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姆定律相关的实验题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规律,既是同学学习上的重点,也是各地中考的热点。本文通过两道典型中考实验题的分析,介绍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例1(200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图甲电路图,把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通过实验,该兴趣小组测得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其中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数值填入表格。
  (3)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当E、F两点间的电阻由4Ω更换为5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B.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
  C.改变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D.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
  (4)从该实验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用文字表述)
  分析和解本题的求解思路如下:(1)滑动变阻器在使用时,应把电阻丝与滑杆的各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样在移动滑片过程中才能起到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的作用。所以,应开关与滑动变阻器的C或D接线柱相连。
  (2)第4次实验时的电流值为0.2A。
  (3)在实验过程中,当E、F两点间的电阻由4Ω更换为5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操作是: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这样才能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在2V不变。
  (4)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参考答案(1)开关与滑动变阻器的C或D接线柱相连;(2)0.2;(3)D;(4)“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或“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点评本题是一道常规的基础实验题,这类问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试题所涉及的内容既有概念和规律,也有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综合考查。
  例2(2007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2所示。
  (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
  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
  (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Ω;
  (3)请在图3所示的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4)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
  分析和解(1)在实验过程中,被控制的变量是电阻,滑动变阻器R2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移动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和电路中的总电阻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阻R1两端的电压的目的。
  (2)实验中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 =5Ω。
  (3)根据表中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如图4所示。
  (4)探究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参考答案(1)电阻,通过阻值的变化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5.(3)如图4所示。(4)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点评本题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这一要求。
  图象在物理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一种很好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2)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3)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因此理解图象的意义,自觉地运用图象分析表达物理规律很有必要。在理解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2)图象上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数,沿图象上各点移动,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函数关系。
  (3)图象上直线的倾斜度反映了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程度。如I-U图像中的倾斜度的大小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
  (责任编辑 覃敬川)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文题    请以“我在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①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③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
期刊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2007年化学试题,在考查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再现真实的探究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归纳、对比、分析、推理、迁移探究、求同求异思维方法;考查善于发现问题、批判性的审视和评价一些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试题创设的情境,力求呈现一个个鲜活的实验探究过程,描述一个个熟悉的真实故事,由此甄别真假探究,考查学生真实探究
期刊
将一个图形旋转,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着中心沿着相同的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这些性质给解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利用旋转的基本性质解题  例1如图1,在Rt△ABC中,∠BAC=90°,将△ABP绕着A点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D重合,如果AP=3,求PD的长度
期刊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一个不争之实。作为操纵这根“指挥棒”的命题专家,也只有高度正视这一极其敏感的导向作用,才能用好中考既选拔可造之才又指引中国教育走向最佳之道的双重功用。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这种素质,除了做人和生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了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
期刊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择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在考场中写好命题作文,除了要把握好作文的一些基本要求之外,考生还要特别注意命题作文的特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策略,从而实现命题作文写作的突破。    一、析词审题,理解内涵  由于题目的一致性,命题作文不存在“自拟题目”的劳神,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审题变得异常重要。题目没有审好,容易出现“一着
期刊
试题特点  2007年安徽省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有如下特点:  首先,试题题型呈现多样化、探究性和开放性。既强调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而且试题侧重以阅读理解为主,符合一定的阅读心理规律,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试题向考生明确了考查的角度,提示答题的思路,限定答题的方向,答案显得相对集中,便于客观批改评价,体现了
期刊
在解有关“时钟”问题时不少学生掌握起来感到困难,本文就有关解法分析如下:  基础知识以表针的格数作等量关系。即时针每分钟走十二分之一个小格,分针每分钟走1个小格,也可以把表针转动所形成的度数作等量关系,即分针每分钟走60分之360°等于6°,时针每分钟走12×60分之360°等于0.5°。  换算公式1分钟=1格=6°  相对路程(小格)=分针转过的格数-时针转过的格数。  相对速度(格/分)=分
期刊
浏览2007年全国中考试题,阅读题的考查中有一些考题别出心裁,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很有特色。    一、批注,读书最基本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基本的莫过于批注。在阅读试题中,设置通过批注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别出心裁。如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试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
期刊
1. (2007年浙江省丽水市)学校举办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 “语文活动周”,你和班里的同学参加以下几个板块的活动:  语文纠错 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同学们寻找生活中使用语文不规范的例子,在校园网上发布,如:  “即来之,则安之。” (出版物)  “招聘启示” (街头广告)  (1)请对这两个例子进行“语文纠错”。  名著有约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学习语文要多读名著。活动中,同学
期刊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在中考的测试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而听力作为学生的必备能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观全国各地今年的中考英语试卷,我们会发现听力测试的比重在逐年加大,很多省市的中考英语试卷中听力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20%。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听力试题都凸显出情境性、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一、课程标准中对听力技能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毕业生听力应达到的水平(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