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儿童立场需求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既是课程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在开发策略上,要逐步形成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资源建构理念、结构框架、课程内容;在实施路径上,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实践活动、借助网络平台等,开发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展开有效学习.这样,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具备的,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对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弘扬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主要的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从家国教育的意义出发,对家国情怀角度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
在高度动态化的媒介社会中,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持续变化且日趋紧密.在此背景下,受众注意力被极大分散,成为媒介争夺市场的重要资源,媒介注意力经济逐渐向影响力经济过渡.视觉文化借助多线程的获取形成社群聚合,打造出多元的社会景观,而作为单线程传播的声音文化,如何“异军突起”成为持续且充满挑战的难题.本文将分析有声读物作为“信息商品”的非物质性属性,研究其从传播关系到经济关系的转化方式,并从产业横向、竖向、斜向三个层面的扩张对声音经济的融合化生产方式做进一步剖析.
《采访与写作》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战时新闻教育急需,由国际新闻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新闻业务刊物.该刊自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是战时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一部“新闻采写教程”,在中国共产党战时新闻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战时新闻学、抗战时期“媒介生态”、国际新闻社社史的宝贵文献.其间蕴含的历史智慧及史料价值也为新时代开展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朗读和阅读理解,而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引发冲突、搭建支架、多元联结以及拓展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体验文章的思维方法.这样教学,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自觉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主要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初始发展阶段,理论和业务的分界并不清晰,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专业期刊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战时新闻学.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由西方新闻学学术理论引进,逐步走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发展随之繁荣.
简单教学提倡教师简单地教,从而实现学生丰厚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应该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做到“聚焦准”,并以此为中心,围绕它展开教学活动.以“圆的认识”为例,教学目标聚焦准,教学过程路径直,教师始终站在课程的高度俯视数学课堂,把课程目标中的四个目标自然巧妙地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课堂上实现多维的、立体的、全面的育人功能.
学为中心强调教是为学服务,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目前的习作课堂,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脱离.为此,我们应以学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习作教学框架,采取“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将习作目标细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同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产生表达的冲动;最后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自评、互评等,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以“毫米的认识”一课为例,探讨了设计一节好课的策略、原则,包括“研究教材:深入教材,浅出课堂”“选好素材:素材鲜活,活出兴趣”“精简活动:大道至简,大育无痕”“追求新意:剑走偏锋,偏中有正”四大策略,以及“量体裁衣,各美其美”基本原则.
王时敏出身明代官宦之家,爷爷王锡爵曾任宰相之职,父亲王衡是大文学家、戏曲家.王时敏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所拥有的学习条件是相当优越的.且王锡爵是老来得孙,更是对王时敏钟爱有加,寄予厚望,曾请著名画家董其昌到家指导他.在董其昌的指导下,王时敏少年时就开始临摹古画,后来又深入研究了传统画法,专门临摹了黄公望的山水画.由于家里收藏的古书、名画很丰富,连少有传世的李成的画都有,因此王时敏常反复观摩古诗、古画,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思想.
期刊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利用CT扫描技术,重建了许家窑人头骨化石的三维模型,并推算出许家窑人的颅容量约为1700毫升,接近之前报道的许昌人的颅容量(1800毫升),但许家窑人生活在约20万~16万年前,比许昌人生活的年代(12.5万~10.5万年前)早了近6万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