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可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挖掘文本中的科学元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科学素养;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4-01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科学素养成为中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一、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
  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一直以来,许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理科教师的事,文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无足轻重。殊不知,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美国“2061计划”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mericans)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张红霞在她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及本土化诠释(二)》中明确指出,中国“科学素养教育”十一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概括为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而无论哪一个领域,语文教师都大有所为。广大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日趋融合的今天,要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巧妙地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文本中的科学元素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文本中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元素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讲解,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科普作品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据笔者统计,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初中语文新教材,科普作品的比例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涉及的范围很广,教学这些课文可以增长学生各种科学知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以告诉学生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其他一些文体的课文,可以就其中某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围绕钱学森作为一名科学家身上那种挚热的爱国情怀来教育学生,这也属于科学素养情意领域的内容。议论文本身就具有论述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学这些課文时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如在教学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论述过程的条理性:开头提出论题;主体部分分别论述时,用了序次词“第一”“第二”,更加清楚地显示出论述的层次;最后总结全文。这种论述的条理性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传统讲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确定的知识内容,不能或不完全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如在讲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文章时,笔者没有做更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带到物理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通过实验和查阅的方式,对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沙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到沙漠的成因,沙漠里奇形怪状的植物,以及沙漠里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将来研究沙漠、征服沙漠、让沙漠造福人类的想法。实践表明,探究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科学素养是从小就开始养成,不断发展的,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无形过程。因此,在课外,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各种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等方面的讲座,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丰富的认识。如教学《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由于这篇文章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成因的认知逐步深化发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笔者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课前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收集各种声音发出的方法;二是上课时邀请物理教师、生物教师、音乐教师一起参与,让学生质疑、思考、交流,相应的学科教师及时给予评判和解释。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的效果非常好;另一方面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了培养,探求知识时需要的专注、严谨的品质得到了提升,自然也就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当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还有许多,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绝非一蹴而就。只要坚持有机合理渗透的原则,勇于探索,中学语文教师发挥好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人才方面一定会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问题在历年高考中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其难度系数以中等偏难和难题为主.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问题涉及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走向本质的一大尝试,也
[摘 要]我国对体育事业向来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足球作为重要的体育项目,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已不断得到加强,但初中校园足球氛围不够浓厚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对此要引起重视,积极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初中校园足球氛围及足球发展的研究对初中校园足球氛围与足球发展进行了探索,首先分析当前初中校园足球的基本现状特别是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营
[摘 要]创建互动型语文课堂,教师要再现生活情景,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示生活实物,在观察中牵起师生互动;插入生活趣事,在讨论中让学生感悟课文哲理。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课堂;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15-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建一个动态的语文课堂。动态语文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主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主体缺位”现象有:人云亦云,丢失独创;表热实冷,流于形式;能者独尊,弱者漠然;互动不够,合作无效等。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规避合作学习中的“主体缺位”问题。  [关键词]主体缺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且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究与创新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运用任务驱动,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合理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信息教学;有效性;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开放题的类型多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数学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应用开放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探寻解答问题的方
在几何教学中引入向量有助于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几何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几何学习基础,分别从平面几何教学、立体几何教学和
我国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欢欣鼓舞。作为一个有五十年铁路勘察设计咨询经历的工作者倍感欣慰,有生之年看到了中国铁路建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