提到的对藏品信息的更深入与更广泛的发掘工作基础上才可行。
2.增强在藏品工作中的主动性
增强主动性是管理好博物馆藏品资源的最基本要求。这种主动性并不仅仅在于保管部门原有的账目、库房管理、为博物馆需求而提供文物、照管养护文物等,也要着力于更深入、广泛地发掘藏品资源的内在信息。这并不是一个空洞的目标,正因为藏品保管工作和藏品资源有着密切和频繁的直接接触,使这项工作有非常强的可行性。
主动性即存在于琐碎而平凡的藏品保管日常工作中。藏品保管员根据自己所分管的文物类别,选择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研究资料等进行学习,这是第一步。由于藏品库房保管员的工作一般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也为这种努力提供了以后在本类藏品的保管工作中可发挥作用的前提。对某一类文物系统地了解是深入发掘其信息资源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在清点账目、整理卡片、排架上架、展览修复、观摩研究等了解藏品信息和提用藏品时都不会无心而过,而能在工作中自然地萌生对藏品的思考线索及信息发掘的热情。
3.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藏品资源的管理效率 藏品保管工作者更新观念,将这种“博物馆资源”概念下所有的与藏品相关的信息都纳入本部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每一件藏品的信息都要做到纵向与横向两个层面的全面了解与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对藏品资源进行统筹性的管理,这对提高博物馆工作效率有极大的意义。
在有的博物馆,运行一个展览的程序一般是由展览部门提出藏品目录,之后再交予保管部门要求提用。现有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对藏品的基本属性等都能有比较全面的展现,而对于藏品的管理状态如是否外借、是否正在展览、是否正在修复等内容没有涉及,这就有可能导致展览藏品目录单到保管部之后,再将因上述情况不能用于展览的藏品信息反馈给展览部门,展览部门又必须因此修改展览相关内容,如涉及藏品较多,还可能造成对展览比较严重的延误。即使因此去为展览进行藏品的协调,也会占用相当的时间。如果将这项内容体现在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并给予展览部门相应的查阅权限,就不会出现这种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
4.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要求它的从业者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做好藏品保管的工作,需要在对保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责任感的培养;更需要在工作中坚持脚踏实地的心态,以愚公移山的信念、滴水穿石的精神去完成每一项看似琐碎微小的任务。藏品保管的工作绝对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必须要靠制定宏观整体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靠清晰的工作流程来确保。在毫不松懈的努力过程中,经验会总结,人员会成熟,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会形成新的风气与理念并得到认可,新的工作模式也会很快地被确定和接受,保管工作自身蕴含的活力及其要求随时代共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将得到激发并作用于博物馆事业。
四、结语
综上所述,藏品在博物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博物馆所有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博物馆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基本保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工作,科学管理和保护藏品,从而促进我国博物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弭辉.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
[2]丁竹.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文物世界,2006,(05).
作者简介:
宋抗壹,佛冈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