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治哲学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由之于民主、平等的优先性自由、民主、平等是近现代历史上的三大口号,然而三者之间存在的张力也显而易见。政治哲学应从逻辑上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维度的追求,且自由逻辑地先于后两者。原因在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源于对人自身属性的高扬,对自由的向往是一种目标性的追求;民主只是用于实现自由的一种途径;对民主的渴望源于对实现自由方式的诉求;
其他文献
对于转型国家的民主发展而言,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尤为必要。关键期并非指要实现高水平的民主政治,而是指应逐步建成基本完整、相对系统的民众参与机制与民主体制。按照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未来20年左右将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打破僵化稳定思维,善抓有利时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先秦道家对“心”的观念多有思考,而老子的相关思想无疑展示了这种思考的初期形态。在《老子》中,“心”首先与“赤子”形象密切关联,而此观念“虚静朴弱”的本质与“无欲无知”的特性,以及其和“道”与“德”的相互关系,也均由此得以揭示。老子“心”的观念同时也渗透到他对于政治治理与个人修养的思考中,在前一层面,圣人之心与百姓之心的关系正如“道”与“自然”的关系;在后一层面,普通人则经由“抱一”、“抟气”等心之修炼工夫最终达到赤子婴儿般的精神境界。
本文反思一种社会科学的可能性,这种社会科学的目标是自我指涉的知识获取。这种形态的社会研究探索和质疑盛行于当代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假设,力图意识到其他生活形式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因此,这种社会科学观与实用主义的视角完全一致。在实用主义看来,是语言和知识,而不是表述性的行动拓展了人的可能性的范围。在许许多多的学科中,不同形态的社会研究已经探索了这种自我指涉的知识,例如,系谱性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后过程考古学和人类学中的关键性转向。本文把这种自我指涉的知识放在当代美国实用主义的语境中来考察,认为这种类型的知识与新实用
社会正义、制度精神与公权力等因素,与制度体系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前者是后者的核心要素。这样,制度变迁或社会转型就是在社会正义原则的规范与调节下,重塑制度精神、转变观念与意识形态以及改进效率的统一。社会正义原则尽管源于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利益团体的合理诉求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交替,它的表现形式却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的、观念化了的逻辑体系,因此,它必须借助具体的社会规则与公共秩序来承载并表现出来。
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增加,环黄渤海地区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韩国公布了“第四次国土综合修正计划”(2006—2020年),而中国也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虽然韩中两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关注角度不同,但是,长期发展计划从“地区均衡发展”角度来看多具有共性。因此,把韩国全罗北道(简称全北)圈发展构想和中国天津发展一同考虑,并研究两个地区相互合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环黄海地区在内的东北亚地区旅游市场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目前正在围绕着国家间或地方政府间的旅游交流进行广泛的讨论。本文在分析环黄海地区城市间旅游交流现状的基础上,展望该地区旅游交流前景,并提出了现阶段可行的交流方案。
韩中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受到封建守旧势力的顽强抵抗,于是,在韩国,以开化派人士金玉均和朴永孝为中心发动了甲申政变,而在中国,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中心发动了戊戌变法。他们分别得到高宗和德宗(光绪皇帝)的支持,推动了近代化改革运动。
<正>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当时该刊并不显眼,作者来源亦很狭窄,发行量也并不大。《新青年》的名声鹊起,及至发展成为一场规模宏大,影响全国知识界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在其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以后的事,这与胡适的介入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探讨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示范意义,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
一个自觉发展的社会应有其明晰的基本价值观或价值理念。这一基本价值观或价值理念鲜明地体现和标示该社会的本质规定和本质特征,同时又对该社会的发展起根本性的定向、规范和引导作用。
在对中国传统政治活动的世俗基础的反恩中,在对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的把握中,我们看到了“能力”与“公正”理念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中的重要地位,二者的统一应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灵魂,它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走向。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坚持能力理念实际上是主张精英主义,体现的是近代启蒙思维,它漠视弱势群体,与公正理念是相悖的,在当代中国社会应走向对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