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人间真善美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_zhe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太阳的第一缕光线能给予人们希望。那它的持续照耀就能让人备感温暖。“在这里的奉献不求索取,在这里的付出不图回报,我只想多出一分力,持续的多发些光,只求这片爱的土地更加丰盈茂盛。”钟秀根如是说。也许当初做义工时只为圆自己一个梦,只想发一分光热。从2005年开始在义工这条路上一路走来,钟秀根已经在这个充满爱的领域扎根、发芽。他用自己一颗温暖的心,带动所有义工们的心:他把义工们的心,汇集成午时的太阳,哪里需要就照射哪!
  钟秀根,江西吉安人。199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黄岩,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2005年,他参加了一次网友组织的环保行动,此后便成了一名虔诚的义工,现在是黄岩义工协会会长。“三心”是他的网名,他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义工,都要称心、专心、恒心。”很多人都被他的“三心”打动,无论是助学、助困,或是敬老、环保等各种义工活动中,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他的爱心之举,逐渐带动了一大批爱心人士。2006年黄岩义工协会成立时,共有400名会员参加,如今已增长到近4000人,一跃成为台州最大的民间公益组织,也是浙江省唯一具有税前列支资格的义工协会。
  8年来,黄岩义工协会的足迹踏遍黄岩城乡,如今已累计资助285名学生,在黄岩全区设立7个敬老服务基地,开展环保活动数百次,共支付资助款近200万元。
  钟秀根和他的团队的辛勤耕耘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2012年,黄岩义工协会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钟秀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被共青团中央评为“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被浙江省关工委授予“2011~2012年度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他还被评为“第二届优秀新黄岩人”。
  帮助贫困孩子改变命运
  这些年,助学、助困、敬老、环保……哪里需要帮助,钟秀根就往哪里扎,其中倾注他最多心血的,要数助,学。
  “或许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吧。”钟秀根说,他有4个兄弟姐妹,那时候的学费是每人每学期5元,但农村人家一整年都挣不到100元。见他成绩好,哥哥弟弟就都自动辍学回家赚工分,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才把他供出了大山。
  “那种痛和无奈,没经历过是无法明白的。”钟秀根说,如果他的付出,能为贫穷人家的孩子挣得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便是他最大的满足,所以助学成了他一生的心愿。
  立足本职做实事,扶贫帮困献爱心
  上班期间,钟秀根是黄岩宁溪初级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业余时间,他是一名义工。宁溪初级中学是黄岩西部山区唯一一所初中,担负着三乡一镇的教学任务,学生全部来自山村和经济困难家庭。不少贫困生因生活困难,存在心理压力大、自卑的倾向,性格内向、沉闷消极,平时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为此,钟秀根主动担任这类学生的导师,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矫正。同时,他每学期至少筛选一次贫困学生,选择急需帮扶的学生提交黄岩义工协会助学部进行调查、结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他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找学生谈心。耐心细致地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二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学习上的信心:三是对于学生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节假日上门走访慰问以及捐款捐物、帮助家长找工作等方式,把温暖送到每一个贫困生家庭。创先争优重实效,敬老助老暖人心
  黄岩区目前共有居家安养孤寡老人900多人,虽然他们多数有政府提供的低保、衣食无忧,但老人比较孤独,且部分老人由于久病缠身,平常少人关心、生活缺乏照料,可能会有各种意外发生。为此,在钟秀根的主持以及黄岩区老龄工委的指导下,黄岩义工协会推出了以“1 1”个人结对形式开展帮扶孤老模式和以团体结对敬老院形式帮扶孤老模式,以提升单身老人幸福指数为己任,进一步深化“1 1”助老行动,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并将把这项助老志愿服务活动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针对居家孤寡老人,黄岩义工协会开创“1 1”模式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与街道、村、居委会联系,协会了解到孤寡老人的基本信息,然后在该部门工作人员陪同下,上门走访老人,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帮扶关系。同时,协会还设立不同的帮扶等级,每个等级设定不同的帮扶标准,内容包括参与义工人数、每月帮扶次数、具体帮扶内容等事项。对于每一位已建立帮扶关系的孤老,协会将建立一人一档案。按老人情况的不同实行不同等级的帮扶。每次帮扶活动结束后,由结对义工记录帮扶情况。并报小队长备案。
  针对生活在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黄岩义工协会在院桥、上烊、平田、宁溪、新前、江口和澄江7家老人比较集中的敬老院建立“黄岩义工敬老服务基地”,开展挂牌服务。协会每月组织义工上门服务,为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洗被、洗头理发、修剪指甲。每年的端午、中秋、重阳和春节等重要节日,协会还组织义工艺术团和后勤义工带上节日礼品,到敬老院表演节目,为老人们包粽子、包饺子和食饼筒。
  无偿开发义工管理系统
  在钟秀根看来,拥有一颗善心是做义工的必要条件。但在他身上,还有更多能力,比如一门好技术。
  由于是学计算机的。钟秀根的公益事业大多借助网络平台来组织和传播,既节省成本,又能扩大影响。协会成立初期,还是靠手写方式记录会员信息及各项活动,繁琐不说,保存和查询也极其困难。这让钟秀根头疼不已,于是他琢磨着编写一套义工管理系统,将所有义工的资料录入电脑,进行规范化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套管理系统经过8年的修改完善,已经升级到了第3个版本,现在无偿提供全国各地的数百个公益组织免费使用。此前,曾有人建议钟秀根将这套管理系统做市场化开发,这样可以得到几百万元的扶持资金,但被他婉言谢绝了。“开发这个系统的初衷就不是赚钱。”钟秀根认为,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人加入义工行列。
  众人拾柴火焰高
  相比以前,如今台州的公益氛围非常浓厚,每个地方都有公益组织,许多家长更是从小培养孩子做善事。这一切,都是支撑钟秀根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源泉动力。
  “一个人去街上义卖,或者捡垃圾,不见得愿意,但如果是一群人,整个气氛和效果就不一样了。”钟秀根说,“简单说来,就是人多了,能做的事儿也就多了。”
  未来,钟秀根还有很多梦想:多样的公益活动,扩大救助范围,推动学校的慈善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慈善梦托起伟大的中国梦,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慈善文化而奉献爱心和责任担当。
其他文献
2013年7月25日上午,省慈善协会来了七个特殊的募捐者,他们都是平均年龄只有七八岁的小朋友,现在都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七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刚一来到省慈善协会,就说他们是来捐款的,协会工作人员都将好奇的目光投注到他们身上,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凤英听闻来了七个小家伙要捐款,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前来接待了他们,孩子们一见到张凤英副会长,急忙就将682.2元现金交到她的手里,说到:“这些钱是我们卖矿泉
闲暇的时候,我常去孤儿院走走,去看望一个叫东东的孩子。  东东5岁了,却看不见任何的东西。东东常常是坐在院子里,坐在大太阳下,问我,阿姨,阳光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呢?我说,那应该是种暖暖的味道吧。东东就笑了,说,那什么又是暖暖的呢?我想了想,却回答不上来。倒是东东突然惊呼,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是阿姨每次来看我,帮我晒被子,晚上我躺在被子里闻到的味道,是吗?我心头一动,说,是。  东东是个聪明的孩子
由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公室、《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慈善》杂志社举办,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赞助的2011年全国优秀慈善通讯员评选活动已顺利结束。   此项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表彰、奖励为中华慈善总会新闻办公室、《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慈善》杂志社及时提供高质量稿件,起到较好宣传、推广作用的先进个人,以促进全国慈善文化宣传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优秀通讯员评选标准主要依据通讯员20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就慈善战线而言,我们通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努力让十八大精神进单位、进每个慈善工作者的头脑,以十八大精神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其中,进一步全面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中华慈善总会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一、“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缘起及概况  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不仅有利于培养
慈善教育最开始的内涵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慈善行为,指个人或社会团体出于仁慈善良、关爱幼者的慈悲之心,为因无依无靠或家境贫寒而失学的少年儿童提供的免费或部分免费的教育。1920年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即为中国慈善教育的典范。除此之外,还包括为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重症患者、下岗人员提供培训等内容。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慈善的重视程度提高,慈善教育的外延开始逐步扩展,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即在
国风大赏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举行  台风“烟花”逼近上海,虽然吹散了一场汉服室外走秀,但吹不散的是年轻人对国风涌动的热爱。  2021年7月,天猫国风大赏在上海举行,却遇到了“烟花”登陆。画着精致妆容、身着典雅汉服的年少男女,对着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内原本搭建好的秀台,他们在场外摆出各种姿态拍照留念,热情丝毫不减。这是汉服界的“时装周”,也是最年轻化的“汉服秀”。  最年轻的Z世代与互联网一起生长,他们
2012年《慈善》杂志第一期刊登了《我和名医进老区》一文,在浙江省台州市慈善系统引起巨大的反响。9位台州籍名医放弃休息日,自驾车辆40多公里奔赴西部革命老区茅畲乡开展慈善义诊,给山区人民送去久别的温暖,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今日黄岩》、黄岩电视台均进行了深度报道,慈善之风吹进大山,在黑土地上巡礼,给老区人民带去了一股暖流、一片清朗、一种向善的力量。  1938年5月,中共黄岩县委诞生于该
锡茶壶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号令也不按时,他对待下属,往往有使人难堪的地方。  一天,有某候补知府前来禀见,张之洞查阅他的履历,知道是监生出身,于是命在旁侍候得人取来纸笔,写了“锡荼壸”三个字,给对方看,说:“做官必须识字,你认得这三个字么?”  对方说:“这是‘锡茶壶’啊。”  张之洞大笑,送他走了,第二天就将这人遣回原籍。公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该候补知府能识得‘锡茶壶
“慈善文化进校园”旨在传承慈善爱心,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助人。结合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解放小学以感恩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文化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树立感恩意识  在家长会上开展了一次“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活动。每位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信上,家长看完之后给孩子回信,以此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懂得感
记者:让青少年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张苑发(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在校园中弘扬慈善文化,培育了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从中学习到关爱他人、扶贫助困、助人自助等文化精髓。  在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这种爱来自于对社会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对伙伴的感恩。孩子们从小学习慈善文化,长大传承慈善文化,这必将是有收获的。  记者:《慈善读本》在校园的反响情况如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