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词中,诗人会运用许多的表达技巧来提高诗歌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下面谈谈古诗的艺术表现技巧。
一、细节描绘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一首小诗,运用活生生的细节,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诗歌神韵,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秋思》表现的是游客思念故乡的情感,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结句“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因此,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推崇它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富于戏剧性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达了难言的深情。在儿童,淡淡的一笑一问之间,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内心不能不产生无限感慨:数十年漂泊,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如今年迈体衰回归故里,面对这反主为宾的场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怎能一个愁字了得”?这“笑”的背后岂不是“一把辛酸泪”?悲哀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笑一问中。诗篇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弦外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常言道: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知著的效果。
二、无理而妙
仇兆鳌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光亦成无赖。”在古诗中,诗人有时会突破常理,无理取闹,迁怒到与他无关的景物,却能达到“有情至深, 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的表达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唐代贾至的诗《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诗人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却反过来说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他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把愁吹去,又怪春日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道理了。可是,东风既然能吹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然而,春风却吹不去他的忧愁,诗人因而失望而抱怨。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诗人觉得日子更加难以打发。从这种心理状态来说,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在情理之中。张华的《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与李益的《同雀邻登鹳雀楼》“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是相同的心理状态。这种无理非但不让人感觉到荒诞不经,反而能加倍地把诗人的愁肠思绪表达出来。
杜甫的《绝句
一、细节描绘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一首小诗,运用活生生的细节,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诗歌神韵,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秋思》表现的是游客思念故乡的情感,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结句“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因此,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推崇它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富于戏剧性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达了难言的深情。在儿童,淡淡的一笑一问之间,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内心不能不产生无限感慨:数十年漂泊,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如今年迈体衰回归故里,面对这反主为宾的场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怎能一个愁字了得”?这“笑”的背后岂不是“一把辛酸泪”?悲哀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笑一问中。诗篇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弦外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常言道: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知著的效果。
二、无理而妙
仇兆鳌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光亦成无赖。”在古诗中,诗人有时会突破常理,无理取闹,迁怒到与他无关的景物,却能达到“有情至深, 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的表达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唐代贾至的诗《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诗人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却反过来说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他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把愁吹去,又怪春日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道理了。可是,东风既然能吹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然而,春风却吹不去他的忧愁,诗人因而失望而抱怨。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诗人觉得日子更加难以打发。从这种心理状态来说,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在情理之中。张华的《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与李益的《同雀邻登鹳雀楼》“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是相同的心理状态。这种无理非但不让人感觉到荒诞不经,反而能加倍地把诗人的愁肠思绪表达出来。
杜甫的《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