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纠结:2012年上半年中国车市的“乱”生态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车市,注定不会有很好的表现。上半年,自主品牌乱了阵脚,市场份额被合资品牌逐步蚕食;高未就,低不成。合资品牌虽然整体表现优异,但各企业增长极不平衡。投入多,未必产出多;问题多,但销量还不错。而政策方面,始终处于彷徨状态。欲出手救市,却不能确定最佳时机;已出台政策,却难以落实到位。2012年上半年车市,用乱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在经历了2011年的车市低迷之后,2012年车市大幕是在政府、车企、经销商、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忐忑心情之下拉开的。整体预期与以往相比,相对乱了很多。而在实际过程中,呈现出整体较乱、自主品牌乱、合资品牌乱和政策乱的四大特点。现如今,车市已完成“中考”,但整体形势依旧不明朗。有些确定,有些仍存在很大变数。
  一、整体乱
  1.乘用车拉动车市增长 商用车持续下滑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比上年同期仅增长4.1%和2.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59.93万辆和76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7.1%。商用车产销完成192.99万辆和198.46万辆,同比下降8.6%和10.4%。乘用车企业有喜有忧,而商用车市场是哀鸿遍野。图一为2012年上半年汽车整体、乘用车、商用车增速情况:
  从图一可以看出,1-6月份,除1月份外汽车整体均为正增长,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但实际上由于1月份下滑太多,直到5月份,1-5月份的汽车整体销量才转正,仅为1.7%;1-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2.9%。另外,乘用车基本与汽车整体走势一致,即乘用车是拉动汽车整体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商用车表现不尽如人意,除2月份外,均为负增长。
  2.各类车型增长不一
  具体再看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各类车型,增长差异也是极为明显。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乘用车中,SUV车型增长明显,增速超过30%,而微客增速为负。商用车中,客车和货车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增长趋势;货车销量下滑,是商用车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二、自主品牌乱
  自主品牌之乱,主要体现在销量、市场份额的下滑方面;同时,在各细分市场的表现也均不给力;从企业角度来看,所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都出现了发展困境。但也有好消息,碰撞成绩显示的安全水平提升明显,但并未转化成销量提升。
  1.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滑严重
  车市不景气,自主品牌受损最严重。这种定式,在今年上半年体现得更加明显。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42.33万辆,同比下降6.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占有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而6月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更是不到26%,低于形势较为严峻的2008年的26.8%的平均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合资品牌乘用车,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德系表现最为突出,增速近20%;日系车同比增长超过10%。
  与此同时,几乎很难看见再有自主品牌轿车车型入围月度TOP10排名中。在车企月度TOP10排名中,自主品牌车企每月能有一家入围就很不错了。
  2.高端产品未突围 低端产品被蚕食
  在过去的几年中,自主品牌车企为了改变低档品牌的形象,纷纷在中档车及中高档车产品上发力。但2012年上半年,曾经成功进入中档车市场的奔腾B70和荣威550几乎同时一蹶不振,销量在2011年大幅下滑的基础上继续下滑。中高档车市场上的荣威750和MG7更是度日如年,处于停产的边缘。而吉利推出的帝豪EC8系列,销量也只是在三位数上徘徊,几乎没有提升。奇瑞的瑞麒G3、G5、G6车型,销量更是难以过百。
  但在自主品牌的阵地——低端产品市场,市场份额也是被合资品牌逐步蚕食。小型车市场中,合资品牌车型赛欧、瑞纳、骊威、Polo已牢牢掌握TOP5中的4席,而嘉年华、爱唯欧、晶锐等车型的销量也在稳步增长中。微型车市场,铃木的奥拓和北斗星两款车型也是锁定了TOP5中的两席。
  3.正规军、杂牌军均不给力
  无论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自主品牌正规军,还是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的杂牌军,表现均不如人意。
  杂牌军中,相对来说,长城表现最好。但其在轿车领域的主力车型腾翼C30销量下滑幅度超过了10%,而其它轿车车型销量的上升尚不足弥补这一下滑,这对其轿车业务的发展是一个严峻考验。奇瑞、吉利目前的表现得益于海外市场销量的提升,剔除这一因素,国内市场销量下降明显。
  正规军中,上汽去年推出的SUV车型荣威W5,销量迟迟难以突破,长期在千辆以下徘徊;MG3、MG5等新上市车型,销量提升缓慢;主力车型荣威350、荣威550、MG6的销量仍处于下滑中。而一汽表现更惨,奔腾品牌上半年销量下滑幅度接近50%;在最近的央企审计中,一汽也因自主研发投入过低而被点名批评。集中造势发布的红旗品牌及各车型,也并未得到业界的认可。东风、长安等的自主品牌也均无亮点可言。
  4.碰撞成绩C-NCAP提升明显
  虽然自主品牌在销量方面,表现并不给力。但代表着安全水平的碰撞成绩C-NCAP提升明显。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国内今年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自主品牌共有5款车型获得5星评价。其中,吉利的全球鹰GX7更是获得超5星评价,在自主品牌史上尚属首次。可惜的是,如此碰撞成绩并未表现在销量上。
  不过,稍加注意仍会发现一些“猫腻”,这些获得5星评价的车型几乎全是企业自愿申请碰撞的。毫无疑问,其实际安全水平恐怕要打一定折扣。但自主品牌的安全水平提升,确实是不能抹杀的。
  三、合资品牌乱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合资品牌表现也很乱。有些企业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有些企业问题多多,但销量增长明显;有些企业突然发力,但难以展现良好预期;有些企业仍在为国产而奔波。
  1.日系车投入大 效果不明显
  2012年,注定是日系车企在华的反攻之年。因为,2011年上半年,日系车企正在饱受本土地震的困扰;下半年,又受到洪水的影响。在今年3、4月份,日系三大车企中,丰田、本田分别公布了各自的中国计划,欲大力拓展中国市场;日产一方面加速推进双品牌战略,另一方面又将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的国产计划确定下来。   从销量上看,丰田上半年增速最高,超过30%。但丰田花大力气推出的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销量提升并不明显。另外,其上半年的目标仍未实现。日产和本田上半年分别增长17.7%和15.7%,看上去也不错。但日产的启辰品牌并未达到预期,而中高级车天籁销量的下滑更是罕见的。本田受困于车型太少,且主力产品处于更新换代阶段的末期,销量提升较为困难。新车也均为小众车型,助力不够。
  2.大众受困DSG问题 销量并未受影响
  近几年,大众在全球各地的发展均是顺风顺水,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这主要依靠的是TSI+DSG的黄金动力组合。但从去年以来,国内对DSG的质疑开始广泛传播开来。在今年的3·15期间,大众被认为已经预定了一个3·15晚会的曝光名额。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全社会广泛征集大众车型DSG故障信息,媒体更是接连报道大众的负面信息。一时间,大众几乎成为了第二个丰田。也因为此,大众中国高层发生震荡,被寄予厚望的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卸任。
  但似乎这一切,不足以对大众在中国的销量产生影响。2012年上半年,大众在华销量超过125万辆,同比增长近20%。特别是在中高级车市场上,全新帕萨特和新迈腾的优异表现,将长期把持这一市场的雅阁和凯美瑞赶下神坛,且优势极为明显。SUV市场上,途观更是把本田CR-V拉下马。同时,在豪华车市场上,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表现也是极为优异,上半年销量接近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
  3.通用新车不给力 让出月度冠军
  通用在华的两家合资企业中,主打微客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逆势增长,在微客市场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海通用的发展却并非顺风顺水。1-3月份,在狭义乘用车市场中,上海通用实现3连冠。但从4月份起,连续被一汽大众所压制。最主要的是,上海通用推出的中高级全新车型迈锐宝并未得到市场认可,销量难以提升。这在上海通用近几年的新车推出中,尚属首次。目前,上海通用仍保持着微弱的销量领先优势。但能否最终蝉联,越来越难确定。
  4.福特急速扩产 引入多款SUV车型
  福特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表现极为稳定。但在2012年上半年,福特表现出了激进的一面。长安福特马自达4月5日宣布,将投资6亿美元扩大其重庆生产基地产能。
  扩产后重庆工厂年产能将提升35万辆,其在中国的年总产能将超过95万辆。而福特品牌在华的年销量最高也未超过40万辆。
  正在业界对福特此举表示质疑时,5月初,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再次宣布,将在杭州投资7.6亿美元建设全新整车厂,以支持其在中国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杭州新工厂2015年投产后,年产能将达25万辆。至此,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的年总产能将超过120万辆。
  与之对应的是,福特在北京车展期间,公布了4款SUV车型引入计划,将全面覆盖SUV整个市场。此举,意在支持扩产计划。但上半年,福特品牌的销量刚刚超过17万辆,其急速扩产及未来发展计划并不被业界看好。
  5.菲亚特国产车下线 雷诺、路虎、斯巴鲁忙国产
  6月28日,广汽菲亚特工厂竣工暨首款产品Viaggio菲翔下线仪式隆重举行,菲亚特终于再次回到中国。但现如今的市场,早已和十年前截然不同。给菲亚特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多。但菲亚特应该庆幸,因为还有很多企业仍处于最初的寻求国产可能性的阶段。这包括雷诺、路虎及斯巴鲁等。
  雷诺-日产总裁戈恩一再表示,雷诺未来一定国产,但目前尚未可透露信息。显然,雷诺与东风合资国产进展并不顺利。路虎与奇瑞合作国产一事已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只差官方的一纸批文。而斯巴鲁的国产计划据说已落空,但若不国产,对斯巴鲁这个小品牌来说,发展空间已几乎没有。
  四、政策乱
  面对车市不振的局面,政府在出台政策救市方面,一直是跃跃欲试,并出台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但从5月起,车市突然转好,政策出台不得不暂缓。整个上半年,救市政策就在这种举棋不定中度过。
  1.公车采购全自主 但未执行
  政府救市,更多会考虑扶持自主品牌。而2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入围的25家车企、412款候选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因此,该目录的出台,被认为是政府救市的首次尝试。
  然而,时隔5个月,仍未见正式实施文件的颁布。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在近期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希望这一重大利好能够尽快兑现,为当前承受市场竞争重压的自主品牌汽车雪中送炭。联系到最近两年,汽车三包政策、汽车召回政策接连征求意见后,再无下文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目录恐怕已胎死腹中。或者,即使正式颁布,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2.中央尚未出台刺激政策 地方已按捺不住
  5月初,媒体大量报道称,全国范围的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在今年6月公布实施。但直到月底,也未见任何动静。但地方政府急了。5月31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家电汽车惠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自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为当地农民购置小排量微型客车和轻微型载货车提供售价6%的补贴,单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而当天下午,重庆当地汽车企业长安集团称,将对相关车型补贴4%。由此,政企合力补贴将达“10%”,消费者最高可获5000元补贴。
  为了扶持本地企业,地方政府由暗补改为明补。
  3.广州突发限购通知 自主品牌受影响明显
  在毫无征兆下,广州市交委在6月30日21时突然下发通告,将从7月1日起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为期一年,一年内限购额为12万辆。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7月初发表博文表示坚决反对,主要理由一是与中央稳增长方针不符,二是不利于节能减排和自主品牌,三是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很显然,广州限购汽车政策不是站在扶持自主品牌汽车的角度。
  2012年上半年的车市,在乱中度过。但乱并非坏事,这意味着自主品牌仍有机会,还没到最悲观的时刻。
其他文献
9月21日,国家经贸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国家经贸委(SETC)/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启动暨新闻发布会.该项目获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这意味着有近七成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已经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重要入口。随着互联网大鳄的纷纷试
从iPhone 5s开始,指纹识别开始与手机操作系统进行整合,在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其隐私。那指纹识别到底能干些什么呢?随着苹果推出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iPhone 5s,指纹识别技术正逐渐成为各大手机生产商所关注的焦点之一。Touch I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也简化了一些操作,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解锁手机或者直接在应用商店中购买应用程序。而新推出的HTC One Ma
一头猪从长成到被宰杀成猪肉流向人们的餐桌,要经历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监管要求都非常严格。加“瘦肉精”猪肉何以能越过多道监管,流向餐桌?本刊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养殖、运输、屠宰、 检疫、销售现场,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养猪大省河南,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怪象:一些养殖户从不吃自己养的猪肉。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历时一个多月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和温县
2012年6/15日至8日,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一汽一大众在长春、成都两地举办了为期4天的“拥抱绿色幸福你我”主题节能环保活动。绿色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启动、节能环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是中国消费者没有血性,软弱可欺,还是因为中国人穷得太久了,急于以昂贵的洋品牌来证明自己“富了起来”?还是过于迷信洋品牌,以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或者干脆就是毫无主见,盲目随大流消费?  最近中消协干了件好事。  6月20日,中消协联合天津、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山东6省市消协,炮轰苹果《APPLE维修条款》及《IPHONE维修报告》等维修合同中存在的多处霸王条款,包括维修
10月1日起,平板电视、变频空调、洗衣机、吸油烟机、热泵(即空气)热水器等五大品类家电的新能效标准已经正式实施了。  在新的能效标准实施1个月后,记者在走访北京、厦门一些家电卖场后发现,部分家电产品已经更换了新的能效标识,贴着旧能效标准的部分家电产品仍未退出市场,在进行降价促销。  记者在厦门仙岳路一家电器卖场看到,目前家电产品的能效标识有些混乱,有的是五级能效标识,有的是三级能效标识,而三级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