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易患糖尿病的三大环节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者易患糖尿病,而且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越高,其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的肥胖患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国内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的平均体重超重率为22.8%,中老年人的超重率则达35%以上。与此同时,中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出现明显增高趋势,已达6.7%~8.3%,大中城市甚至更高。同时也发现,由于肥胖儿童增多,糖尿病发病有低龄化趋势,使“胖宝宝”成为“糖宝宝”。
  缘何肥胖者易患糖尿病?医学研究结果揭示了其中奥秘,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游离脂肪酸增多是其基本环节。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近年医学界关注率较高的健康问题之一,患者有高血压,并伴有血脂异常(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糖耐量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等多种内分泌异常。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的核心问题就是肥胖,它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共同的高危因素。越是肥胖,体重指数越高,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也就越高。说明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基础病因,特别是中老年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被看作是糖尿病的前期病理改变,它可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抑制胰岛素把体内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并促使脂肪转化生成糖原,进而引起血糖浓度增高,为进一步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奠定发病基础。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胰岛素抵抗,就不会罹患2型糖尿病。同时,胰岛素抵抗贯穿于糖尿病防治的全过程,是糖尿病发展加重或引起各种合并症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肥胖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而且体重增重先于胰岛素抵抗。因此,有学者指出,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至少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反过来,胰岛素抵抗又是连接肥胖与糖尿病的“交通枢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最根本措施,就在于有效控制体重。
  游离脂肪酸增多尽管胰岛素抵抗是肥胖致糖尿病的关键“枢纽”,但对以腹型肥胖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人来说,游离脂肪酸增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连接“枢纽”。与外周皮下脂肪组织相比,腹部内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更不敏感,而对儿茶酚胺的脂解作用特别敏感。研究表明,以腹型肥胖为主的中老年人,由于脂解作用增强,释放过多游离脂肪酸进入门静脉系统和外周循环,促进肝糖原的大量合成与分解、释放入血,可使血糖升高。同时,过多游离脂肪酸还会降低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率,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反馈性的抑制胰岛素诱导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
  由此可见,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肥胖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重视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合理应用,以控制血糖达标,还要通过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促使体重下降,才能事半功倍。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节食、不运动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一句话,如果体重减不下来,血糖就难以稳定在理想范围内,各种并发症也会接踵而来,最终把你拉进“悲惨时代”。
  名词解释:脂解
  脂解是指人体组织中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产生的降解。脂肪酶的活性受脂解激素的影响,其活性降低会导致人体脂肪的积累,导致肥胖;过度脂解则会导致脂肪营养障碍综合征,并使体内游离脂肪酸增多,引发疾病。
其他文献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多种合并症,需要联合用药治疗。随着药物种类的日益增多,常用药不下50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不仅影响药物疗效,还会给病人造成严重损害。本文重点介绍糖尿病人联合用药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胺碘酮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糖尿病并发高血脂和心房纤颤时,常用胺碘酮控制房颤,用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但是阿托伐他汀属于亲脂性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而胺碘酮可阻止其代谢过程,容易加重阿
临床发现,很多抑郁症患者痊愈出院后没多久,就因为没有坚持服药或自行减药而复发,被再次送入医院。其实,如果患者家属能够掌握一定的康复和护理知识,就可以减少疾病复发或意外的发生。因此,做好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护理,对病人的康复及预后尤为重要。  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些家属认为病人生病了,应该在家休养,什么事都不让其做。其实这样对疾病的康复没有任何帮助。家属应该让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做些
肠癌是很会潜伏的“敌人”,但幸运的是这个“敌人”生长较慢,只要提高警惕,就有机会尽早发现。所以,要警惕肠癌早期的报警信号,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康复。  大便改变肠癌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每次大便完毕后有未解完的感觉,等。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  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便血相混。  拉肚子或便秘交替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