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信息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本世纪的发展主题之一。在此环境下,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然而,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纳税处理工作一直未纳入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管理。因此,本文提出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税务管理子系统的建议。文章针对构建纳税管理子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税务管理子系统构建的初步设想,绘制了税务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与功能结构图,并对税务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和功能结构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纳税管理 信息化
一、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关税务处理的现状
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它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加工、传输和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以向使用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购销存、管理与决策三大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又进一步分解为许多个子系统。
在会计信息系统这些现有的功能模块中,除了工资子系统有一项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外,没有哪个模块会设置一项单独的功能来对相关税务进行处理。且工资子系统也仅仅只涉及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而没有设置自动生成纳税申报表等相关文件的功能。由此可见,相关税务处理在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中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
目前我国包括税务登记、账簿与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以及缴纳税款等阶段在内的企业税务管理活动涉及事项多,工作量大,且大部分工作每月都要重复进行。而传统的纳税管理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现核算错误,且重復复杂的工作使得企业纳税成本增加,同时大量复杂的数据使得财务人员很难对企业的税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难以改进企业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纳税负担的增加。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纳税管理模块势在必行。且我国已建立起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纳税人通过登录申报系统,足不出户就可进行纳税申报。而税务管理子系统的构建,恰恰是企业纳税申报与政府纳税申报系统的良好衔接,是实现我国纳税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重要一步。
二、纳税管理子系统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税收政策体系建设正趋于完善,各项课税税率稳定,使得纳税模型的设置成为可能,具备政策可行性。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很成熟,具备技术可行性。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会计理论、方法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由手工到机械再到计算机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税务管理系统的构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具有经济可行性。由于各企业都是依据国家税法税规等有关税收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纳税处理,其纳税依据趋于一致和稳定,因此税务管理子系统具有通用性。使用税务管理子系统的企业,可以采用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方式获得,而无需企业自行开发,从而节约开发成本。此外,税务管理子系统的应用,可以精简企业财税岗位人员的设置,同时减少纳税核算错误,从而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三、纳税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1.纳税管理的目标。纳税管理是企业以税收管理法及其有关规定为依据,按其自身生产经营及纳税义务情况,进行自我控制和监督等的管理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在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法令的基础上,维护其自身的经济权益。纳税管理系统包含两个相关的不同职能或子系统,即税务筹划子系统和税费核算子系统,税收筹划子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税收的筹划等税务管理活动,税费核算子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纳税申报与税费缴纳使用,其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2.纳税管理业务流程分析。企业的性质不同,其涉税项目与种类也不相同,但其日常处理流程大致相同。纳税管理系统日常输入数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其他子系统转来的销售、采购等相关涉税业务的数据;另一类是纳税管理系统需要输入的数据,如税率等。基于纳税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纳税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
(1)调用,分别从购销存系统、工资系统和固定资产系统、总账等子系统,将涉税数据调入涉税项目明细文件;(2)传输,从本系统中输入相关税种税率等数据,保存在税率税制文件中;(3)转入,将涉税项目明细文件数据转入税费计算文件;(4)输出,根据税费计算文件数据和其他数据文件数据输出纳税申报表等帐表;(5)自动转账,将纳税管理子系统有关转账数据编制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
3.纳税管理的功能设计。纳税管理系统包括四大功能模块:初始化,获取数据,纳税核算,报表输出。如图3所示。
3.1初始化模块设计。输入有关课税项目的基础信息,如税种、课税代码、可选税率等,将这些数据保存在课税目录文件中;设置纳税明细,将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相关纳税明细项目的代码、名称保存在纳税明细代码文件中;输入期初应税余额数据,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各课税项目及明细核算文件中。
3.2获取数据模块设计。从其它子系统中获取应纳税所得额等相关涉税数据,将其储存在应纳税所得额等相关文件中;输入相关业务所涉及课税的税率及与税收优惠等相关的数据。
3.3纳税核算与分析模块设计。将模块2中相关文件中储存的应纳税所得额等相关数据传输到纳税明细计算文件中进行归集;根据纳税明细计算文件和模块2中输入的相关涉税数据,进行各课税纳税额的核算;根据核算结果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分析,以辅助管理者进行税务筹划。
3.4报表输出模块设计。根据上述相关文件和数据资料,自动输出纳税申报表、非常损失申报表以及税收减免、出口退税等进行纳税申报所需的相关报表文件。
参考文献:
[1]崔红,杨永淼,赵玉荣,高强. ERP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会计信息系统[J]. 会计之友,2013,19:76-80.
[2]陆敏菲. 浅议企业纳税管理[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45.
[3]张瑞君. 会计信息系统[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纳税管理 信息化
一、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关税务处理的现状
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它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加工、传输和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以向使用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购销存、管理与决策三大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又进一步分解为许多个子系统。
在会计信息系统这些现有的功能模块中,除了工资子系统有一项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外,没有哪个模块会设置一项单独的功能来对相关税务进行处理。且工资子系统也仅仅只涉及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而没有设置自动生成纳税申报表等相关文件的功能。由此可见,相关税务处理在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中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
目前我国包括税务登记、账簿与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以及缴纳税款等阶段在内的企业税务管理活动涉及事项多,工作量大,且大部分工作每月都要重复进行。而传统的纳税管理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现核算错误,且重復复杂的工作使得企业纳税成本增加,同时大量复杂的数据使得财务人员很难对企业的税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难以改进企业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纳税负担的增加。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纳税管理模块势在必行。且我国已建立起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纳税人通过登录申报系统,足不出户就可进行纳税申报。而税务管理子系统的构建,恰恰是企业纳税申报与政府纳税申报系统的良好衔接,是实现我国纳税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重要一步。
二、纳税管理子系统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税收政策体系建设正趋于完善,各项课税税率稳定,使得纳税模型的设置成为可能,具备政策可行性。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很成熟,具备技术可行性。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会计理论、方法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由手工到机械再到计算机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税务管理系统的构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具有经济可行性。由于各企业都是依据国家税法税规等有关税收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纳税处理,其纳税依据趋于一致和稳定,因此税务管理子系统具有通用性。使用税务管理子系统的企业,可以采用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方式获得,而无需企业自行开发,从而节约开发成本。此外,税务管理子系统的应用,可以精简企业财税岗位人员的设置,同时减少纳税核算错误,从而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三、纳税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1.纳税管理的目标。纳税管理是企业以税收管理法及其有关规定为依据,按其自身生产经营及纳税义务情况,进行自我控制和监督等的管理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在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法令的基础上,维护其自身的经济权益。纳税管理系统包含两个相关的不同职能或子系统,即税务筹划子系统和税费核算子系统,税收筹划子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税收的筹划等税务管理活动,税费核算子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纳税申报与税费缴纳使用,其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2.纳税管理业务流程分析。企业的性质不同,其涉税项目与种类也不相同,但其日常处理流程大致相同。纳税管理系统日常输入数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其他子系统转来的销售、采购等相关涉税业务的数据;另一类是纳税管理系统需要输入的数据,如税率等。基于纳税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纳税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
(1)调用,分别从购销存系统、工资系统和固定资产系统、总账等子系统,将涉税数据调入涉税项目明细文件;(2)传输,从本系统中输入相关税种税率等数据,保存在税率税制文件中;(3)转入,将涉税项目明细文件数据转入税费计算文件;(4)输出,根据税费计算文件数据和其他数据文件数据输出纳税申报表等帐表;(5)自动转账,将纳税管理子系统有关转账数据编制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
3.纳税管理的功能设计。纳税管理系统包括四大功能模块:初始化,获取数据,纳税核算,报表输出。如图3所示。
3.1初始化模块设计。输入有关课税项目的基础信息,如税种、课税代码、可选税率等,将这些数据保存在课税目录文件中;设置纳税明细,将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相关纳税明细项目的代码、名称保存在纳税明细代码文件中;输入期初应税余额数据,将这些数据保存在各课税项目及明细核算文件中。
3.2获取数据模块设计。从其它子系统中获取应纳税所得额等相关涉税数据,将其储存在应纳税所得额等相关文件中;输入相关业务所涉及课税的税率及与税收优惠等相关的数据。
3.3纳税核算与分析模块设计。将模块2中相关文件中储存的应纳税所得额等相关数据传输到纳税明细计算文件中进行归集;根据纳税明细计算文件和模块2中输入的相关涉税数据,进行各课税纳税额的核算;根据核算结果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分析,以辅助管理者进行税务筹划。
3.4报表输出模块设计。根据上述相关文件和数据资料,自动输出纳税申报表、非常损失申报表以及税收减免、出口退税等进行纳税申报所需的相关报表文件。
参考文献:
[1]崔红,杨永淼,赵玉荣,高强. ERP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会计信息系统[J]. 会计之友,2013,19:76-80.
[2]陆敏菲. 浅议企业纳税管理[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45.
[3]张瑞君. 会计信息系统[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