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适度拓展 促进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拓展要依据文本而不可脱离文本;拓展要适度,应成为文本的有益补充,应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应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下面,我就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为例谈谈有效拓展。
  
  拓展一:
  (一)师:司马迁受了酷刑后悲愤交加,司马迁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
  生:(回答不到位)
  师:老师让大家课前查资料了,谁来说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故事背景。
  生1:(讲故事背景。略)
  师:那么你们现在知道“飞来横祸”指什么祸,“酷刑”指什么刑了吗?
  生2:“飞来橫祸”指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而被捕入狱,受了酷刑。
  生3:“酷刑”指司马迁受了宫刑。变得跟太监一样。
  师:是啊!一个堂堂史宫,现在变得跟不人不鬼的太监一样,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受了这么重的刑,还要杲在监狱里,不能去写它的《史记》,他怎能不悲,怎能不愤?现在大家明白了司马迁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吧?
  生:司马迁悲的是受了酷刑,《史记》没有完成;愤的是汉武帝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使他遭受酷刑。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段。(略)
  (二)师:“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生1:“重于泰山”,意思是比泰山还要重。
  生2:“轻于鸿毛”意思是比鸿毛还要轻。
  师:那么,你认为哪些人的死是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是轻于鸿毛?
  生1:刘胡兰、雷锋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汉奸卖国贼汪精卫的死是轻于鸿毛的。
  生2:岳飞的死重于泰山,秦桧的死轻于鸿毛。
  生3:杨靖宇、吉鸿昌的死是重于泰山的。犯罪分子的死是轻于鸿毛的。
  师:是啊!那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损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的人,他们的死是轻于鸿毛的,
  评析:拓展于教学难点处。在教学的难点处许多老师非讲深讲透不可,但常常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此时,如果让学生自己阅读与课文难点相关的补充材料,或联系实际来理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二:
  师: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此刻,他可能会怎么想?
  评析:拓展于学生情感激荡处。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有些内容一定会触动学生情感,使他们情感激荡,他们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丰富课文的意蕴。此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在感悟时渗透多种内容,扩大阅读含量,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的內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播放出精彩的小插曲,有利于阅读感悟和情感体验。以上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练说,既让学生体会到司马迁此时极度悲愤绝望的心情。也培养了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拓展三:
  师:同学们,司马迁在狱中编写《史记》的情景,没有具体写出。你能想象出他在监狱这个恶劣的环境里,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愤写作的吗?
  1 引导看书中的插图,想象监狱里恶劣的环境,想象司马迁写作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2 出示:
  “炎炎夏日的夜晚,监狱里,司马迁;
  寒冷的冬日,监狱里,司马迁。”
  3 生独立想象练写。
  4 全班交流。(内容略)
  评析:拓展于课文留白处。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做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四:本课教学,在总结课文时,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你从“发愤”一词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司马迁呢?要求学生用成语形容。
  (2)此时此刻,你想对司马迁说什么?
  (3)像司马迁在逆境中写出不朽巨著的人,你还知道有哪些?
  (4)由他们的事例,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评析:拓展于知识点巩固处。巩固是为了积累,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拓展的目的。课堂上设计形式多样的开放题,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内外积累尽情表达,既使课內外知识融会贯通,又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上这几个环节通过拓展词语、体验评说、拓展娄似事例、拓展名言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促进了积累和运用,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拓展四:学了这一课,我用设置悬念、讲精彩故事片断等方法,引导学生去阅读学生版的《史记》,学生兴趣盎然,那段日子,学生张口闭口都在谈司马迁,谈《史记》中的故事。尔后,我又专门挤时间开了《史记》故事会、阅读交流会、编主题手抄报等,达到了反馈交流效果。
  评析:拓展于课文延伸处。在课堂收尾处做好课內向课外的延伸,其意义十分深远。
  有人说:“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综观本课的教学,在进行文本拓展时,明确了拓展主体——学生,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喜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使“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拓展都是以文本的语言为基点,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都是着力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考虑到能否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能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是与课堂教育的每个环节相融相生,是“不露痕迹,而非强行安插,有机联系,而非任意衍生,渗透融合在每一个环节,而非贴标签。”它的出现,是“随机”的。它的宗旨,是服务于文本解读的,它的方式,是灵活的。拓展时,特别注意情感的体验与渗透。本课的拓展做到了立足文本、适度,是有效的,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
其他文献
余晖,原南京市滨江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幼教美术教研组副组长。  花儿开了  刘可欣??席如意(4岁)?指导老师:袁秀梅  孩子的话:一场雨后,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在树下悄悄开放。一次散步时间,我和好朋友一起发现了它们。下午我和好朋友决定合作完成这幅画。  专家点评:幼儿是在触摸自然、观察自然的过程中感受美好。悄悄盛开的花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欲望,涂鸦成片绿色的草地,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字”已成为对小学生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为切实打好学生写字基础,提高学生写字功效,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写字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目的,认识意义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效,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享受英语课堂呢?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并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着,下面谈谈自己对这一教学活动的思考。    一、营
“老师,我认为0度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不是负数而是正数”;“负数的前面一定带负号,而正数前面可带正号也可不带,0的前面没带符号所以不是负数是正数”“假如你花了钱可用负数表示,0表示你没花钱,因此我认为0是正数不是负数”……学生坚持认为“0是正数,不是负数”,为此他们据理力争,于是在我赛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争论不休的一幕。如何让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正负数,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以及理解
作为教师,总是要和学生的错误打交道,错误的出现往往打乱所谓的课堂秩序,一向被教师所忌讳,这就导致公开课中的“造假”现象频频出现,道理很简单,就怕学生出错!新一轮课程改革,促使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视错误为“洪水猛兽”,不仅能从容应对,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作一个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能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几年来每逢听课月,我都一直关注着老师们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处理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树立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本质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如何把实际生活同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策略之一——数学问题实际化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
聋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又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极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开掘美育因素,将美育贯穿缝纫教学的始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品缝制中感知劳动过程的美,欣赏自己劳动成果的美,在学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劳技教育——创造美    “劳动创造了美。”美育目的的实现,不能离开审美的实践活动——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完成美的作品。    1、慧眼寻求美  劳
器乐教学中的竖笛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教学可以丰富、充实小学课内外的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奏能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竖笛教学要做以常教常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遵循一课一得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让学生的训练安排得过满过难,加重学生的负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精心选择吹奏内容,既要考虑指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转向理解,并对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可在教育教学中对错误的有效利用却比较少见而亟待开发。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是不容忽视的宝贵教学资源,是亟待开发和利用的“宝藏”。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一、将错就错——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