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车市,注定不会有很好的表现。上半年,自主品牌乱了阵脚,市场份额被合资品牌逐步蚕食;高未就,低不成。合资品牌虽然整体表现优异,但各企业增长极不平衡。投入多,未必产出多;问题多,但销量还不错。而政策方面,始终处于彷徨状态。欲出手救市,却不能确定最佳时机;已出台政策,却难以落实到位。2012年上半年车市,用乱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在经历了2011年的车市低迷之后,2012年车市大幕是在政府、车企、经销商、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忐忑心情之下拉开的。整体预期与以往相比,相对乱了很多。而在实际过程中,呈现出整体较乱、自主品牌乱、合资品牌乱和政策乱的四大特点。现如今,车市已完成“中考”,但整体形势依旧不明朗。有些确定,有些仍存在很大变数。
一、整体乱
1.乘用车拉动车市增长 商用车持续下滑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比上年同期仅增长4.1%和2.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59.93万辆和76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7.1%。商用车产销完成192.99万辆和198.46万辆,同比下降8.6%和10.4%。乘用车企业有喜有忧,而商用车市场是哀鸿遍野。图一为2012年上半年汽车整体、乘用车、商用车增速情况:
从图一可以看出,1-6月份,除1月份外汽车整体均为正增长,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但实际上由于1月份下滑太多,直到5月份,1-5月份的汽车整体销量才转正,仅为1.7%;1-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2.9%。另外,乘用车基本与汽车整体走势一致,即乘用车是拉动汽车整体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商用车表现不尽如人意,除2月份外,均为负增长。
2.各类车型增长不一
具体再看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各类车型,增长差异也是极为明显。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乘用车中,SUV车型增长明显,增速超过30%,而微客增速为负。商用车中,客车和货车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增长趋势;货车销量下滑,是商用车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二、自主品牌乱
自主品牌之乱,主要体现在销量、市场份额的下滑方面;同时,在各细分市场的表现也均不给力;从企业角度来看,所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都出现了发展困境。但也有好消息,碰撞成绩显示的安全水平提升明显,但并未转化成销量提升。
1.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滑严重
车市不景气,自主品牌受损最严重。这种定式,在今年上半年体现得更加明显。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42.33万辆,同比下降6.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占有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而6月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更是不到26%,低于形势较为严峻的2008年的26.8%的平均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合资品牌乘用车,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德系表现最为突出,增速近20%;日系车同比增长超过10%。
与此同时,几乎很难看见再有自主品牌轿车车型入围月度TOP10排名中。在车企月度TOP10排名中,自主品牌车企每月能有一家入围就很不错了。
2.高端产品未突围 低端产品被蚕食
在过去的几年中,自主品牌车企为了改变低档品牌的形象,纷纷在中档车及中高档车产品上发力。但2012年上半年,曾经成功进入中档车市场的奔腾B70和荣威550几乎同时一蹶不振,销量在2011年大幅下滑的基础上继续下滑。中高档车市场上的荣威750和MG7更是度日如年,处于停产的边缘。而吉利推出的帝豪EC8系列,销量也只是在三位数上徘徊,几乎没有提升。奇瑞的瑞麒G3、G5、G6车型,销量更是难以过百。
但在自主品牌的阵地——低端产品市场,市场份额也是被合资品牌逐步蚕食。小型车市场中,合资品牌车型赛欧、瑞纳、骊威、Polo已牢牢掌握TOP5中的4席,而嘉年华、爱唯欧、晶锐等车型的销量也在稳步增长中。微型车市场,铃木的奥拓和北斗星两款车型也是锁定了TOP5中的两席。
3.正规军、杂牌军均不给力
无论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自主品牌正规军,还是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的杂牌军,表现均不如人意。
杂牌军中,相对来说,长城表现最好。但其在轿车领域的主力车型腾翼C30销量下滑幅度超过了10%,而其它轿车车型销量的上升尚不足弥补这一下滑,这对其轿车业务的发展是一个严峻考验。奇瑞、吉利目前的表现得益于海外市场销量的提升,剔除这一因素,国内市场销量下降明显。
正规军中,上汽去年推出的SUV车型荣威W5,销量迟迟难以突破,长期在千辆以下徘徊;MG3、MG5等新上市车型,销量提升缓慢;主力车型荣威350、荣威550、MG6的销量仍处于下滑中。而一汽表现更惨,奔腾品牌上半年销量下滑幅度接近50%;在最近的央企审计中,一汽也因自主研发投入过低而被点名批评。集中造势发布的红旗品牌及各车型,也并未得到业界的认可。东风、长安等的自主品牌也均无亮点可言。
4.碰撞成绩C-NCAP提升明显
虽然自主品牌在销量方面,表现并不给力。但代表着安全水平的碰撞成绩C-NCAP提升明显。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国内今年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自主品牌共有5款车型获得5星评价。其中,吉利的全球鹰GX7更是获得超5星评价,在自主品牌史上尚属首次。可惜的是,如此碰撞成绩并未表现在销量上。
不过,稍加注意仍会发现一些“猫腻”,这些获得5星评价的车型几乎全是企业自愿申请碰撞的。毫无疑问,其实际安全水平恐怕要打一定折扣。但自主品牌的安全水平提升,确实是不能抹杀的。
三、合资品牌乱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合资品牌表现也很乱。有些企业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有些企业问题多多,但销量增长明显;有些企业突然发力,但难以展现良好预期;有些企业仍在为国产而奔波。
1.日系车投入大 效果不明显
2012年,注定是日系车企在华的反攻之年。因为,2011年上半年,日系车企正在饱受本土地震的困扰;下半年,又受到洪水的影响。在今年3、4月份,日系三大车企中,丰田、本田分别公布了各自的中国计划,欲大力拓展中国市场;日产一方面加速推进双品牌战略,另一方面又将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的国产计划确定下来。 从销量上看,丰田上半年增速最高,超过30%。但丰田花大力气推出的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销量提升并不明显。另外,其上半年的目标仍未实现。日产和本田上半年分别增长17.7%和15.7%,看上去也不错。但日产的启辰品牌并未达到预期,而中高级车天籁销量的下滑更是罕见的。本田受困于车型太少,且主力产品处于更新换代阶段的末期,销量提升较为困难。新车也均为小众车型,助力不够。
2.大众受困DSG问题 销量并未受影响
近几年,大众在全球各地的发展均是顺风顺水,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这主要依靠的是TSI+DSG的黄金动力组合。但从去年以来,国内对DSG的质疑开始广泛传播开来。在今年的3·15期间,大众被认为已经预定了一个3·15晚会的曝光名额。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全社会广泛征集大众车型DSG故障信息,媒体更是接连报道大众的负面信息。一时间,大众几乎成为了第二个丰田。也因为此,大众中国高层发生震荡,被寄予厚望的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卸任。
但似乎这一切,不足以对大众在中国的销量产生影响。2012年上半年,大众在华销量超过125万辆,同比增长近20%。特别是在中高级车市场上,全新帕萨特和新迈腾的优异表现,将长期把持这一市场的雅阁和凯美瑞赶下神坛,且优势极为明显。SUV市场上,途观更是把本田CR-V拉下马。同时,在豪华车市场上,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表现也是极为优异,上半年销量接近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
3.通用新车不给力 让出月度冠军
通用在华的两家合资企业中,主打微客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逆势增长,在微客市场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海通用的发展却并非顺风顺水。1-3月份,在狭义乘用车市场中,上海通用实现3连冠。但从4月份起,连续被一汽大众所压制。最主要的是,上海通用推出的中高级全新车型迈锐宝并未得到市场认可,销量难以提升。这在上海通用近几年的新车推出中,尚属首次。目前,上海通用仍保持着微弱的销量领先优势。但能否最终蝉联,越来越难确定。
4.福特急速扩产 引入多款SUV车型
福特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表现极为稳定。但在2012年上半年,福特表现出了激进的一面。长安福特马自达4月5日宣布,将投资6亿美元扩大其重庆生产基地产能。
扩产后重庆工厂年产能将提升35万辆,其在中国的年总产能将超过95万辆。而福特品牌在华的年销量最高也未超过40万辆。
正在业界对福特此举表示质疑时,5月初,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再次宣布,将在杭州投资7.6亿美元建设全新整车厂,以支持其在中国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杭州新工厂2015年投产后,年产能将达25万辆。至此,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的年总产能将超过120万辆。
与之对应的是,福特在北京车展期间,公布了4款SUV车型引入计划,将全面覆盖SUV整个市场。此举,意在支持扩产计划。但上半年,福特品牌的销量刚刚超过17万辆,其急速扩产及未来发展计划并不被业界看好。
5.菲亚特国产车下线 雷诺、路虎、斯巴鲁忙国产
6月28日,广汽菲亚特工厂竣工暨首款产品Viaggio菲翔下线仪式隆重举行,菲亚特终于再次回到中国。但现如今的市场,早已和十年前截然不同。给菲亚特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多。但菲亚特应该庆幸,因为还有很多企业仍处于最初的寻求国产可能性的阶段。这包括雷诺、路虎及斯巴鲁等。
雷诺-日产总裁戈恩一再表示,雷诺未来一定国产,但目前尚未可透露信息。显然,雷诺与东风合资国产进展并不顺利。路虎与奇瑞合作国产一事已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只差官方的一纸批文。而斯巴鲁的国产计划据说已落空,但若不国产,对斯巴鲁这个小品牌来说,发展空间已几乎没有。
四、政策乱
面对车市不振的局面,政府在出台政策救市方面,一直是跃跃欲试,并出台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但从5月起,车市突然转好,政策出台不得不暂缓。整个上半年,救市政策就在这种举棋不定中度过。
1.公车采购全自主 但未执行
政府救市,更多会考虑扶持自主品牌。而2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入围的25家车企、412款候选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因此,该目录的出台,被认为是政府救市的首次尝试。
然而,时隔5个月,仍未见正式实施文件的颁布。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在近期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希望这一重大利好能够尽快兑现,为当前承受市场竞争重压的自主品牌汽车雪中送炭。联系到最近两年,汽车三包政策、汽车召回政策接连征求意见后,再无下文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目录恐怕已胎死腹中。或者,即使正式颁布,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2.中央尚未出台刺激政策 地方已按捺不住
5月初,媒体大量报道称,全国范围的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在今年6月公布实施。但直到月底,也未见任何动静。但地方政府急了。5月31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家电汽车惠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自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为当地农民购置小排量微型客车和轻微型载货车提供售价6%的补贴,单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而当天下午,重庆当地汽车企业长安集团称,将对相关车型补贴4%。由此,政企合力补贴将达“10%”,消费者最高可获5000元补贴。
为了扶持本地企业,地方政府由暗补改为明补。
3.广州突发限购通知 自主品牌受影响明显
在毫无征兆下,广州市交委在6月30日21时突然下发通告,将从7月1日起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为期一年,一年内限购额为12万辆。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7月初发表博文表示坚决反对,主要理由一是与中央稳增长方针不符,二是不利于节能减排和自主品牌,三是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很显然,广州限购汽车政策不是站在扶持自主品牌汽车的角度。
2012年上半年的车市,在乱中度过。但乱并非坏事,这意味着自主品牌仍有机会,还没到最悲观的时刻。
在经历了2011年的车市低迷之后,2012年车市大幕是在政府、车企、经销商、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忐忑心情之下拉开的。整体预期与以往相比,相对乱了很多。而在实际过程中,呈现出整体较乱、自主品牌乱、合资品牌乱和政策乱的四大特点。现如今,车市已完成“中考”,但整体形势依旧不明朗。有些确定,有些仍存在很大变数。
一、整体乱
1.乘用车拉动车市增长 商用车持续下滑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比上年同期仅增长4.1%和2.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759.93万辆和76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7.1%。商用车产销完成192.99万辆和198.46万辆,同比下降8.6%和10.4%。乘用车企业有喜有忧,而商用车市场是哀鸿遍野。图一为2012年上半年汽车整体、乘用车、商用车增速情况:
从图一可以看出,1-6月份,除1月份外汽车整体均为正增长,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但实际上由于1月份下滑太多,直到5月份,1-5月份的汽车整体销量才转正,仅为1.7%;1-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2.9%。另外,乘用车基本与汽车整体走势一致,即乘用车是拉动汽车整体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商用车表现不尽如人意,除2月份外,均为负增长。
2.各类车型增长不一
具体再看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各类车型,增长差异也是极为明显。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乘用车中,SUV车型增长明显,增速超过30%,而微客增速为负。商用车中,客车和货车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增长趋势;货车销量下滑,是商用车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二、自主品牌乱
自主品牌之乱,主要体现在销量、市场份额的下滑方面;同时,在各细分市场的表现也均不给力;从企业角度来看,所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都出现了发展困境。但也有好消息,碰撞成绩显示的安全水平提升明显,但并未转化成销量提升。
1.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滑严重
车市不景气,自主品牌受损最严重。这种定式,在今年上半年体现得更加明显。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42.33万辆,同比下降6.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占有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而6月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更是不到26%,低于形势较为严峻的2008年的26.8%的平均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合资品牌乘用车,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德系表现最为突出,增速近20%;日系车同比增长超过10%。
与此同时,几乎很难看见再有自主品牌轿车车型入围月度TOP10排名中。在车企月度TOP10排名中,自主品牌车企每月能有一家入围就很不错了。
2.高端产品未突围 低端产品被蚕食
在过去的几年中,自主品牌车企为了改变低档品牌的形象,纷纷在中档车及中高档车产品上发力。但2012年上半年,曾经成功进入中档车市场的奔腾B70和荣威550几乎同时一蹶不振,销量在2011年大幅下滑的基础上继续下滑。中高档车市场上的荣威750和MG7更是度日如年,处于停产的边缘。而吉利推出的帝豪EC8系列,销量也只是在三位数上徘徊,几乎没有提升。奇瑞的瑞麒G3、G5、G6车型,销量更是难以过百。
但在自主品牌的阵地——低端产品市场,市场份额也是被合资品牌逐步蚕食。小型车市场中,合资品牌车型赛欧、瑞纳、骊威、Polo已牢牢掌握TOP5中的4席,而嘉年华、爱唯欧、晶锐等车型的销量也在稳步增长中。微型车市场,铃木的奥拓和北斗星两款车型也是锁定了TOP5中的两席。
3.正规军、杂牌军均不给力
无论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自主品牌正规军,还是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的杂牌军,表现均不如人意。
杂牌军中,相对来说,长城表现最好。但其在轿车领域的主力车型腾翼C30销量下滑幅度超过了10%,而其它轿车车型销量的上升尚不足弥补这一下滑,这对其轿车业务的发展是一个严峻考验。奇瑞、吉利目前的表现得益于海外市场销量的提升,剔除这一因素,国内市场销量下降明显。
正规军中,上汽去年推出的SUV车型荣威W5,销量迟迟难以突破,长期在千辆以下徘徊;MG3、MG5等新上市车型,销量提升缓慢;主力车型荣威350、荣威550、MG6的销量仍处于下滑中。而一汽表现更惨,奔腾品牌上半年销量下滑幅度接近50%;在最近的央企审计中,一汽也因自主研发投入过低而被点名批评。集中造势发布的红旗品牌及各车型,也并未得到业界的认可。东风、长安等的自主品牌也均无亮点可言。
4.碰撞成绩C-NCAP提升明显
虽然自主品牌在销量方面,表现并不给力。但代表着安全水平的碰撞成绩C-NCAP提升明显。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国内今年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自主品牌共有5款车型获得5星评价。其中,吉利的全球鹰GX7更是获得超5星评价,在自主品牌史上尚属首次。可惜的是,如此碰撞成绩并未表现在销量上。
不过,稍加注意仍会发现一些“猫腻”,这些获得5星评价的车型几乎全是企业自愿申请碰撞的。毫无疑问,其实际安全水平恐怕要打一定折扣。但自主品牌的安全水平提升,确实是不能抹杀的。
三、合资品牌乱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合资品牌表现也很乱。有些企业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有些企业问题多多,但销量增长明显;有些企业突然发力,但难以展现良好预期;有些企业仍在为国产而奔波。
1.日系车投入大 效果不明显
2012年,注定是日系车企在华的反攻之年。因为,2011年上半年,日系车企正在饱受本土地震的困扰;下半年,又受到洪水的影响。在今年3、4月份,日系三大车企中,丰田、本田分别公布了各自的中国计划,欲大力拓展中国市场;日产一方面加速推进双品牌战略,另一方面又将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的国产计划确定下来。 从销量上看,丰田上半年增速最高,超过30%。但丰田花大力气推出的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销量提升并不明显。另外,其上半年的目标仍未实现。日产和本田上半年分别增长17.7%和15.7%,看上去也不错。但日产的启辰品牌并未达到预期,而中高级车天籁销量的下滑更是罕见的。本田受困于车型太少,且主力产品处于更新换代阶段的末期,销量提升较为困难。新车也均为小众车型,助力不够。
2.大众受困DSG问题 销量并未受影响
近几年,大众在全球各地的发展均是顺风顺水,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这主要依靠的是TSI+DSG的黄金动力组合。但从去年以来,国内对DSG的质疑开始广泛传播开来。在今年的3·15期间,大众被认为已经预定了一个3·15晚会的曝光名额。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全社会广泛征集大众车型DSG故障信息,媒体更是接连报道大众的负面信息。一时间,大众几乎成为了第二个丰田。也因为此,大众中国高层发生震荡,被寄予厚望的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卸任。
但似乎这一切,不足以对大众在中国的销量产生影响。2012年上半年,大众在华销量超过125万辆,同比增长近20%。特别是在中高级车市场上,全新帕萨特和新迈腾的优异表现,将长期把持这一市场的雅阁和凯美瑞赶下神坛,且优势极为明显。SUV市场上,途观更是把本田CR-V拉下马。同时,在豪华车市场上,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表现也是极为优异,上半年销量接近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
3.通用新车不给力 让出月度冠军
通用在华的两家合资企业中,主打微客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逆势增长,在微客市场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海通用的发展却并非顺风顺水。1-3月份,在狭义乘用车市场中,上海通用实现3连冠。但从4月份起,连续被一汽大众所压制。最主要的是,上海通用推出的中高级全新车型迈锐宝并未得到市场认可,销量难以提升。这在上海通用近几年的新车推出中,尚属首次。目前,上海通用仍保持着微弱的销量领先优势。但能否最终蝉联,越来越难确定。
4.福特急速扩产 引入多款SUV车型
福特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表现极为稳定。但在2012年上半年,福特表现出了激进的一面。长安福特马自达4月5日宣布,将投资6亿美元扩大其重庆生产基地产能。
扩产后重庆工厂年产能将提升35万辆,其在中国的年总产能将超过95万辆。而福特品牌在华的年销量最高也未超过40万辆。
正在业界对福特此举表示质疑时,5月初,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再次宣布,将在杭州投资7.6亿美元建设全新整车厂,以支持其在中国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杭州新工厂2015年投产后,年产能将达25万辆。至此,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的年总产能将超过120万辆。
与之对应的是,福特在北京车展期间,公布了4款SUV车型引入计划,将全面覆盖SUV整个市场。此举,意在支持扩产计划。但上半年,福特品牌的销量刚刚超过17万辆,其急速扩产及未来发展计划并不被业界看好。
5.菲亚特国产车下线 雷诺、路虎、斯巴鲁忙国产
6月28日,广汽菲亚特工厂竣工暨首款产品Viaggio菲翔下线仪式隆重举行,菲亚特终于再次回到中国。但现如今的市场,早已和十年前截然不同。给菲亚特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多。但菲亚特应该庆幸,因为还有很多企业仍处于最初的寻求国产可能性的阶段。这包括雷诺、路虎及斯巴鲁等。
雷诺-日产总裁戈恩一再表示,雷诺未来一定国产,但目前尚未可透露信息。显然,雷诺与东风合资国产进展并不顺利。路虎与奇瑞合作国产一事已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只差官方的一纸批文。而斯巴鲁的国产计划据说已落空,但若不国产,对斯巴鲁这个小品牌来说,发展空间已几乎没有。
四、政策乱
面对车市不振的局面,政府在出台政策救市方面,一直是跃跃欲试,并出台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但从5月起,车市突然转好,政策出台不得不暂缓。整个上半年,救市政策就在这种举棋不定中度过。
1.公车采购全自主 但未执行
政府救市,更多会考虑扶持自主品牌。而2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入围的25家车企、412款候选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因此,该目录的出台,被认为是政府救市的首次尝试。
然而,时隔5个月,仍未见正式实施文件的颁布。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在近期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希望这一重大利好能够尽快兑现,为当前承受市场竞争重压的自主品牌汽车雪中送炭。联系到最近两年,汽车三包政策、汽车召回政策接连征求意见后,再无下文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目录恐怕已胎死腹中。或者,即使正式颁布,也不知要等到何时。
2.中央尚未出台刺激政策 地方已按捺不住
5月初,媒体大量报道称,全国范围的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在今年6月公布实施。但直到月底,也未见任何动静。但地方政府急了。5月31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家电汽车惠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自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为当地农民购置小排量微型客车和轻微型载货车提供售价6%的补贴,单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而当天下午,重庆当地汽车企业长安集团称,将对相关车型补贴4%。由此,政企合力补贴将达“10%”,消费者最高可获5000元补贴。
为了扶持本地企业,地方政府由暗补改为明补。
3.广州突发限购通知 自主品牌受影响明显
在毫无征兆下,广州市交委在6月30日21时突然下发通告,将从7月1日起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为期一年,一年内限购额为12万辆。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7月初发表博文表示坚决反对,主要理由一是与中央稳增长方针不符,二是不利于节能减排和自主品牌,三是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很显然,广州限购汽车政策不是站在扶持自主品牌汽车的角度。
2012年上半年的车市,在乱中度过。但乱并非坏事,这意味着自主品牌仍有机会,还没到最悲观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