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chCon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状况,我县创建了新课程教学专业引领专家库,主要由学科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以及专家组成。其中特约教研员是为了加强新课程学科教学专业引领而特设的,由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以及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组成。此外,我县建立了跨乡镇、跨学校的资源整合式教研工作运行机制,其中,专业引领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重要举措。
  
  一、专业引领方式的探索
  
  引领队伍建立后,我们构建了专业引领机制,并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其主要引领方式有五种。
  1.培养跟踪引领。对参加工作不到5年的教师,每学期初确定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进行“以老带新”式的帮带,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均实行全程跟踪引导。学期末,要求双方写出总结或心得。教研员、特约教研员采用分工的方式对新教师每学期跟踪听课不少于3节。
  2.参与活动引领。我县小学分东、西、北、城区四个教研中心点,每个中心点设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组。学科组长由新课程教学专业引领专家库成员担任。每学期初,各中心点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活动计划,并上报教研室。每个中心点每学科每学期大约有2~3次活动。教研员、特约教研员平均每月参加3次以上的活动。每次活动开展前,各中心点把活动内容、主题、安排等信息通告学科教研员,以便他们事先做好准备。活动开展时,教研员和特约教研员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中心发言、问题解答、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引领。
  3.解决问题引领。许多教师在接受课改理论时,发现一些观念在实施过程中与实践产生冲突,会出现困惑,有时集体备课中也会遇到难以把握的问题,这些可以请专业人员帮助解决。教研员从听课过程中发现的教学误区提炼出问题,由教研室安排县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通过上示范课、专家解答等方式,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给教师以启发和引导。
  4.专题研讨引领。每学期在全县范围内,安排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专题研讨会,各校选派教师参加。通过事先确定备课内容、与会教师预先备课、学科教师引领说课、上示范课等方式交流研讨,进行引领。
  5.视导诊断引领。由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以及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视导组,每学期对3~4所学校开展教学视导。对教学视导的定位是淡化检查,重在发挥诊断与引领功能。通过视导开展引领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上:一是听课环节,主听者(引领专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重在肯定好的方面,指出其潜力与优势,然后针对不足,由点到面帮助制订改进计划,使其明确从何入手、何处着力;二是学科组交流反馈研讨环节,参与视导的学科专业引领人员在学科教学诊断的基础上,结合课改要求作引领发言,就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三是向学校领导反馈环节,视导组把与教师交流中教师提出的希望、合理建议等转告校领导,同时,就该校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意见和建議,给学校以方向性引领。
  
  二、专业引领中应注意的问题
  
  回顾开展新课程专业引领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使专业引领真正收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效果,应切实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
  1.注意专业引领的目的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既是基层教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如果专业引领脱离了这一宗旨,必将走向虚化、空泛化和形式化。因此基层专业引领要主动适应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特点。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座谈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课改有强烈的主动参与需求和成就愿望,他们总是期望能做出最优、最有效、最具有自身特点的创造型探索与尝试,总是希望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从而得到同行的认可。专业引领时,必须针对教师的这些专业成长的迫切需要,研究拓展自身的运行空间,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服务。只有开展适应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为他们真心认可且乐于接受的专业引领,才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方向引领、营养供给、成长激励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突出专业引领的针对性。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引领?不同的教师所需要的专业引领有着怎样的区别?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引领的针对性,使教研部门组织的引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一致,受到他们的欢迎。为提高引领的针对性,应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并把不同教师的需求划分为几类,然后制订相应的引领计划:对老教师组织专题讲座式引领,如宣讲新课程理念、介绍教科研方法等;对中青年教师开展专家(名师)参与式互动研讨式引领,如研究课、座谈会等;对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预约式引领,如教学诊断、名师送课等。
  3.提高专业引领的有效性。什么样的专业引领是有效的,符合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我们认为专业引领的水平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水平不在乎有多高,最合适的才是最有效的。实际上,教师最欢迎与本地优秀教师或特约教研员进行的互动式引领。这样的引领好在引领者与被引领者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有着共同的体验和感受,双向交流有话可说,探讨问题切入实际,解决问题直逼关键处,往往使被引领者有茅塞顿开之感,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引领活动前,把活动的主题、要求与引领人交代清楚,让其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求教研部门提前一周公布活动的主题和要求,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人员按要求进行钻研,准备好问题,写好发言提纲,这样交流时才有话可说,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感悟。这种引领可以使互动双方互补提高。
  在教科研引领方面,我们认为引领者如果把自己的观点一股脑儿倒给被引领者,虽然能开阔后者的眼界、澄清一些误区,但不一定能提升其水平和能力,也不一定能满足其迫切需要。很多中青年教师对科研有热情,但缺少的是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引导。因此,教科研的专业引领首先是方法引领。当然,方法的引领仅靠一两次讲座难以奏效。应该在一线教师与教育科研课题之间建立一个平台,这就是以问题为载体的中心学科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从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入手,发挥专业引领人员的作用,让他们深入研究实践中,通过具体的课、具体的问题,一步一步带领教师做,让教师在参与中获得问题研究及问题解决的实践体验。教师通过学着做,再独立做,逐步在实践中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办法,提升教育科研的水平和能力。(作者单位:安徽省旌德县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一种文化颠覆与重建之时,一位老人,以一代名士的凛凛风骨和囊囊饱学,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感召。他的诗词在“李杜之遗韵”之上,又“萧
期刊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开发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就阅读教学而言,目标的确定有其共性和个性,“共性”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个性”即每组教材
报道了一种基于掺铒光纤的两级宽带光源.通过采用双通结构和循环利用C波段放大自发辐射,极大地节省了用于产生L波段放大自发辐射所需的泵光功率.利用一支啁啾布拉格光栅作为
教材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的忠实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潜在的价值,并进行再创造,真正使数学教材成为学生乐学的有效素材,让本该在我们视野内的这道“风景”显得更美。    一、用好教材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
宗教与科学是影响人类的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历史的未来进程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之重要性.从科学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科学与宗教的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人类实现了植物的无土栽培,从而可以大量生产新鲜蔬菜.但在远离阳光的温室里,无土栽培总是快捷得让人来不及参与到实质的过程中就昙花一现,来也匆匆,去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