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中学英语听力训练包括听音辩音和听音会意两个方面。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辩音和会意两者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只有正确理解说话人所发出的语音形式,才能确切地领会这一语言形式的内在含义。以“辩音”为目的的训练,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将听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话的形式(因素、重音、语调等)上,使他们觉察讲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特点,辨别其在发音上的正误,同时纠正自己在发音上的错误,从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以“会意“的为目的训练则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听材料的语言形式的识别理解对方讲话的大意和要点,并借助对方的口气、表情等领会其真实含义,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或应该接受的信息。
目的不同则手段各异。听力训练必须精泛结合,主动听与被动听相结合。精听的要求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如掌握某些因素的发音要点,辨别发音相近的因素,辨别、识别和模仿句子的重音、语调,领会课文大意,模仿课文朗读,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等,精选听的材料,组织听的活动并向学生讲明要求以及听时应注意的问题,使教学双方目的一致,协同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泛听则是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通过听觉接触大量英语,在长期大量的听英语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听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培养听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课文,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课堂浓厚的英语氛围。
二、循序渐进,阶段侧重,逐步提高
在长期教学中,我认为听懂英语应包括认知和选择两方面的活动,因此教学中应把握中学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4个步骤以及相应的训练方法。
(一)识别,悟其大意。让学生练习区分各种语音,从而领会其表述的意思。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主要有因素和短语;听已学过的对话;识别已学材料的词组或句子;进行识别听听单词和词组的游戏。
(二)识别,择而不记。让学生连贯的叙述,尽力跟上,领会其意义。这一阶段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以正常语速听学过的各种对话;听以正常语速复述的学过的各种阅读材料。
(三)识别,有指导地选择,伴随瞬时记忆。事前给学生一定数量的问题,让学生在听材料时做出答案,这一阶段的训练方式主要有:将所听材料编成辨别正误的书面练习,让学生边听边答;学生听完材料后,教师口述问题,学生作多项选择的书面练习;事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听材料时用母语作答。
(四)识别,择而作较长时间的记忆。鼓励学生自由选听各种类型材料,各种语音,然后说出或写出所听的内容。这个阶段的练习除采用上述步骤3种的各种方式外,还要要求学生在听后就所听材料作口头或书面应答。
三、从实际需要出发,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地道英语的能力,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在听力训练中,除了因语音教学是需要而重度或慢读某些语音形式外,教师应坚持用正常的语速讲(读)英语。起始阶段,在学生养成听正常语速的习惯前,语速可适当减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语音、语调地道。当然也不能为炫耀“流利”而不顾学生能否接受地以味快读,,甚至出现吞音、丢音的现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发音。既要培养学生借助对方语气、手势、表情理解对方讲话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不用借助其他条件听音会意的能力。因此,听录音是培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电教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作为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活动,既要其独立性,又有其依存性。例如;听讲话、报告、故事以及看电影等是单纯的听的活动;作报告、讲故事是单纯说的活动;看书、读报是单纯的读的活动;写通知和便条是单纯的写的活动。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某几项活动相互结合,同时进行。例如:交际是听和说的双向活动;听课、记笔记包含听和写两方面;回信、写论文是读和写的结合。作为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方式,这四项活动各有其特点,可因教学需要进行单项训练,但更多的情况是相互结合,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在听力训练中采用会话、听后复述、听写、听后阅读等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听的注意力,带动其他技能的发展,而且收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编辑高会宽)
中学英语听力训练包括听音辩音和听音会意两个方面。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辩音和会意两者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只有正确理解说话人所发出的语音形式,才能确切地领会这一语言形式的内在含义。以“辩音”为目的的训练,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将听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话的形式(因素、重音、语调等)上,使他们觉察讲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特点,辨别其在发音上的正误,同时纠正自己在发音上的错误,从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以“会意“的为目的训练则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听材料的语言形式的识别理解对方讲话的大意和要点,并借助对方的口气、表情等领会其真实含义,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或应该接受的信息。
目的不同则手段各异。听力训练必须精泛结合,主动听与被动听相结合。精听的要求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如掌握某些因素的发音要点,辨别发音相近的因素,辨别、识别和模仿句子的重音、语调,领会课文大意,模仿课文朗读,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等,精选听的材料,组织听的活动并向学生讲明要求以及听时应注意的问题,使教学双方目的一致,协同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泛听则是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通过听觉接触大量英语,在长期大量的听英语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听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培养听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课文,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课堂浓厚的英语氛围。
二、循序渐进,阶段侧重,逐步提高
在长期教学中,我认为听懂英语应包括认知和选择两方面的活动,因此教学中应把握中学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4个步骤以及相应的训练方法。
(一)识别,悟其大意。让学生练习区分各种语音,从而领会其表述的意思。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主要有因素和短语;听已学过的对话;识别已学材料的词组或句子;进行识别听听单词和词组的游戏。
(二)识别,择而不记。让学生连贯的叙述,尽力跟上,领会其意义。这一阶段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以正常语速听学过的各种对话;听以正常语速复述的学过的各种阅读材料。
(三)识别,有指导地选择,伴随瞬时记忆。事前给学生一定数量的问题,让学生在听材料时做出答案,这一阶段的训练方式主要有:将所听材料编成辨别正误的书面练习,让学生边听边答;学生听完材料后,教师口述问题,学生作多项选择的书面练习;事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听材料时用母语作答。
(四)识别,择而作较长时间的记忆。鼓励学生自由选听各种类型材料,各种语音,然后说出或写出所听的内容。这个阶段的练习除采用上述步骤3种的各种方式外,还要要求学生在听后就所听材料作口头或书面应答。
三、从实际需要出发,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地道英语的能力,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在听力训练中,除了因语音教学是需要而重度或慢读某些语音形式外,教师应坚持用正常的语速讲(读)英语。起始阶段,在学生养成听正常语速的习惯前,语速可适当减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语音、语调地道。当然也不能为炫耀“流利”而不顾学生能否接受地以味快读,,甚至出现吞音、丢音的现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发音。既要培养学生借助对方语气、手势、表情理解对方讲话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不用借助其他条件听音会意的能力。因此,听录音是培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电教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作为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活动,既要其独立性,又有其依存性。例如;听讲话、报告、故事以及看电影等是单纯的听的活动;作报告、讲故事是单纯说的活动;看书、读报是单纯的读的活动;写通知和便条是单纯的写的活动。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某几项活动相互结合,同时进行。例如:交际是听和说的双向活动;听课、记笔记包含听和写两方面;回信、写论文是读和写的结合。作为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方式,这四项活动各有其特点,可因教学需要进行单项训练,但更多的情况是相互结合,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在听力训练中采用会话、听后复述、听写、听后阅读等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听的注意力,带动其他技能的发展,而且收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编辑高会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