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zhong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旅游是影视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的结果,所表现出的合作互补、共赢互惠的关系为增强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关键的切入点。
  关键词:影视旅游;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75-03
  
  以复制技术和商业传播为基本运作的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在娱乐观众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印证和寻找剧中那些“有意义的地方”的出游动机。影视旅游作为影视产业的延伸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观众加入旅游者的队伍。影视旅游不仅能为双方提供深度的合作机会,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融资热情和管理创新,而且极有可能创造出1+1=3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业/旅游业的文化生产力。
  一、影视旅游在甘肃影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后影视产品,在西方被称为“后电影产品”或“电影后产品”(post-movie product或者post-film product)。后影视产品的开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影视剧本身开发出衍生品。即在影视剧播映期间,借助影视剧的影响力,通过海报、出售音像版权,制作VCD/CD/DVD产品等形式,全方位地开发与影视相关的产品,创造市场价值。另一种是对与影视相关产业产品的开发,如出版改编的书籍,发行玩具、服饰、文具、纪念品等,制作相关游戏,开发相关旅游线路,建造影视主题公园等。后影视产品在影视业中的分量渐增,延伸了影视产业的价值链,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影视剧的附加价值,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学者马丁·戴尔认为,“电影工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影片本身能产生多少利润,而在于它为企业和其他领域合作提供了多少机会。这些领域包括电视产品、主题公园、日用消费品、原声带CD、书籍、电脑游戏和互动娱乐。所有这些都降低了成本和风险,而增加了收入。电影为这个魔术般的王国提供了钥匙。”[1]以影视作品为中心,向周边产业的扩展,成为影视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形式。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产业收入,国内票房收入的份额仅占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产品占到73%。影片《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票房总收入不过10亿美元,相关商品收入却达40亿美元[2]。作为“后电影产品”形式之一,影视旅游是影视与旅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电影旅游(film tourism)、电影引致的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或者film-induced tourism)[3]。目前的影视旅游,从行业范畴上来说,它应该属于后影视产品中的旅游吸引物,也是影视边际效应在旅游中的体现[4]。
  影视旅游对影视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对影视产业也有很强的效益。当《廊桥遗梦》风靡全球时,拍摄地麦迪逊立即引来无数游客;魔幻片《指环王》三部曲的大获成功,使外景地新西兰从一个普通的国度化身为观众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土世界”。韩国电视剧的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益:《冬季恋歌》使往日一到冬季就人迹罕至的南怡岛,成为一个四季旅游的新热点;《大长今》更是以宫廷美食及传统民俗体验为卖点的主题旅游项目引起了新一轮的韩国观光热潮。而这股旅游热潮再一次掀起了观看韩剧的巨大兴趣。
  目前,甘肃省的影视产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态。面对当今影视产业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影视旅游对于正在谋求产业化发展的甘肃影视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后影视产品这一新兴业态应该被纳入到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实际上,甘肃省发展特色影视剧创作与生产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的拍摄,目前已带动了影视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对影视旅游的整体开发来带动甘肃影视市场的后影视产品开发,以促进甘肃影视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的升级,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甘肃影视旅游资源形式
  影视旅游资源是引致观众产生旅游动机,进而发生旅游行为的旅游吸引物。狭义的影视旅游资源包括成功的影视剧作品或拍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如民族民俗活动、宗教仪式、节庆活动,文物古迹、古老工艺的制作和产品。而广义上还应包括该地区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和传达的精神内涵,以及与影视情节相结合的体验类活动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猎奇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影视旅游的特征。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按照影视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影视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的不同水平,可以把影视旅游大致划分为从低到高的三个层面,即影视剧外景地、影视城或影视基地、影视节与主题公园[5]。目前,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前两种类型。
  1.影视剧外景地。各类在甘肃取景的影视剧作品在剧中展示了本地的风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吸引力使甘肃成为全国比较重要的影视剧外景地。敦煌、景泰、张掖、武威、民勤、甘南、永登、榆中、天水等地都曾作为影视剧外景地出现在银屏银幕上。其中,敦煌和甘南夏河县的影视旅游效应最为突出。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敦煌热和敦煌独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吸引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到敦煌拍摄外景,使敦煌成为西部影视拍摄的新热点。《敦煌》、《大敦煌》、《敦煌再发现》、《大河西流》、《新西游记》等展示最多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点,《英雄》的外景拍摄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貌等自然景观,都成为国内各大旅行社设计的敦煌旅游线路中的观光游览地。2007年是敦煌影视丰收的一年,借助影视剧的拍摄,该年度敦煌共接待中外游客140万人次,增长16.7%,实现旅游收入7.91亿元,增长12.59%[6]。现阶段,敦煌影视旅游的发展是甘肃省内最具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从开发利用的模式来看主要是外景地旅游,同时开发了敦煌影视城(又名“仿宋沙洲城”)以有计划地涉入影视旅游的第二层面。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将外景地选在甘肃南部重镇——夏河县。美丽的夏河风光和佛教重地拉卜楞寺与体现该影片净化灵魂的主旨非常贴切。影片上映后,给夏河县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2008年游客人数达到35万,比2007年增长了25%[7]。随着2010年《三枪拍案惊奇》的热映,片中外景地张掖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逐渐升温,日接待游客量500余人次。“麻子面馆”在电影拍摄结束后被保留下来,成为丹霞地貌中一处人文景观,为景区旅游创收。景区的门票已经从2009年的2元涨到2010年的20元[8]。
  2.影视城或影视基地。甘肃的敦煌古城、黄河石林、青城古镇已经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影视基地,其中包括两座影视城,即敦煌影视城和位于景泰的大敦煌影视城。1987年,中日合拍历史故事片《敦煌》时,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参考中国古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了“仿宋沙州城”(即敦煌影视城)。敦煌影视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凡是到敦煌的日本客人大都知道敦煌影视城是为拍摄电影《敦煌》而建造的。
  景泰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近年来受到影视界的青睐。《神话》、《花木兰》、《西部热土》等十多部影视剧分别在黄河石林、永泰龟城等处拍摄。大敦煌影视城已建成并向游人开放,其大漠、敦煌、绿洲、黄河以及宏伟气势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精品影视基地。黄河文化题材电视连续剧《黄河浪》、《老柿子树》、《黄河古镇》以甘肃榆中县的青城古镇为影视基地进行拍摄,突出反映了甘肃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其中,《老柿子树》一经CCTV-8播出,极大地吸引了国内观众对甘肃的关注。据统计,仅在甘肃,就约有96万观众观看了该剧[9]。兰州市各旅行社设计了主题为“看老柿子树,游古镇青城”的旅游线路,对《老柿子树》中的黄河水车、羊皮筏子、刻葫芦、兰州水烟的制作等打着深厚甘肃烙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推介,青城古镇也举办了榆中青城民俗文化旅游节,为游客提供具有浓郁民俗民风特色的表演和展览。
  三、开发影视旅游加快甘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首先,应转换政府角色。政府对文化产业所给予的各种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有意识地将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合经营开发。在影视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中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发展影视旅游作为提高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影视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应形成部门合力。在全省旅游业的经营运作中,应认识到影视作品对旅游的传播和促销作用,进而对现有的影视资源进行挖掘,将其转化成适合市场要求、符合影视旅游者需要的影视旅游产品。影视文化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相互衔接和协作,以打破行业界限和区域界限,共同为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努力。
  最后,应搞好市场运作。一方面,甘肃省旅游景区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各影视拍摄机构和投资商前来拍摄外景或制作影视剧。另一方面,可以专门为景区度身定制影视作品,以影视制作来引领我省的景区开发,同时带动影视文化的市场化。
  (二)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主动寻求影视合作
  影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影视剧的文化品质。只有以文化诉求作为市场竞争的价值导向,才能将影视旅游的产业融合提升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高度,使其成为一种具备特定的创新空间和品牌效应的力量。如果对影视剧不能进行深度的文化开发或者影视剧不能有效地将剧情与外景地结合在一起,缺乏文化品质这个“内核”,将无法长期持续打动观众。开发影视旅游首先应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影视旅游并非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影视作品把甘肃外景地的自然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诱使观众成为潜在游客。当影视剧的情境融入到外景中,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则更加鲜明,如《庐山恋》中浪漫的爱情和秀美的景色相得益彰、《大红灯笼高高挂》使乔家大院成为封建社会婚恋文化的缩影。一部为公众所熟知的影视剧,会形成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和旅游品牌,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更加鲜明。
  旅游经营单位也不应坐等影视剧的拍摄机会,而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求与影视制作方的合作,借助影视剧的传播,开展全方位的整合营销传播。影视与旅游目的地会在这种合作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全力打造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视剧情与拍摄地旅游资源的结合,会使影视剧中的文化注入旅游地之中,由此在提高其知名度的同时,增添了文化内涵,文化的永恒魅力将形成旅游地的旅游品牌,按照这种文化品牌可以形成开发不尽的资源。
  (三)借助影视剧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核的影视旅游项目
  甘肃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应有意识地策划相关的影视剧作品或举办各类影视活动,进而纳入“后影视”意识和“后影视”的市场观念,围绕影视节目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即对于影视旅游项目的设计,不仅停留在自然风景观光、人文艺术欣赏、历史民俗参与的层面,还应紧密结合影视情节开发角色扮演、内容体验等更为新颖的项目。如《月圆凉州》反映了13世纪初发生在甘肃凉州(今武威市)的“凉州会盟”这一历史事件。借助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可以适时地推出“凉州会盟”演艺表演,设计游客参与的少数民族舞蹈,采用影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游客参与式的后期制作,提供影片中的场景道具、服装设备和导演摄制服务,让游客参与剧情表演并等体验型的旅游活动。
  四、结论
  影视旅游作为影视后产品之一,延伸影视产品产业链、带动旅游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影视文化产业的深入程度。充分挖掘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影视创作,有效开发具有文化品质的影视旅游项目,势必将促使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进行转换和升级,提升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8.
  [2]杨丽媪.决胜于银幕之外——电影后产品之营销[J].中外文化交流,2005,(1):12-13.
  [3]魏宝祥,欧阳正宇.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J].旅游学刊,2007,(12):32-39.
  [4]王玉玲,冯学钢,王晓.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7):23-26.
  [5]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1.
  [6]李鹏.影视拍摄青睐甘肃,群众演员获益不菲[EB/OL].http://www.gscn.com.cn/Get/whtt/0741710190990978_31.htm,2007-04-17.
  [7]刘育英.天下无贼带火夏河旅游,拉卜楞寺知名度大增[EB/OL].http://www.news.sohu.com/20050924/n227047970.shtml,2005-09-24.
  [8]跟着《三枪》去看张掖丹霞地貌[N].山西市场导报,2009-12-17(L8).
  [9]牛庆国.又到金秋收获时[N].甘肃日报,2009-10-23(5).[责任编辑 吴迪]
其他文献
摘要:“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检察职业道德“八字箴言”,反映了检察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检察职业品质、价值追求和道德规则。它既是检察官从业行为的要求,又是检察职业身份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当前,在检察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与“八字箴言”不相符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探寻应对之策。  关键词: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F8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
期刊
摘要:苏东剧变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创而渐入低谷。在东西方世界势力不均的现实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分析可以回答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的理解更能清晰地展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形成到实践应用的成功范例,它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马克思主
期刊
摘要:在大力推进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的四项财政改革的1999年以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非财政预算资金有其构成内容。实施改革后,四项改革一定程度上区分单位类型,对非财政预算资金进行细化管理,缩减了它的构成内容。综合事业单位的类型不同且其肩负事业发展重任,财政制度改革措施可以考虑有针对性适度调整,既促进发展又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打造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包装设计专业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区域和学院特色的“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形成了专业发展特色。其中,政府制度创新是“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制度创新 
期刊
摘要:都市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生产”不重“生活、生态”、科技创新不够、文化互动不足和经营管理机制不活。为了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园区的作用,提出了认识都市农业的科学发展意义,发展新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集客力”、 强化历史文化立体开发,提高“回客力”、 创新管理经营体制,调动积极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生态城市;集客力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
期刊
摘要:企业中最主要的成功要素就是处理好管理者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大有裨益。而在人际关系中最为敏感也最为重要的就是管理层和其他员工之间的关系,而这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控制过程的好坏。要想组织有效首先要管理有效,管理有效又依赖于控制有效。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成本和合适的方式取得合适的收益。而这种控制的具体实施就是保证预算管理制度的运行。因此预算对于企业管理控制
期刊
摘要: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上头闸村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总结其经验,进而从健全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推动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46-03    甘州区长安乡上头闸村属城郊乡所
期刊
摘要:当前,作为社会信用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信用评级市场在中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外部环境不成熟、评级机构发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拟以甘肃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为例,在深入剖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体系;评级市场;评级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基本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采用业主自我管理模式时,业主需要面对多方利益主体,由于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相互协作、配合或制约的关系,并且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有着明显差别,为明确业主与各利益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必须签订合同。业主与各利益主体签订的合同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从业主内部审计视角看,在关注单件合同的严密性的同时,必须分析和研究各合同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便防范合同风险,为工程造价
期刊
摘要:水库移民的稳定和发展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而兴建的水利工程日益增多,水库移民急剧增加,如何保障水库移民的基本权利、提高移民生活质量、促进移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秭归县水库移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以及县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分析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创新水库移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新思路,为水库移民的长远利益提供制度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