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紫砂壶“汉铎”的审美意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n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产于江苏宜兴,它有着天然雅致的气息和独特的文化气质,无论是乡野田间还是文人案头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它以优越的实用性和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为人称道,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世间珍奇虽无数,但唯有紫砂壶以一种质朴安静的姿态独立于世间,它仅是静静地站着,无需搔首弄姿、无需刻意引人眼球,就能给人高雅恬然的气质。本文以紫砂壶“汉铎”为例,浅谈其审美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汉铎;美学设计;文化意境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古文明国家之一,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些文化艺术中,紫砂壶可谓独树一帜,紫砂壶产于江苏宜兴,它与生俱来便有着天然雅致的气息和独特的文化气质,无论是乡野田间还是文人案头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它以优越的实用性和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为人称道,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紫砂壶的衷心赞美,他将紫砂壶比作珠玉一般珍贵,一把小小的紫砂壶经过紫砂艺人们数十道精心的工序方才成型,人们能用它泡出一壶好茶,经过仔细呵护和泡养又能散发出温润如玉的光泽感,可不譬如珠玉吗?世间珍奇虽无数,但唯有紫砂壶以一种质朴安静的姿态独立于世间,它仅是静静地站着,无需搔首弄姿、无需刻意引人眼球,就能给人高雅恬然的气质。
  1  “汉铎壶”的美学设计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经历了由粗朴到繁缛、复而简约的审美变化,在这几百年的历史中,紫砂壶已经演变出千般造型,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其中,“汉铎壶”是十分经典的传统器型,它起源于清代,相传由著名文人梅调鼎所设计,“汉铎”的造型取形于古代乐器汉铎,以乐器入壶,紫砂艺苑多有创见。“汉铎壶”为光素圆器,十分注重线条的勾勒和几何形体的塑造,此壶线条流畅、线面转换周正舒坦,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在造型上,比例协调、风格之敦朴几无可挑剔,从多方面诠释了古拙浑厚而不乏俊逸精巧的紫砂艺术风格。整体观之,此件“汉铎壶”(见图1)从壶式上看上部略窄,及至底部渐宽,壶身浑圆饱满,重心下垂,整体造型颇具金铎沉稳之感;平嵌盖,钮呈圆柱状,中部饰以一凸出弦纹,兼顾了其造型的美观性及提拿时的便捷性;壶嘴为有力的一弯直筒形,口部略微外扩,出水畅顺,极速有力。整个壶体刚劲有力,令人感受到“汉铎”传统壶式的魅力。此壶通体不施任何装饰,泥料细润,置于案上则倍显其窅然高古的气韵,它以透彻裸胎之美展示着紫砂泥质最本真的魅力。此“汉铎壶”身如钟,平嵌盖,拱桥钮,流直口平,耳把外圆内平、形简古朴,深受商周秦汉之金石气韵感染,博古而通今。在装饰上,作品采用陶刻的装饰技法,此壶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字体浑厚有力、入木三分,此壶以骨撑其势、以肉生其韵,展现的不仅是浑朴或庄重,而是地道中国风度。
  2  “汉铎壶”的文化意境
   汉铎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它形如甬钟,属于打击乐器类。但体积小,铎为方彤,顶部有一短柄,腔内有舌,摇击可发声。铎除了作乐器,还有其它作用,比如:文事奋木铎——和平时期的文化宣传;同时,武事奋金铎——它还是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古代打仗时,“击鼓而进,鸣金则退”,这里鸣金即鸣铎,是收兵的信号。此外,壶身的铭文背后也有一个故事。这句铭文是由梅调鼎所著,铭文“以汉之铎,为今壶”。说的是壶型来历为汉代的铎。“土既代金,茶当呼荼”这八个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土代金,表示虽然材质是陶土,但做的紫砂壶却敢价比黄金,暗喻了梅先生自己虽终身为布衣,以卖字谋生,却是重节操的一方名士。“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梅调鼎作此铭文时正逢乱世,是清朝的最后时期,彼时他生活穷苦,却也不愿将字画卖给达官贵人、与他们相交,他在自己的门上贴对联“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以汉之金铎为形,希望铸剑为犁,使家国永息刀兵之苦,进而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淡雅的志趣。以史为鉴,紫砂壶“汉铎”不仅表达了制壶艺人个人的仿古之志,也告诉人们应始终怀有生在太平盛世的感恩与珍惜之心,警醒人们要不忘历史,为国家强盛、世界和平而不断努力。
  3  结  语
   古人云“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经历了时代的沉淀,唯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称得上经典器型。当今社会快餐文化盛行,紫砂壶到底是一如既往地兴盛不衰还是沦为“快餐文化”,就取决于从业人员是否懂得积累和沉淀,是否能守得住底线?身为现代紫砂制壶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向传统挑战,不仅是简单地迎合潮流,更要不断磨练自身的技艺水平,向传统学习,在累积到一定的水平后才能上升到质的变化,真正成为一名制壶大家。
  参 考 文 献
  [1]杨解东.浅析紫砂“半瓜壺”的田园乐趣[J].江苏陶瓷,2018(5):50,53.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紫砂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中,紫砂艺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将紫砂壶的造型呈现出一种精彩纷呈的状态,在创新紫砂壶的过程之中,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更要踏踏实实地以传统和经典为基础,让传统来慢慢的滋养,时间到了之后,自然就能够水到渠成。对于紫砂艺人们来说,只有时刻保持这种信念与标准,才能够不断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经典作品。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天趣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意蕴内涵。  关键
在紫砂艺术数百年的积累与发展之中,陶刻艺术已经成为了紫砂作品之中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法,不仅有着广泛的题材,更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能够呈现在紫砂作品之上,而且在陶刻的过程之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要能够与壶身巧妙地贴合在一起,整体的技巧更是要十分的熟练,从而充分地彰显出陶刻艺术的精髓。本文便主要针对陶刻艺术,以紫砂“象耳四方瓶”为例,探讨其艺术特色。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博采众长,虽是传统藝术,却不囿于传统,而是不断发展创新,以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实为难得。紫砂壶“如意提梁”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优雅浪漫,在方器形制的基础上,细节处以如意图案装饰,别具匠心,看似简单,处处皆是丘壑,十分耐看,同时作品以如意抚慰人心,让传统文化融于人们生活。  关键词 紫砂壶;如意提梁;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对于一把紫砂壶而言,我们对其进行评价认可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点,即良好的结构、优越的使用功能、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深刻的文化情感。因此,当我们进行壶艺创作时也应从这四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最终创作出形神俱佳、雅俗共赏的作品。紫砂壶“四足如意菱花”的创作紧密围绕这四个标准而展开,其源于传统、遵循传统,同时又充分结合文化元素进行更好的艺术演绎,提炼如意文化、菱花文化等精华,并彰显技术难度,使整把壶呈现出充实的艺术人文特征。
陶瓷雕塑已经历漫长的历史洗礼,然而其始终不满意于现状,寻求更优秀的创作之路。工艺者借助宗教文化、神话传说等精髓努力实现陶瓷雕塑的灵魂升华,祥龙的造型设计是一次陶瓷雕塑的创作思考,也表达出设计者对吉祥安康的美好祝愿。
摘 要 在宜兴,最为著名的当属传承千年的紫砂陶藝术,尤其是在今天非常重视饮茶环境和氛围的情况之下,紫砂作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选择,凝聚着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心血,也折射出江南文化对于艺术形式的影响和我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紫砂作品“掇球壶”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理念,把“掇球”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还非常的大气实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和传统的“掇球壶”相比
摘 要 紫砂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紫砂匠人的技艺水准和文化品位,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和情感寄托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充分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光辉灿烂和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从而更好地启迪我们的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浑四方之弥勒”,器型方面传承紫砂方器的特点,把浑方方圆融合、刚柔并济的特点展示出来,色泽也非常的鲜艳,在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
陈曼生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紫砂艺术的理解投入到壶器的陶刻中,在不同的铭文镌刻之中,让我们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紫砂陶刻在后来的发展
摘 要 “石瓢”是紫砂壶传统经典款式之一,形态雅致、舒展挺拔,是极具东方文化底蕴的一款紫砂壶。据说最早称为“石铫”。在紫砂收藏圈中,既有“圆不一相,方匪一式”的说法,也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的观点,可见“石瓢壶”在紫砂器具中的地位有多高。这款“子冶石瓢壶”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关键词 紫砂壶;子冶石瓢;造型特色;文化意境   紫砂
摘 要 宜兴以紫砂壶闻名于世,自诞生以来一脉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六百多年来,紫砂艺术能够长盛不衰,离不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滋养。紫砂艺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为紫砂艺术品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生命力。宜兴可以说是一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除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还积累了深厚且浓郁的文化底蕴,每一件紫砂作品中都传递出了深远而富有力量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