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子冶石瓢”的艺术特征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dan2008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石瓢”是紫砂壶传统经典款式之一,形态雅致、舒展挺拔,是极具东方文化底蕴的一款紫砂壶。据说最早称为“石铫”。在紫砂收藏圈中,既有“圆不一相,方匪一式”的说法,也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的观点,可见“石瓢壶”在紫砂器具中的地位有多高。这款“子冶石瓢壶”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关键词  紫砂壶;子冶石瓢;造型特色;文化意境
   紫砂壶历史悠久,从宋代已然有所发展,明代开始成熟,之后进入了鼎盛的时期,它从最初粗朴的实用器发展为一门艺术历经数百年,造型装饰工艺不断成熟,器型变化成千上万,可谓造型艺术的宝库,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但是其中能够成为经典的传统器型并得到传承的依然是在少数,这些器型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得到一代又一代紫砂人的效仿临摹,其原因不只在于其美丽的外观造型,也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每一个传统器型都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来传递它的内在。现以紫砂作品“子冶石瓢壶”(见图1)为例,浅析其造型特色和文化意境。
  1  紫砂壶“子冶石瓢”的造型特色
   “石瓢”是紫砂壶传统经典款式之一,形态雅致、舒展挺拔,是极具东方文化底蕴的一款紫砂壶。据说最早称为“石铫”,在紫砂收藏圈中,既有“圆不一相,方匪一式”的说法,也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的观点,可见“石瓢壶”在紫砂器具中的地位有多高。紫砂壶最基本的功能便是泡茶,而“石瓢壶”造型简洁、拿捏适度,实用性非常强,这种朴实无华的品质也是“石瓢壶”能够流行的最大原因。“石瓢壶”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三角形结构,从几何角度而言,三角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其桥钮、弧面、钉足又体现了曲线之美,堪称为刚柔并济的典型。传承至今,经过不同时代的演变,“石瓢壶”也衍生出多种器型。但我最偏爱的还是“子冶石瓢壶”,这款“石瓢壶”与传统“石瓢壶”相比,其三角形的轮廓更为明确硬朗,壶底和腹部位置相对平滑。整体而言,扁平大方却也张扬有力,底端三足更如古鼎之势愈显气势。除了在器型和做工用料上极为讲究之外,这款“子冶石瓢壶”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些许的改良和提升,便于把玩和泡茶。为避免开盖时手滑,这款壶钮采用桥梁式设计,稍改纤细,弧线流畅,拿捏方便,更加实用;壶把的设计充分考虑端拿的舒适性,线条流畅,与壶身的距离适中,方便端拿;壶嘴自然前倾,微微上扬,挺拔有力,厚薄均匀,更符合水流曲线,出水更顺畅;这款“子冶石瓢壶”的壶口在传统的“石瓢壶”上稍稍扩大,大小既方便投茶和清洗,也更加美观大方。另外,泥料选对了,器物的味道才会更足,为契合古拙周正的壶形,使气韵上更加协调,特地选用老紫泥作为泥料,紫泥相较于其它泥料,透气性佳、适茶性广,且色泽古拙、触感温润,未养而油亮,与“石瓢壶”的端方儒雅相得益彰。整体观之,此款“石瓢壶”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2  紫砂壶“子冶石瓢”的文化意境
   “石瓢壶”其形有文人风骨,其势含阳刚之气,风格多变,不一而同,北宋苏东坡在《试院煎茶》诗中云“且学公家作名欽,砖炉石铫行相随”,可谓文风久远。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入壶,正式更名“石瓢壶”,道尽文人风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本意是说弱水有三千里那么长,但只需取其中的一瓢来饮用即可。这出自于佛经中的一则故事,所以后来也用来比喻对爱情的坚贞,故石瓢有“廉贞”之相。而我认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仅可以用来形容爱情,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在这大千世界,社会越来越浮躁,除了对待爱情,我们为人处事又何尝不需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专注?如果没有专注、没有持之以恒,如何耐得住寂寞、如何抵得住这繁华世界的诱惑,又如何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呢?此外,“子冶石瓢壶”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色,也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相符合:儒家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刚柔互补的哲学思想。刚柔并济的思想不仅是古代的处世哲学,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因为刚毅,人生路上我们无惧雪雨风霜,生活纵然千辛万苦,一样可以傲视以对;因为柔软,一朵花可以美丽整个世界,一种微笑可以绽放整个春天。人有刚毅之性,亦有温柔之美,炼炉之刚与绕指柔情是人性的完美结合。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气场,也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但是真正能驾驭人生的人,都有着刚柔并济的性情。唯有刚柔并济,才能让我们在风雨面前重拾温柔与感性的回归。
  3  结  语
   一把紫砂壶的形成需要多道程序,制作紫砂壶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每一把壶都带着紫砂艺人的赤诚匠心。身为一名传统手艺人,应当具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专注,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慢慢打磨技艺、淬炼心性。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久。一把好的壶除了其器型美、实用性强,其背后的匠人、匠心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参 考 文 献
  [1]吴文文.浅谈《扁石瓢》壶的造型艺术[J].佛山陶瓷,2013(9):68,7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艺术发展也迅速进入多元化进程,传统雕塑正面临着失语的境况。当代雕塑朝着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城市雕塑”在公共艺术全面崛起的情况下面临着日益边缘化危险。城市雕塑不完善和艺术质量问题发人深省,大量使用耗材,城市雕塑应该如何面对生态环保的趋势,如何将其进行下去?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在更深层面上思考雕塑发展的未来,这就使其促进了科技参与进来,产生了3D打印雕塑和ZB
摘 要 紫砂光素器是一种更纯粹、更抽象的紫砂器型,带给我们简约之美,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紫砂艺人的思想情感不加装饰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把聚焦的目光更集中于紫砂壶本身,更加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作品“奋飞壶”就是在“简约而不简单”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壶嘴、壶身、壶把的设计特别的舒展大气,壶钮的设计抽象而又带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宛如奋力飞行鸟类的脖
摘 要 在紫砂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中,紫砂艺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将紫砂壶的造型呈现出一种精彩纷呈的状态,在创新紫砂壶的过程之中,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更要踏踏实实地以传统和经典为基础,让传统来慢慢的滋养,时间到了之后,自然就能够水到渠成。对于紫砂艺人们来说,只有时刻保持这种信念与标准,才能够不断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经典作品。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天趣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意蕴内涵。  关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博采众长,虽是传统藝术,却不囿于传统,而是不断发展创新,以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实为难得。紫砂壶“如意提梁”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优雅浪漫,在方器形制的基础上,细节处以如意图案装饰,别具匠心,看似简单,处处皆是丘壑,十分耐看,同时作品以如意抚慰人心,让传统文化融于人们生活。  关键词 紫砂壶;如意提梁;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摘 要 在宜兴,最为著名的当属传承千年的紫砂陶藝术,尤其是在今天非常重视饮茶环境和氛围的情况之下,紫砂作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选择,凝聚着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心血,也折射出江南文化对于艺术形式的影响和我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紫砂作品“掇球壶”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理念,把“掇球”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还非常的大气实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和传统的“掇球壶”相比
摘 要 紫砂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紫砂匠人的技艺水准和文化品位,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和情感寄托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充分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光辉灿烂和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从而更好地启迪我们的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浑四方之弥勒”,器型方面传承紫砂方器的特点,把浑方方圆融合、刚柔并济的特点展示出来,色泽也非常的鲜艳,在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