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诗》的创作风格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v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籍的《咏怀诗》是阮籍人生心态的写照,我们通过研究《咏怀诗》不仅可以了解到阮籍在彼时的内心挣扎,学习古文学形态的优秀之处,同时也可以窥视那个时代。
  
   一、博彩前人之长
  
  钟嵘《诗品》评价阮籍的《咏怀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严延年认为阮籍的《咏怀诗》表情达意比较隐晦是因为他“怯言其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唯嵇志清俊,阮旨遥深,故能标焉”。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是建立在汉末流行的文人五言诗创作风气与艺术传统之上的,这是《咏怀诗》的第一重史诗背景,阮籍还同时汲取了《诗经》、《离骚》中的艺术传统,钟嵘称其“源出小雅”,陈祚明指其“自学离骚”。除此之外,他还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诗性想象中(例如:神话,老庄,辞赋)等其他的领域之中汲取精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最重要的特点是文学自觉意识崛起,儒学的衰微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之中挣脱出来,崇尚自由,追求艺术个性化,促成了文学的自觉。出现了像“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文学集团和“三曹”“王谢家族”的文学家族。同时彼时代将哲学融入诗人的创作之中,完全摆脱了民歌的影响。使阮籍的《咏怀诗》更加发人深思,使诗歌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包含了更加深沉的内涵。建安文学有着相同的时代特征,作者关心时事,面向人生,志趣远大,作品则反映了汉末时期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浓浓救世救民之心,受到推崇。以阮籍《咏怀诗》,嵇康散文为代表的正始文学,汲取了建安文学中慷慨悲凉之气与批判精神,同时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对现实会持冲淡态度。其中阮籍的《咏怀诗》表现出对于黑暗政治统治的讽刺,因为当时处境危险,只能用曲折的方式来表现,流露出了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情绪。
  
  二、矗立于正始文学之巅
  
  正始时期,玄学盛行,以“王何”为代表,司,他们大多是玄学家,以庄老名理入诗,抒写玄虚直之志趣,
  开两晋玄虚之风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手法,隐晦曲折的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刘勰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从一个侧面批判了正始时期的玄学派,認为这是肤浅的,没有根基的。
  阮籍的《咏怀诗》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五言尤为著名,同时,阮籍则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学观照方式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相结合,在表现手段上,它多用象征寓意,比兴的手法,形成若即若离、闪烁曲折的特点,诱导人们去反复体味,反复思索。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阮旨遥深”。而且,这种组诗的方式也被后世人么所重视沿用。陶潜的《饮酒》,陈子昂的《感遇》,李太白的《古风》这都是一路发展来的。在正始文学中,阮籍的《咏怀诗》与嵇康的散文是最具代表性的,若仅就诗歌而言,阮籍的《咏怀诗》在正始文学是首屈一指的,毋庸置疑,不可否认。
  
  三、阮籍的个人情感和创作风格
  
  阮籍的《咏怀诗》开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少年阮籍呼吸着建安积极进取的空气成长着,他修身习武,渴望将来能有一番大作为。在诗中,诗人描绘了他理想中的致仕环境:“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常融”,生活在不幸的时代,个人能有什么作为?家庭、朋友之情诚然是美好的,但黑暗的现实随时可以夺走它们,嵇康的离去,阮籍只能“驾牛北去,末路,穷途之哭”,愈加唤起人生的悲哀:“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从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到一个无能为力连朋友家人都无法保护的壮年,即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是抱着怎样的无奈,怎样的孤独感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作为哲学家的阮籍,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具有广阔历史意义的悲哀。所以,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诗人在早年追求的是一种流芳百世的功业,其入世之心是非常强烈的。然而在阮籍的后半生,他的思想却转向道家了。“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是救世之心,报国之能不能得以实现的无奈之举,是在那样险要的政治
  形势下为了保全亲人,保全朋友的无奈之举。
  在阮籍看来,现实犹如一张大网,使人无处可逃;“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阮籍是特定时期的悲剧人物,历史唤醒了个性觉醒,促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人格的尊严、生命的完美,追求真诚的道德、自由的生活,却并不给这种追求以实现的希望。然而阮籍的追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阮籍的救世却不能九时的矛盾,就是与归隐的矛盾成就了《咏怀诗》,未在政坛夺目,却在诗坛独放光彩,得以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梁)锺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3.
  
  (作者简介:王智芳(1988.11-),女,山东利津人,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08级戏剧影视文学一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其他文献
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同时群文舞蹈也进入了活跃繁荣的局面,其突出的标志是广大群众参与舞蹈,舞蹈文化活动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分职业、性别、种族。并在构成各种社会关系的不同的社会共同体的人际交往行动之中,成为构成社会网络的一种文化方
一、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重要性rn随着2006年末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时限的日益临近,战略投资者正在我国商业银行加速改革进程的关键时期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一、文章及背景简介本文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老师和郭于华老师“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计划”的部分成果。郭于华老师在文章中以所收集的第
对工人文化宫进行简单的介绍,突出了其存在的重大意义,其中文化宫的图书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文化宫图书管理的建设和发展前景也尤为重要。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一、工人文化宫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改革建设发展的灵魂。文化宫的存在能够加强文化建设,为职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高素质、丰富文化生活提供方便条件,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项具体
上颌窦息肉、囊肿、真菌、慢性炎症等,以及放射性上颌窦炎、纤毛不动综合征等有时表现为孤立性上颌窦病变而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OMC)结构正常〔1〕。我们自20
杜甫笔下的老者形象已经不是单纯地描绘老者形象,它已经蕴含着诗人仕途失落后的感伤,以及对人民、对统治阶级复杂的情感与思想。老者形象对杜诗的功效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对世俗失望后心理上的感伤;二是对世俗失落后精神上的独立。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挖掘,理解老者形象在杜诗中传达出不同一般的感人的力量与博大的胸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是可以看见世人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少数民族作家阮殿文的《像大地一样》,认为它是体现出作家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的一部作品,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通过挖掘作品中隐藏的生态思想,以期对在现代工业文明入侵下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生态意识培育有所启发。  《像大地一样》是云南少数民族作家阮殿文的作品集,书中收录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含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人生历程上的所见所思及对
人们对金融租赁业务并不陌生,大型设备、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金融租赁业务早已成为规范的经济活动。然而,房地产运用金融租赁方式尚无先例。为了创新金融工具,开展房地产金融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以综述的形式对徐志摩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国外游历以及与西方世界著名文人的交往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徐志摩成为诗人和翻译家的潜质。  徐志摩生于1897年,逝世于1931年。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徐志摩深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学颇有见解。更有甚者,他丰富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诗人的潜质,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翻译作家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早期的
从罪的转化、个人的罪和社会的罪两个方面来审视《红字》中的罪感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霍桑对罪的认识和主张。  就像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胸前佩戴的那个红色的“A”一样,《红字》的主题充满争议、作者的真正意图扑朔迷离。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首先注意事情最阴暗的一面,彻底观察后,我开始逐步考虑这些事情对人有什么裨益……”可以肯定,籍由作品中的人物塑造,霍桑既传达了自己对生活和时代的感悟,同时也希望引起读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