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实践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生物校本课程在农村高中的开展现状,从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师的学科素养、课程开发的方向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教材高中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上海市黄浦区特色课程教研员韩立芬老师在其主持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设计》的讲座中,指出:校本课程主要指管理视角的学校课程、功能视角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修习视角的选修课程。它可以是分科课程,也可以是综合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提升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自2012年开始,校本课程在我校生物学科中的开展也经历了4年,其中融入了每位参与制定校本课程的教师的心血,但课程实施中也遇到了很多农村高中都遇到的问题,如课程资源缺乏,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开发力、教学创造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学校开发的大量的校本课程,仍不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要。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前提,教务处指定选择为辅助,避免课程分配的不平衡,保证了人人能选上的原则。但是指定的选择往往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得校本课程对部分学生而仅变成了拿到相应学分的渠道。基于学生需要,建设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1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研发的现状
  1.1 生物校本课程内容单一
  生物组在开发出的13门校本课程中,与生物学科相关的有12门。在开设的课程中仍然是以生物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在13门课程中,与健康(病菌)、营养相关介绍类的有5个(“营养与健康”“致命病菌”“食用和饲用昆虫”“生物与生活——细菌知识普及”“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与生物有关的生活小常识类共有4个(“养花技巧”“生活小常识”“淡水观赏鱼种类和饲养”“宠物狗的鉴赏”);与生物教材相关的扩展有3个(“Y染色体的研究和族谱的制作”“中学生物模型制作”“横县中学校园植物分类”);跨学科的课程有1个(“气球艺术”)。其中生物知识理论类的占了9个,操作类的仅有4个。
  1.2 制定课程的性质单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由于课程目标不明确,又由于农村学校实验操作场所和设备的简陋,教师制定出的课程性质也十分单一。大部分课程仍以常规课堂的形式进行,辅助手段多为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多以学生了解为主,没有能提升到掌握及应用这一更深层次上,扩展型、研究型类的课程较少,内容显得很空洞。我校2014级学生在对所选生物校本课程的收获是否满意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9.58%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收获颇丰;31.47%的学生比较满意,认为收获较多;37.76%学生认为收获一般;11.19%的学生不满意,认为没有什么收获。从调查的结果可见,制定校本课程的性质单一以及课程目标落实不明确的问题尤为突出。
  1.3 课程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学生参与度不高
  校本课程开设的初衷是要立足于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我校生物校本课程开设的内容多以教师主体意愿为主,没实质结合学生的生活、兴趣,脱离学生需求,使得很多校本课程的开设往往流于形式。我校2014级学生对生物校本课程整体的满意度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其中非常满意占22.67%,比较满意占32.31%,一般占33.31%,不满意占11.72%。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没有达到满意的状态,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令人担忧。
  2 校本课程研发的改进意见
  2.1 教师应确立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明确自身课堂的核心育人目标
  校本课程的核心发展目标为增强学生的自主行动力、沟通互动力、社会参与力。设计出学生喜欢并且真正需求的校本课程,在选材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这不是对学生生活中涉及到的生物现象、知识、运用的泛泛而谈,而是要在课程设计中给予学生自由参与、探索、创新、展现自我才能的环节和机会,将课程性质真正提升到掌握、运用阶段。如我校生物校本课程“Y染色体的研究和族谱的制作”包括对Y染色的形态研究、遗传价值、梳理遗传关系、绘制家族遗传图谱,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不同的授课目标,从知识了解层面上升到实际操作层面,操作的材料又来自学生的生活,课程资料丰富,实操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对学生期望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而达到的目标统计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39.49%的学生希望通过校本课程达到的目的是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13.04%的学生希望以此来提高文化学习分数,35.87%的学生希望能提高自己的修养,5.43%的学生选修校本课程只是觉得好玩,6.16%的学生希望能学到其他东西。大部分学生对校本课程能给自身所带来的收获还是有很高的期待,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想,结合本身的课程,确立核心的育人目标。
  2.2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中,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目前,我校所研发的校本课程中,多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相对空缺,使得课程设计单一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农村高中自身实验设备简陋,教师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外,还有教师自身跨学科素养薄弱,局限于一般的学科领域,当学科资源受限时,课堂实施的形式也变得单一且传统。反观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较高,特别是对实操较强的实验探索尤为期待,当学生的期待与最终课程的开展形式形成鲜明的落差时,生物校本课程就很难成为学生喜欢并满意的课程。教师在现有的資源和条件下,必须将本学科的优势与其他学科的资源相结合,扩宽自身选材、活动设计、目标实施的范围和形式。如我校政治组曾开发的综合课程“横县鱼生文化”,其内容涵盖了鱼生在横县的发展历史、地位以及制作工艺,课堂活动中更是让学生体验了鱼生制作的过程,切身感受了鱼生制作的乐趣并获得一定的成果。这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所见,更是加深了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有综合意识。
  2.3 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增强课程开发的参与力及创造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自然学科,跟生活和实践关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很多,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然而我校生物组在实际开展的13个校本课程中,真正体现出实操性的仅有4个。课程开发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仍然是个无从下手的负担,只能过度依赖互联网资源。这样开发出的课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开发力和创造力不足,教学目标也只停留在知识的了解层面,育人目标更是无从说起。对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更多学生希望开设技能类课程,其比例占37.57%,7.18%的学生倾向于学科类,22.10%的学生喜欢艺术类,12.15%觉得体育类更好,15.47%愿意选择社会实践类,5.52%选择其他。大多数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校本课程有明确的方向,教师要想真正开发出有价值、接近学生实践生活的课程,必须真正的参与到课程研发中,在寻找课程资源时,可结合自身的经历、才艺、特长和爱好,也可切身地探访学生生活、兴趣、爱好或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即教师可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文化,将自身所长与学生认知、实际生活需求相结合,开发出适合学生的课程。又或者可对本学科中,学生感兴趣且可操作性强的内容进行扩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科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以及自己课本知识以外的技能。如我校生物组在近期研发开展的“生活中的急救知识”,邀请横县红十字会中蓝天救援队到我校结合校本课程内容进行现场示范及讲解,主要内容涉及到校园扭伤和骨折处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食道堵塞应急处理等生活中的急救技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及认可。
其他文献
摘要以“植物的激素调节”为例,阐述通过科学史教学、定量实验、评价实验、分析社会议题和典型案例等策略,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与建模、系统分析、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 科学思维 教学策略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方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到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下面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一节课为例,以学生“质疑-答辩”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用科学思维解释某些现象或解决某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摘 要 叙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定向的探究性教学,力图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合理化和系统化,并结合“染色体变异”新授课课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问题定向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研究背景  对于“探究”这一术语的理解,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定义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
摘要:大体来说,凯特·肖邦代表作《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被视为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强权的正面人物形象。从“五伦”视角来审视爱德娜,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其一,她违逆父亲且未尽到侍奉父亲的职责;其二,她婚内出轨,对丈夫不忠;其三,她因自己的性格和姐妹们闹僵,鲜有往来;其四,她缺少对朋友的关心,未能做到和朋友志同道合。总之,她是一个违背中国“五伦”中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四伦的反面人物形象。通过“五伦”
1 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因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笔者在一节实验课上遇到了从教近20年来没遇到
为推进生物新课程改革,本刊决定举行2008年度“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评选活动。  参评要求:  (1)“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应是参评本人的以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各种版本的教材均可)的课堂教学实录,并附有相应的教案(电子格式);  (2)参评课堂教学实录不收评审费。作者可以参评数节课堂教学实录。  编辑部将聘请有关专家对课堂教学实录逐一评审,评选出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向获奖者颁发证
1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素养教育需要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传统教学中,光合作用反应历程的学习往往通过教师利用科学史以讲授策略来完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体会科学史中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反应研究
一、填空题  1. 在对25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2. 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收集了50个数据,其中32~36这一组的频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个数占全部数据的百分比为.  3. 已知数据25,21,23,27,29,24,22,26,27,26,25,25,26,28,30,28,29,26,24,25,如果取组距为2,那么应分成组.  4. 某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为
牛丽云河南漯河市第二中学教师.    一、精心选一选  1. 有以下6个式子:  ①3x 2y;②4x-y=7;③x2 y=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 调查显示,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自制微课并应用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二轮复习;在提高生物二轮复习有效性中,微课这一新兴教学助手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微课 高三 生物 二轮复习 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