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这是一年中最最美丽的季节。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喜欢出去走走、看看。那如何把你在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游记与别人一同分享呢?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一、开头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写游记一般要在开头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一点与记事类文章很相似。如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第一自然段“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二、游玩的路线要清楚
某次游玩的路线要交待清楚,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游记的记叙顺序一般采用游览的顺序。如《颐和园》一文,作者先写绕过大殿的长廊的景色,然后写万寿山脚下及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最后写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三、抓住景物特点,突出重点
在游览过程中,游览的点很多,我们不能对所有景点都均匀涂墨,一一描述,而是要有重点地描写,把你旅游中印象最深的、主要的几处景点重点描述,细致刻画,如此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颐的园》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作者说“到处有美丽的景色”一句话把颐和园其他“点”的美概括出来。可文中的长廊、万寿山上山下、昆明湖却花了很多笔墨。这样使整篇文章重点突出,并详略得当。
四、移步换景,过渡自然
出去游玩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地方看。那怎样把几个景点像丝缕穿珍珠一样,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呢?这就要用过渡句。如,《颐和园》一文,第二自然段开头“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三自然段开头“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开头“登上万寿山“,第五自然段开头“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通过“移步换景”的过渡手法,作者的游踪、景物的位置,便于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
五、要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游玩参观,每个人对景物总是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体验,若能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能阐述人生哲理,那就是一篇很好的游记。如《挑山工》一文,挑山工的这种朝着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作者受到了感染,其实也在向我们阐发一个哲理——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也要和挑山工一样,向着目标马不停蹄的道理,这样文章立意就高了。或在描写景物时,抒发情感,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上文写到的《颐和园》的结尾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也就可见一斑。
一、开头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写游记一般要在开头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一点与记事类文章很相似。如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第一自然段“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二、游玩的路线要清楚
某次游玩的路线要交待清楚,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游记的记叙顺序一般采用游览的顺序。如《颐和园》一文,作者先写绕过大殿的长廊的景色,然后写万寿山脚下及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最后写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三、抓住景物特点,突出重点
在游览过程中,游览的点很多,我们不能对所有景点都均匀涂墨,一一描述,而是要有重点地描写,把你旅游中印象最深的、主要的几处景点重点描述,细致刻画,如此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颐的园》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作者说“到处有美丽的景色”一句话把颐和园其他“点”的美概括出来。可文中的长廊、万寿山上山下、昆明湖却花了很多笔墨。这样使整篇文章重点突出,并详略得当。
四、移步换景,过渡自然
出去游玩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地方看。那怎样把几个景点像丝缕穿珍珠一样,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呢?这就要用过渡句。如,《颐和园》一文,第二自然段开头“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三自然段开头“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开头“登上万寿山“,第五自然段开头“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通过“移步换景”的过渡手法,作者的游踪、景物的位置,便于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
五、要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游玩参观,每个人对景物总是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体验,若能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能阐述人生哲理,那就是一篇很好的游记。如《挑山工》一文,挑山工的这种朝着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作者受到了感染,其实也在向我们阐发一个哲理——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也要和挑山工一样,向着目标马不停蹄的道理,这样文章立意就高了。或在描写景物时,抒发情感,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上文写到的《颐和园》的结尾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也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