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IT破局中小企业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力IT思想,引爆信贷模式变革
  
  2009年末,华夏银行被多家媒体评选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最佳银行,这距离其中小企业信贷部的成立不过半年时间;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定位让人多少有些眼前一亮。
  在这片尚处在懵懂期的蓝海,华夏银行如何谋划欲抢先发优势?该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总经理卢小群十分肯定,“成本和收益的匹配是关键,华夏要借助IT思想开发新的信贷模式。”传统信贷模式下开发信贷客户和风险防范多为“人力”式,强调抵押担保;而华夏银行则试图将IT系统与供应链环节的核心企业销售系统对接,借助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全面融合,抓住并控制供应链下游销售终端成百上千的中小企业。
  
  借IT与客户融合
  
  开发中小企业客户,成本是多少?通常认为,营销中小企业客户的成本是大企业的3~5倍,这更多体现在人力成本上。
  各家银行借批量开发对抗高成本。最普遍的做法是扫行业,例如工行2009年在北京推出了能源通、城建通、钢贸通、工商物业通等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对能源、钢铁等行业统一调研,同一行业的小企业具有经营的同质性,便于批量开发和控制风险。另一种模式是面向产业链和供应链,囊括上下游企业,比如深发展。至于浙商银行、宁波银行,则利用本地化的资讯优势网罗散户。
  照套路来,无疑要建立熟悉各行业的庞大客户经理队伍,迅速提升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小企业扎堆地区的地缘优势。华夏银行决定避开与同业硬碰硬竞争,从IT系统切入。
  “我们正在做一个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整合的系统,在2010年4月份上线。”卢小群告诉《经理人》,这套系统将华夏银行独立的小企业信贷系统、资金支付监管系统与核心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有机结合,所谓核心企业是指那些扎根国内市场的优质商业企业或生产企业,他们的销售网络可能包含成百上千家直营店或者代理销售企业。
  对于小企业金融服务来说,基于IT对接的核心商业思想要点是,可了解资金流和企业真实的销售状况,进一步做好风险控制。卢小群介绍:贷款对象从核心企业,变成全国销售网络中的直营店或代理商,风险从核心企业分散到了成百上千的下游销售企业,银行的小企业客户数量翻番上涨,减少了地域限制;一部分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直接在系统中进行,大大提高了审批和管理效率;真实的经营和资金流状况,比财务报表和对账单,更能反应小企业信用风险。此外,基于销售所需的流动资金放贷,专款专用降低了贷后风险。
  借力IT系统工具,卢小群期望每个专营的小企业客户经理服务小企业数达到60户左右。
  这个模式将成为开拓市场的重型武器。贷款给下游企业,解决了代理商带钱提货的压力,帮助核心企业吸引更多的代理商,“以后我们对企业不再单纯谈存款和贷款,而是直接谈怎么帮他扩大销售渠道。”华夏银行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2010年的目标是新增5000个小企业客户,小企业专营机构新增贷款不低于当地分行小企业贷款增量70%。
  
  信息化引发变局
  
  上文提到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招商、深发展等银行在设计供应链融资时,同样遵循这个原则,但目前除华夏银行,尚未有银行将系统直接与企业的销售平台有机结合。这是IT模式和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出发点。
  在采访中,卢小群时时强调IT平台的重要性。2009年上半年调任中小企业信贷部之前,他做过1年7个月的华夏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他坦言,“电子银行对我启发很大。”显然,在华夏银行的棋局里,信息化是枚举足轻重的棋子。
  早在2005年10月,华夏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就正式签署了全面技术支持协议,双方在小企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深入合作。原德意志银行主席布罗伊尔曾说过:网络使银行客户有进入市场的直接通道、享有大量的资讯和服务。德意志银行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每年花在信息化设备和人员的费用高达40亿欧元,2001年重组业务架构时,信息化技术的部门被整合到企业及投资银行(CIB)、零售客户及资产管理(PCAM)等两个客户业务中心,以提高IT技术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
  卢小群介绍,目前使用的独立信用评审系统,也借鉴了德意志银行的模式。一个重要创新是将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纳入评审系统,比如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用、现金流状况和准入行业的情况。“我们关注的是实际的还款履约能力。”而将信用评审系统与外部担保情况联系起来,则是另一个不同于其他银行的做法,目前与首创担保、中关村担保均有合作。“小企业客户不可能没有不良贷款。”小企业的现状,可能给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担保公司的系统如与华夏的信贷系统对接,则便于对企业进行贷后管理。
  此外,在2009年下半年推出的融资品牌“龙舟计划”系列产品里,“接力贷”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的退出机制。既能引入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又能给予客户一定期限延迟还款,避免客户出现不良信用记录、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将客户、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形成多赢格局。资产管理公司的系统与华夏相连,则可避免对企业重复做贷前调查—与银行共享当然最经济。
   “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华夏银行的小企业信贷系统,与小企业,第三方如行业协会、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未来均有实现无缝对接的可能,下一步,甚至要将财务管理软件免费与客户共享,在卢小群看来,“对接和共享,这就是我们的差异化竞争力。”
其他文献
西方企业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找不到出路,中国服装企业却在超越  2010年春暖花开之际,“如意 2010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的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面对后危机时代,国内外服装企业齐聚一堂,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寻找服装品牌的方向。期待未来10年,中国服装品牌在产业升级中掌握时尚话语权,并影响世界服装业的发展方向。    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服装行业
期刊
第二波城商行上市潮隐现    经济复苏以来,金融业以相对低的估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持续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之一,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0年4月,机构参股国内金融机构的金额高达2.8亿美元,其中,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成功入股江苏省内最大的地方性股份制银行—江苏银行。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09年末,江苏银行就已经完成了一轮总额近20亿元的增资扩股
期刊
首次SNS营销效果大大出乎意料    科宝博洛尼是国内最早玩SNS营销的企业之一,在都市白领中有很高人气的开心001,其第一例互动营销案例就是与科宝 博洛尼合作的。科宝 博洛尼的营销组织构架有些独到,专设了一支30人左右的团队,专门负责新媒体投放和监测,规模相当于一家中型广告公司,“我们对SNS精准营销的效果非常满意。”科宝 博洛尼新媒体推广部经理王雷向《经理人》透露,这支团队由他负责,“从
期刊
红磷(RP)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易吸湿、易团聚、颜色很深等,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通常需要对红磷进行表面处理。本文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对红磷进行表面包覆,制备了两种微胶囊红磷,分别为古马隆-马来酸酐(MAH)聚合物包覆红磷(CRP)以及C9-MAH聚合物包覆红磷(CRP-2)。通过讨论实验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优实验方案,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此外还考察了微胶囊红磷/尼龙6(PA6-RP、PA6-CRP和PA6-CRP-2)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主要结论如
未来5~10年,将不断涌现能在全球运营业务的新一代中国企业    “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企业激烈的角逐场。”博斯(Booz&Co.)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董事长谢祖墀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竞争是好事,竞争能促进企业成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将形成赢者和输者格局。在中国市场打拼的淘汰战中,如果跨国公司能真正本土化,那将会变得更强;如果中国企业能在中国市场磨练好,那也可能变成全球领先的竞
期刊
社交网络冲击波   一场营销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只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足够丰富,SNS将是无所不能的营销平台!    李察心情糟糕到了极点,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让他不得不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再待十多个小时。“大雾,飞机延误,今晚留宿美国”,李察用手机把这十几个字发到Twitter上,他想告诉好友们他此刻的遭遇,心里还盘算着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不到半分钟,一个陌生电话打来:“李察先生,您好,我们是当地
期刊
  
期刊
当前急不得,需要10年分两步走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实现路径、风险控制,必须基于创新的思维和历史经验的借鉴。如何实现稳健、持续、可控的人民币国际化?在“1990~2010:走向资本强国—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举行之际,《经理人》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    金融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平衡    《经理人》:您是怎么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  吴晓求:人民币国际化包含两层含义:第
期刊
“知识管理”变成软件厂商的新噱头和赚钱工具!    若有人在跟你推介知识管理,说它的显赫作用,介绍这个那个成功案例,不一会就可能让你热血沸腾,决策上马,甚至懊悔怎么不早点做知识管理。  先别急,如果现在告诉你大多数跨国企业做知识管理其实很一般,而中国企业,即便是比较早就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海尔、宝钢、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也仅仅走出了一小步,你还会冲动吗?    卖知识管理软件是目的    做知识管
期刊
警惕“脱理工”劳工现象为什么汽车业频繁发生召回?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将制造业产品区分为“模块型”和“磨合型”两种:“模块型”产品是将已经设计定型的零部件拼装而成的产品,比如电脑、家电、自行车等产品;“磨合型”产品,则需要将最佳设计的零部件相互进行微妙调整,并反复“磨合”,使成品具有良好性能和质量,如轿车。  然而,随着丰田过度扩张,建设大批海外工厂,曾经行之有效的“磨合型”生产管理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