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源自于那些意蕴十足的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xdhxdhxd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该多一些情境渲染,多一些激励学生,多一些探究延伸。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其中所折射出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能力的迁移,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步入到这样的境界中,并且在数学的密林中采撷到更多,享受到更多,也收获到更多。
  关键词:情境引入;信任激励;探究延伸
  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正是教师进行创新的典型课例。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实现了由数到式的飞跃,是对数的概括与抽象(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则是对实数的抽象概括),是算术进入代数的全面开始,是整式乘除和代数运算的基础,更是学生以后学习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的必备知识。深入进去有诸多值得“琢磨”的地方,那么,如何通过意蕴十足的创新来惠及于课堂,惠及于孩子们,惠及于整个教育教学呢?
  一、 高效,源自于课初的情境渲染
  对于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生而言,用字母表示数无疑是虚幻的、“不可思议”的、抽象的,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么,如何恰当地用字母表示数,让字母的“虚幻和神秘”一一亮相呢?怎样才让孩子们对它有感觉呢?
  师:大家都会唱“数青蛙”的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那么三只青蛙、四只青蛙呢?你能接着往下唱吗?(老师顺便再黑板上写了很多数字。)然后请三位同学上台,每人手里发个大袋子,里面事先分别放好3、6、8个乒乓球。让孩子们猜猜里面究竟有几个乒乓球。有的说3个,有的说5个,有的说6个,当老师进一步追问“你能确定吗”的时候,孩子们说不能确定,“既然不能确定,那么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孩子们纷纷回答,“有a个”……于是,本课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
  学生(或听课者)对平庸的对话或者陈旧乏味的课堂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不好的语言对话都是一个样:“他们说的话在孩子们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中气泡框里的话一样。”要想不让语言“漂浮”,要想不让课堂变成孩子们昏昏欲睡或无聊乏味的场所,教师就必须多一些意蕴十足的创新。比如设计“夺人眼球”的开头,通过新颖别致的情境渲染,聚焦孩子们的注意力。上述“数青蛙”儿歌和猜乒乓球活动,一步步打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孩子们学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自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 高效,源自于对学生“你说了算”的认可
  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或式子,这说明字母具有一般性或者普遍性。但是,学生并不能快速地感受或理解到这一点,这种“符号意识”还不能形象地进入到孩子们的认知系统中。事实上,“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做做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既然如此,从心理上强烈地暗示学生“你说了算”,或可以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且看以下教学实录:
  师:刚刚那位同学用‘a’表示袋子中的乒乓球的个数,那么这个“a”究竟代表多少呢?谁说了算?(那个说“a”的学生摇头说不知道)师:肯定是你说了算。你说几就是几,请你打开袋子,数数里面一共有几个乒乓球?3个,那么,这个“a”就表示几啊?学生恍然大悟,就表示“3”啊,接着老师追问其他两个学生:这个字母“a”碰到你,就会变,变成你认可的数字,“a”表示6,第三个同学,这个字母“a”表示8……至此,孩子们明白,字母a可以代表3、6、8,也可以代表其他数,可以代表任何数,真的是“我说了算”,前提是“袋子里的乒乓球的个数的多少”。
  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快速理解“字母可以代替任何数”是有帮助的。想想,孩子们自己发出的声音都是“我说了算”,学生该是多么的欢欣雀跃。可见,“读懂孩子,研究学生,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条件”。上述情境,正是读懂孩子的具体表现,“你说了算”,体现出“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和思想方法,学生可以从中学会观察、分析、概括、抽象思维以及归纳总结等数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感性体验和深刻认识。
  三、 创新,源自于有价值的拓展
  好的数学教学,总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豁然开朗。而“又一村”的前提是不能让课堂止步于教材,不能让孩子们止步于当前。“我们实施教学时,不能止于文本,否则学生的生成空间不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好点子和好创意也许就在有价值的拓展中产生。而创意和灵感一旦“奔涌而出”,孩子们一定与以前有所不同。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设计以下课末拓展:
  1. 课件出示:A=x y 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看了这个公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 三个连续偶数中,最大的一个为m,那么最小的一个为多少?
  3. 阿Q的年龄为x岁,他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小1岁,请问他爸爸的年龄是多少?猜猜看:阿Q今年可能是几岁?
  A. 6岁
  B. 12岁
  C. 45岁
  这样的拓展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基于课堂,又深入生活,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当教师出示阿Q的年龄让孩子们进行“数学冲浪”时,孩子们的思考向更深的数学原野挺近,收获到更美的风景。同时,这样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促使孩子们的视野逐步打开,逐步开阔,其思维得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和滋养。
  的确,高效的数学课堂源自于课初情境氛围的设计,源自于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激励,也源自于课末充分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用字母表示数神秘的面纱被一一揭开,知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过程中所折射出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能力的迁移,恰恰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数学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步入到这样的境界中,并且在数学的密林中采撷到更多,享受到更多,也收获到更多。
  参考文献:
  [1]李雅芳.课堂是这样向深处挺近的[J].数学教学,2016,(5):29.
  [2]林茶居.文暉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月刊,2013,(1):14.
  作者简介:
  丁克国,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笫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情境不仅要求计算结果的精确,对计算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数学在应用中更加的灵活,以便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估算教育要从孩子抓起,立足新课标,为了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能在实际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小学阶段的数学估算教学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估算教学  教师应将估算教学和日常教
摘要:思维导图是利用记忆、思考等的思维“地图”表示的有效思维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看图写话等教学环节中,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拥有创造的特质和生命的张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看图写话;语文教学  一、 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来源大脑神经在生理上的学习互动模式,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作为一
摘 要: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专业建设对接社会需求、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建立学校内部专业“红黄牌”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專业建设路径与措施。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专业评估及认证;专业“红黄牌”预警 
摘 要:目前,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能够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各种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但为了使学生的基础更加牢固,还是应该回归本元,让学生在“多读、多说、多写”的氛围中稳步上升。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读、多说、多写;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想要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在新课
摘 要: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具有导向、保证、疏通和感化作用。德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因为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要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動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农村中学;快乐成长;自主管理;全面发展;管理思想;自主性;创造性;共同提高  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一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仅囊括了我国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而学生亦可基于此了解我国的过去,继而由此吸取许多的经验教训,以尽可能减少自身在学习中所走的弯路。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推广地不断深入,不仅使得历史学科的教学地位有所提升,且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景剧;素质教育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教育界最火的词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工作的重心。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策略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初中化学教学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开端,也可以说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在重视学科知识传递时,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列为
摘 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当他们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遇到挫折、感受到迷茫时,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的方式来找寻到正确的道路。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以及学生今后的人生中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就可见一斑了。笔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教学体会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了解社会。通过阅读可以使他们感悟生活中的美与丑,发展其对社
摘 要:素质教育下,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同伴合作,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在当下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心灵的教育。为此,为了着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师应着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创新;语文;素质教育  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政策改革的重点,经过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教育政策也在朝着人性化的方
摘 要: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觉,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现。语感是新课标倡导的学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培养语感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语感的培养并不依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必须基于语言实践。教师如何巧引妙导,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从妙借情境教学,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妙引阅读感悟,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妙搭实践平台,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语感培养;情境教学;阅读感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