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之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精湛的体育类论文,它不仅是毛泽东对体育理论的理性思考,也是他对于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实践性总结。作者从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对《体育之研究》进行剖析,阐述其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
  关键词 体育之研究 体育 文化意义
  一、写作背景
  《体育之研究》是我国第一篇结合近代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观点为一体,从而系统全面阐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宝贵文献①。本文发表于1917年4月,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国难当头,中国人更是被洋人辱称为“东亚病夫”。“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②”少年毛泽东早已产生报国救民、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这种对于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忧虑已经在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烙下印记,立志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已任。他没有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将体育发展状况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站在这个高度来系统的阐述体育,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对体育的品质才能更准确的去把握。
  二、毛泽东对体育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体育
  直至今日,体育的真正含义仍然是我国体育理论界的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办法,然而无效者,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②”在这篇精湛论文的开头部分,毛泽东对阐述体育的真义进行了一定的背景铺垫,他认为当时提倡体育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收效不大的原因是没有提高其自觉性,对体育的真义缺乏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随后在第一部分,毛泽东阐述了体育的含义:“由此言之,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是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②”由此可见,毛泽东十分重视身体的全面均衡发展,通过分析,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体育就是要使人类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科学,是全面发展身体而有一定规则和次序的活动。
  (二)体育的目的和效用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②”在系统阐述体育的效用这部分,毛泽东对什么是体育进行了一次归纳总结,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人的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律;人类有一定规律的运动就是体育。
  “前既言之,体育之效,则强筋骨也。②”体育,作为人类所从事的有规律的运动,对于增强体质,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的作用有目共睹。在这里,毛泽东首先引用了罗斯福,孙棠,嘉纳为例,证明了其身体衰弱的人可以经由体育锻炼变得强壮的观点;然后又引用了孔子、释迦牟尼、穆罕默德、伍秩庸先生以及王湘绮为例,证明了其所提出的人的精神和身体两方面可以同时获得完善的发展的观点。
  “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②”体育第二个效用是增长知识。毛泽东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对世界上事物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这些事物的规律就要依靠身体,因为人们要依靠耳目来直接观察事物,并且依靠大脑进行思维,耳目和大脑都属于身体,所以只有身体健全,知识才能被掌握好。
  “非第增知识也,又足以调感情。②”毛泽东引用古人所主张的“主人翁常惺惺否”和“以理制心”的说法和现在的日常事例,表达了其身体健全,感情才能正常的观点。
  “非第调感情也,又足以强意志。②”毛泽东认为意志品质是人们事业成就的先决条件。其中提及洗冷水浴可以锻炼勇敢无畏,敢做敢为的精神,不禁联想到毛泽东本人在刮大风的时候洗冷水浴,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露宿的经历,通过这些实践的经验,他总结概括出了体育可以增强意志这一效用。
  3. 《体育之研究》的文化意义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复辟帝制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复古。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思想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而《体育之研究》中所提倡的体育思想,正是对当时旧文化、旧思想的洗礼和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强健人们的筋骨,增长知识,调节情绪并且磨练人们的意志品质,这样有利于国家整体精神面貌的改变和全民族精神文明的进步;第二,毛泽东对当时存在的腐朽的旧教育制度进行了抨击,“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②”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无论谈论什么都难免受到传统思想和旧有观念的束缚,而毛泽东敢于抨击当时的教育制度,触碰当时社会的敏感问题,并且触及旧中国体育的根源问题。无论是毛泽东的这种思想和精神,还是他所提出的体育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 李伟民.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内涵和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33.
  ②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1979:5,8,10,11.
其他文献
北师版初二历史教材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我是如此讲述的。在教材的开头我以一曲《高山流水》导入新课“品味经典乐章,解读大河文明。今天就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河流域走一走,去追寻一下古国文明的历史足迹”。  讲到古埃及的金字塔,看到金字塔损坏严重,有人在上面刻字留念,我随即讲到“人的行为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我们应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文物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我随即又提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省市在公务员考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重定期考核轻平时考核一直是各级政府公务员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明区人力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  摘 要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群体,有其自身的学习特殊性,受训练比赛因素的客观影响。参与网络学习越发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探讨网络环境学习的优势与劣势,无疑对缓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高校,影响更为
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在校园中的先天性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优势方面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高校的优点,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中来,提出更好更快发展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 体育社团 优势   一、前言   高校体育社团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近年来,随着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离不开奥运三大理念的支持,在筹备与举办奥运会期间,它指导北京举办了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而在奥运结束之后,这三大奥运理念,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奥运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北京将走向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奥运理念 理念遗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新课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它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向成功教学的天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给广大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以自我展示的大好舞台。本文从工作实践中简要论述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作用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情境创设   新课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健身健美操,它以其特有的健身价值和魅力,风靡全球。长期从事该项运动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在增强体质,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健身健美操既注重外在美的锻炼,又强调内在美的培养,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健身、健心、健美的体育本能性整体效应。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电视媒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我国体育电视媒体发展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以价值链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体育电视媒体 发展策略  近些年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电视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