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培养的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果,寻求体外最佳细胞因子组合。方法:实验于2002-06/2004-04在承德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及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以足月顺产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新生儿家属均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作为实验标本。无菌条件下平均采血量30~60mL,梯度离心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②细胞体外扩增DMEM培养体系(含体积分数0.2的胎牛血清)为0.25μg/L干细胞因子,0.25μg/L白细胞介素3,0.5μg/L白细胞介素6,0.25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8μg/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05μg/L血小板生成素,0.8μg/LFLt-3配基。此7种细胞因子及剂量按不同组合分为6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组、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组。各组单个核细胞终浓度为1×108个L-1。③培养第7,14,21天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培养第0,5,10,14,18,21天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干细胞扩增的效果;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前后细胞表面标志CD34+进行检测。结果:①脐带血干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第14天,细胞胞体小,胞浆量少,胞核体积大,多不规则,为早期造血干细胞。②细胞体外扩增培养情况:应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这一细胞因子组合,脐带血干细胞可保持>98%的细胞存活率;培养第7天出现典型早期造血干细胞,第21天细胞总数达到高峰(F=60.228,P<0.01)。③细胞表面标志CD34+的动态变化: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这一细胞因子组合为生长刺激剂,应用后体外培养的造血干细胞于第14天达高峰,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0.782,P均<0.01),之后逐渐下降。结论:应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细胞因子组合可长期维持脐带血干细胞的体外生长,且体外培养第14天是临床移植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