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活我都干过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nett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东环社区党委书记
  经历:已在社区居委会工作12年
  刚当选为东环社区党委书记的石威是一个正宗的“70后”,也是社区中晟年轻的党委书记之一。石威23岁时就来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2年。2005年,她就被评为东城区“居委会信得过主任”,2008年,又被评为东直门街道的“爱岗敬业标兵”。通过12年的磨砺,她如今已成长为一名社区优秀党委书记。她看起来蛮年轻的,工作起来却毫不含糊,并有着咱们中国传统妇女的那种精明干练。坐在你面前,不用说话,她所有的肢体语言都在告诉你,“什么事,你请讲,只要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你尽管放心,保你满意。”
  她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一个社区的书记,就是社区的主心骨,就是社区的大管家,就是社区居民的父母官,就是社区杂事的调解员……事无巨细,都不得不亲手操办,一个忙字,绝对远远不能形容她的工作。石威对工作的激情非常大,她一开口,给记者介绍的全是社区里的划、事,很少谈自己。她说,“在社区工作的12年里,我感悟到了太多的快乐,它教我成长,也让我明白做居民服务工作的真正内涵……”
  “功绩善,必先利其器。”一个社区的“品牌”太重要了,她说。她首先介绍了东环社区科普协会的很多感人事迹。协会自2005年成立至今的七个年头,在领导们的支持下,硬件配置逐步到位,健身场、话动室充斥了声、光、电、影、画、幻等各类现代化元素,男女老少都把这里当成了家,愿意经常到这里来学习、健身、娱乐和体验各种乐趣。在这里既有各式健身器材,又有三千多册图书;在这里既有人体拼装模型,又有曲径环游计分器;在这里既有绚丽多彩的辉光球,又有三维立体漫游屏……三十多种科普玩具,如九连环这种传统的益智玩具,可让年长者找回童年的回忆。每周五下午都会有一位科协理事在这里为居民及科学爱好者服务值班,深受居民的好评。
  “我们社区科协的理事们很多人都是克服年老体弱等诸多困难,不计辛苦,默默地奉献,积极热情参加科普宣传工作的……每天我都在受大家的感动,让我更加要努力地前行。”“一区一品”,打造品牌社区,必将对和谐社区的建设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因为有这个社区的“品牌”,所以社区已举办法律、文明创建、人大换届、安全燃放、防灾减灾、殡葬知识、食品安全、健康计生、燃气使用、献血日、学雷锋日、推普周等各类宣传活动和党员电教课、为老送清凉、便民修脚、环境卫生整治等学习服务活动30次,参与人数达25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190余份;同时,还举办了计生知识答卷、党史知识答卷等各类知识答卷等活动。她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她说自己今后的工作会更加重视对社区服务中心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社区服务能力提高。多层次、全方位、方便快捷,社区服务中心的走向成熟,也将继续推进社区科普工作,开展“新型科普社区”建设,打造学习型、便利型、安全型、健康型、环保型“五型”科普示范区,让科技真正为居民服务。
  12年的辛苦付出。从不后悔
  谈到社区工作,她说当年她刚从大学毕业,才23岁,什么也没想,就选择了干社区工作。“12年的付出,你后悔吗?”“不后悔。我来之前,年轻,但很有激情。其实我选择干这个工作之前,父母替我担忧过,不爱说话,有些沉闷的女孩子能挑这个担子?在家里我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在做自己最本职的工作。他们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即使平时他们有个感冒什么的,他们从来不请假,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很受感动。生活在我周围的很多普通居民也是如此,他们善良,工作勤奋,把家看成是温馨的港湾。如今,我能做这个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工作,是我感到最开心的事情,也是我的精神支柱。”
  社区的和谐,首要的是人的和谐。这里也存在一个“木桶效应”原理。解决社区人的和谐问题,必须把“最短的那块板”补足齐全,即把最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的困难解决好。
  “我当时刚到社区工作,我的老主任经验丰富,也很有奉献精神,他们就是这么教导我的。我至今很感谢他们。我觉得干这个,首先就是要实实在在。在我看来,爱岗敬业是一个党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不能看他表白了什么,而是看他对具体工作的倾心和投入程度。我刚来社区时,主任们就带我从入户深入调查开始,后来我加入了包楼人户,这些对我的工作,对改造我内向的个性很关键。当时,小区周边的一些楼房在改造和整治,因为建筑工地带来的噪音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括,这些都涉及居民切身利益,有好多次,我们去协商,大半夜的,我们都不能回家,工作非常难做,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分配给我的任务里,还有小区的治安,我就为此制定过治安防范方案,在各个场合不厌其烦地向居民宣传科技创安的积极意义。我还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社区调解员,谁家有矛盾了,或发生什么纠纷了,一旦得知,我就会放下身边的一切,赶赴第一现场。为居民避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悲剧,这是我大脑里绷得最紧的一根弦。只要是社区居民的事,不管事大事小,都要去认真完成。也因为工作的需要,4年前我专门参加了北京市委党校的培训,读完了法律专业本科。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她认为,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还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尤其是做一位学习型的社区管理员,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区管理工作。
  新镜头
  东城区永外街道
  举办大型“助残日”文化圭题活动
  5月16日上午,“情满永外,关爱无限”永定情怀系列活动之“绽放生命梦想,共享文化阳光”——永外街道助残日文化主题活动在一师附小大礼堂隆重举行。北京市残联就业服务中心赵子龙主任、东城区残疾人联合会从艳梅理事长、东城区文明办周桂芳主任、东城区文化委魏瑞蜂主任、永外街道工委书记韩焕岭、办事处主任李光升,以及永外街道所有处级领导、驻街单位、部队领导、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残联主席团成员出席了此次以“关爱和体验”为主线的大型活动。
  整个主题活动共分为五幕。即,序幕:聆听——爱·起航;第一幕:感动——爱·使者;第二幕:体验——爱·无碍;第三幕:关爱——爱·关怀;第四幕:展望——爱·腾飞。此次话动突出了四大特色:通过鲜话的人物故事展现了街道残疾朋友自强不息的生活勇气和拼搏精神以及残健共融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二,盲人小合唱《我的北京我的家》、诗朗诵《我爱你中国》、柔力球表演、职康站学员口琴表演等节目,他们用心感受无声世界的音律,用爱聆听黑色的世界。第三,拓展了思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关爱模式。第四,此次活动旨在以“文化助残”为依托,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逐步形成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信念,促进永外地区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石景山区特钢社区乐为居民修表的剃师傅
  “一大早我就从东城区赶来找刘师傅修表了。”“我是从丰台来的……”“我是从宣武来的……”每月15日,在特钢社区开展的义务修表日活动现场,来了很多居民专找刘德高师傅修表。刘德高是一名二级肢残的退休职工,他有一门过硬的修表手艺。退休后的两年里,他已经义务为居民修表大约5000多块了。居民称他为“百姓身边的活雷锋”,是北京精神的践行者。由于刘师傅技术好、服务热情,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小有名气了,像这样老远跨区慕名而来找刘师傅修表的人也逐年在增多。有一位从东城来的74岁的刘文林老人说:“我的表是老式名表,若拿到大的修表行光开盖儿一次就要100来块钱,拿到一般的小店又不放心。找刘师傅修我很放心。刘师傅为人好,手艺好,我们信得过他!”刘德高师傅表示:“老人们挣点钱也不容易,我这人讲诚信,大家找我修表是信得过我,我当然很高兴…”
  她乐为居民圆绘画梦
  金鱼池社区的文体活动搞得非常好,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曾在四川美术学院专修过油画,装潢设计也搞了几十年的刘仲蓉老人,今年65岁了。她退休后,老有所爱,老有所为,每天料理完家务,就会去附近的天坛公园里去写生,并免费为游客画油画像。她还在金鱼池社区的鼎力支持下,每周二、四下午专为社区居民义务授课,传授绘画知识。有人问她这样辛苦为的是什么?刘老笑着说:“我们小区里有好些爱好绘画的老年朋友,我能帮助他们圆儿时的画家梦,又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辛苦点不算什么。”一位跟刘老学绘画的居民说,“我跟老人习画很长时间了。如今我的绘画大有进步,很感谢她。通过画画,我的心情不仅愉快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
其他文献
二战时有首很著名的德国情歌,叫《莉莉·玛莲》,不仅深受德军士兵的喜爱,在盟军士兵中也相当流行。它的词作者叫汉斯·莱普(1893-1983)。  1915年4月的柏林,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年轻的汉堡诗人、军官学校学生汉斯·莱普正在一个兵营外站岗,路上的街灯在浓雾中闪烁。  上岗之前,莱普刚刚离开心上人、一个名叫莉莉的漂亮姑娘。当他正思念着心上人的时候,路灯下走来了海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玛莲,她与莱普是
期刊
六年来,作为东环社区文体主任的王晓娟,废寝忘食地采写了上千篇社区的报道,其镜头不仅记录下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还展现了社区的风采,赢得了一个称号:为社区居民拍摄最多的人,她还被聘为北京电视台《身边》栏目第一批“身边使者”;她也多次被评为东城区优秀“舆情信息员”……这一切都源于她内心深处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曾受过特殊的“军训”  1984年,21岁的王晓娟是北京市第一机床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也就
期刊
“英国历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规模最大的投降,就发生在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仅3个月,大英帝国苦心经营的“东方直布罗陀”,便于1942年2月15日落入日军之手,9万余名官兵沦为阶下因。获知这一噩耗,向来镇定自若的丘吉尔首相,也不禁这样哀叹。  震惊之余,当时的绝大多数英国人并不清楚,日军之所以在东南亚势如破竹,在10个星期内将驻远东英军打得一败涂地,和丘吉尔身边的“超级鼹鼠”——其好友威廉·森皮尔有
期刊
当下,电视剧《心术》正热播荧屏,海清在该剧中出演了一个阳光、率性、快乐的小护士,她说:她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很多灵感都是来自于被万千网民誉为“协和女超人”的协和医院急诊科护士于莺。  于莺,女,37岁,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去年10月7日,她开通了一个名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新浪微博,每天与网友分享她在医院里遇到的趣事,只一个多月,就拥有近40万粉丝,她本人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协和姐”。  
期刊
中国歌坛2010年、2011年谁最火?谁最怪?恐怕非龚琳娜莫属。2010年10月歌曲《忐忑》的视频在网络一露面,就吸引眼球无数。王菲感慨《忐忑》难学的微博更是推波助澜,使视频点击量激增冷其火速走红。《忐忑》风靡开来,媒体也竞相邀约,龚琳娜随即声名鹊起。那没有词儿的“嘚”来“哒”去、“啊呀哟”、绕来绕去的《忐忑》,以“怪异”的风格令男女老少竞相模仿,一刚被封为“神曲”。歌者龚琳娜也以怪异夸张的表情、
期刊
“比我聪明的人都没有我漂亮,比我漂亮的人都没有我聪明。”这话虽非出白海蒂·拉玛之口,却是她最真实的写照。她是黑白片时代“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就连费雯丽也因自己长得像她,而倍感自豪。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还因开创性地发明了“扩频通讯技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科学家”。  ■惊艳好莱坞40年,却无一部传世之作,都是美丽惹的祸  海蒂·拉玛,本名海德维希·爱娃·玛丽娅·基斯勒,1914年11月9
期刊
琼瑶戏小童星叶静的图片故事  这是1991年拍摄《六个梦之青青河边草》时留在叶静影集里的两张珍贵照片,一张是他与琼瑶阿姨的合影,另一张是他们剧组人员的工作照。当年叶静才9岁,他就饰演了《青青河边草》中的裴绍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不用每天被关在小学的教室,还能见到平常小孩儿都见不到的大明星,受到了包括琼瑶在内的全剧组的悉心呵护……”回顾那段当“童星”的日子,叶静称之为“片刻的辉煌”。
期刊
海清说,自己打小养成吃饭不扶饭碗的“陋习”,被母亲纠正过无数次也没改过来。如今,儿子在外婆的教导下不仅养成了这个好习惯,而且还会反过来在饭桌上“教育”海清:“妈妈,你的手要扶碗。”  演员海清因为在影视剧中媳妇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好媳妇”,人气也扶摇直上。不过忙碌的工作也给她带来一些不便之处,特别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在海清已经结婚生子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海靖免不了
期刊
周恩来至迟在1970年末、1971年初就将中日邦交正常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最牵动周恩来的就是重新组成一个能够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工作班子!而在这个班子当中,有一个人是必不可少的,他就是廖承志。  中日邦交正常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据新华社原驻东京特派记者吴学文回忆:“‘文革’前,党中央的涉外工作中有个外事小组,由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任组长、廖承志任副组长。国务院设外事办公室,也是由陈毅任主
期刊
2011年底,在泰国曼谷北部山区举办了一场独特的钢琴演奏会,地点不是富丽堂皇的高贵演奏厅,而是一片茂密草丛;演奏者不是世界级钢琴大师,而是一名普通的英国历史老师;而听众则更为特别,是一群体型庞大、步履蹒跚的盲象……  ■虎口脱险。结缘盲象  保罗·巴顿于1957年出生在英国伦敦,30岁便成为英国伦敦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1995年夏天,保罗与妻子劳拉结婚,两人商量决定到泰国旅游度过美好的蜜月时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