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老王》语言特色赏析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作者通过精微、传神、别具一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通过朗读、咀嚼、比较作品的语言会意、体情、悟理和品趣。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高度生活化,看似平淡质朴,实则意味隽永。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杨绛的散文《老王》就有这样的魅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平淡之中流淌真情
  
  譬如在讲到老王的一只眼睛为什么会瞎时,文中说:“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我”在前面所闻的基础上做了两种推测,两次提到“不幸”,在平淡的叙述中对老王的遭遇寄寓深深的关切和同情。又如在文章结尾,当“我”知道老王在送鸡蛋和香油后的第二天就死了,写到“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一个著名的学者对社会上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发出肺腑的感叹,流露了对弱者的悲悯的情怀,它可贵在“我”毫无掩饰,敞开心扉,反省自己,“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了他”,“我”在人格上真正尊重老王了吗?它深刻在用最朴实最本色的语言引发我们关注并帮助社会上的弱者,思考如何尊重他们,因为平凡的他们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曲高和寡难以产生演奏者和欣赏者共鸣的效应。寻常的人和事,实实在在的感情,用本色无华的语言串起,入眼入心,欣赏者不被感动都难!
  
  二、平淡之中处处见精心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重点回忆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四个生活片段。在记叙的过程中前三个片段略写,详写了他在去世前的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一事,人物刻画极其细致逼真,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从语言描写看,有“嗯”“、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简单单,却意味无穷。老王是一个老实巴交、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不善言辞的人力车夫,因此他的语言非常简短。仔细推敲,“我不吃”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话:“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同样最后一句话也没有从正面回答。如果要直接明确地回答,可以说:“杨先生,您平时对我很照顾,我也没有什么送给您,这点儿鸡蛋和这瓶香油您一定得收下,算让我表示点谢意,可千万别跟我提钱。”但这像一个垂死的、忠厚老实的平民说的话吗?矫情失真,还不如简约。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了什么山唱什么歌。精心和刻意不同,刻意会留下痕迹,精心是不露蛛丝马迹。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优秀的语言和思维是浑然天成的。
  
  三、平淡之中巧现趣味
  
  《老王》的语言是机智幽默的,如果它平淡得就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是不足称赞的。在写“老王”给我家送冰块时写到:“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比如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在此处用“前任”有诙谐幽默之感。同时,文章仿佛又在说“老王”虽然在做送冰这样一件非常普通甚至不起眼的事,但是他很努力认真地在做,他老实本分,不欺骗消费者。这又在诙谐的外表下多了一种厚重。又如在写他在去世的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一事时对他肖像的刻画,“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白骨”,作者用夸张的修辞凸显老王临死前消瘦无力的情形,非常逼真,还有点滑稽感,但读者是笑不出的,只会觉得心灵深处在隐隐作痛,只会为他知恩图报、至死不忘的善良的心而感动。
  机智幽默的语言,它的作用不在于引发读者发出阵阵笑声,而在于可以给文字着上颜色,让人物自己说话,让读者有更多空间去揣摩品味。
  有人说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品味语言,也有人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需仔细琢磨语言。的确,鉴赏文学作品,语言赏析不可忽略。如果再细细品味,《老王》语言的魅力会更多。■
其他文献
老舍先生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这正说明了日积月累的重要。不少的语文专家学者也在作文教学改革实验中表明:作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练笔。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介绍作文教学时说:“因为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作文便可少写。”可见,魏书生重视的就是课外练笔。聚沙成塔,学生作文自然就有了源头活水,动笔之时
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诗圣”和“诗史”.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伟大的现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以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低下。但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下,也不乏抗争女子的出现。  自古多情女子负心汉,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最早的一首弃妇诗,《氓》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奇女子。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回忆往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当初她被男子表面的忠厚老实所迷惑,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