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体外培养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果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培养的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果,寻求体外最佳细胞因子组合。方法:实验于2002-06/2004-04在承德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及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以足月顺产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新生儿家属均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作为实验标本。无菌条件下平均采血量30~60mL,梯度离心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②细胞体外扩增DMEM培养体系(含体积分数0.2的胎牛血清)为0.25μg/L干细胞因子,0.25μg/L白细胞介素3,0.5μg/L白细胞介素6,0.25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8μg/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05μg/L血小板生成素,0.8μg/LFLt-3配基。此7种细胞因子及剂量按不同组合分为6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组、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组。各组单个核细胞终浓度为1×108个L-1。③培养第7,14,21天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培养第0,5,10,14,18,21天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干细胞扩增的效果;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前后细胞表面标志CD34+进行检测。结果:①脐带血干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第14天,细胞胞体小,胞浆量少,胞核体积大,多不规则,为早期造血干细胞。②细胞体外扩增培养情况:应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这一细胞因子组合,脐带血干细胞可保持>98%的细胞存活率;培养第7天出现典型早期造血干细胞,第21天细胞总数达到高峰(F=60.228,P<0.01)。③细胞表面标志CD34+的动态变化: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这一细胞因子组合为生长刺激剂,应用后体外培养的造血干细胞于第14天达高峰,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0.782,P均<0.01),之后逐渐下降。结论:应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细胞因子组合可长期维持脐带血干细胞的体外生长,且体外培养第14天是临床移植的最佳时机。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表达骨桥蛋白(OPN)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LX-2人肝星状细胞株,予TG
<正>目的:比较直接数字PCR法和ARMS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差异,探讨适用于临床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方法,为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
会议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突触重塑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
<正>北美和欧洲是我国童车的主要出口目标市场,其中美国市场占据我国童车年出口额的50%。此外,日本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童车市场,其婴儿手推车这一领域从
期刊
<正>春繁对蜂群发展至关重要,春季繁殖蜂群可以有效地避免敌害侵扰,为全年蜂群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春繁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观飞察蜂情早春越冬蜂出巢排泄时,绕蜂场上空飞
期刊
东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的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估体系,以东京各町丁目为评估对象,通过对建筑物危险度、火灾危险度和应急避难危险度进行分类评估,得出各地的综合危
中频炉于冶炼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中频炉的上方安装这个除尘系统,其涵盖了整体式的除尘罩与管道,以及长袋低压脉冲袋式的除尘器、风机等多
将医疗联合体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总结和归纳了各阶段政策实施的背景以及效果,分析了各个阶段存在问题,并针对当前医疗联合体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代谢综合征(MS)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3月正常对照组(3C)、3月高糖高脂组(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