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捩点上的青春“拾遗”r——以艾芜小说《我的青年时代》为中心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艾芜的“南行”系列小说中,《我的青年时代》对于理解艾芜在1940年代末整理自己的“南行”记忆以及1949年后的文学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这部小说看似是艾芜对青春的“拾遗”,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补遗”.小说表面揭櫫了“革命青年”的诞生过程,其内部的叙事逻辑却悄然转变为一个知识青年“反抗压迫—寻找自我”的“五四”式主题,而艾芜通过这一书写,摆脱了正统左翼谱系的“负累”,获得了想象性的解脱.小说以“青年”为书写对象,背后隐含着对新生“革命力量”的强调,在1940年代末有着明确的指向性与对话对象.
其他文献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6-2018年面板数据为有效样本,对技术创新在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与
符合辩证逻辑的“对话”是促进儿童深入思考,展现其哲学思维的有效工具与途径.哲学需要“明智”的对话.为促进儿童深入思考,在幼儿园哲学活动的“对话”中,教师应当对儿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