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评价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3683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章阅读中,理解词句、分析综合是属于对文本内容的读与解的层面,需要反复触摸文本,诵读把玩文句,分析文句、文段的句间段间关系和意义与逻辑层次。而鉴赏评价,则属于更高的能力层面,需要借助一定的跳出文本的阅读鉴赏的经验,以及一定的思想与文化积淀及评价能力。
  一、 考什么
  从考试说明来看,“鉴赏评价”这一能力点集中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属于D级,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具体考查的能力点有句意与语言,表达艺术、形象内涵与艺术魅力,价值与审美评价这三个方面。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所谓“重要语句”和“精彩的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通常有以下几种语句:① 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 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③ 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④ 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语句短小但含义丰富的语句,与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感情有极大关系的语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语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 分析句子的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②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来理解把握;③ 有时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要善于分析这一类语句在文中的修辞作用,分析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内容的思想性”是指这些语句隐含有或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或写作意图。“艺术表现力”是指这些句子富有特色,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2. 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是指具体的人,有时也指文章中所描写的具体的物。欣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关于人物形象,要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关于物象,可以是作者所描写的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一组景物的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描写的角度的变化、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所写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艺术形象,所以,对艺术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因此,在鉴赏作品时要善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趋向进行客观分析、辩证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
  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作者的观点(即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态度(即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等)比较含蓄,但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恰当的评价。分析和理解是基础,评价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进行评论。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通常指能够对作品表现出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中肯的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价值,体现考生自己的态度和认识。
  高考考查要点主要是辨析并评价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多数试题注重从阅读的整体性特征出发,要求考生对全文所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此类考题考查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概括、判断评价的能力,其应用性、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二、 怎么考与怎么办
  如果说分析综合类题目的解读在句间关系与段间层次的分析,关键在于“层次”的话,那么,鉴赏评价题的解答关键主要在于各类题目的解答“角度”的把握。
  鉴赏与评价的“角度”,基于阅读的经验积累。在平时复习时,首先是培养良好的文本细读习惯。其次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归纳与总结:一是对各类高考与模拟试题中的鉴赏与评价题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归类,总结出此类题目一般的命题形式;一是研究各类题目的答案,从中总结出一般的答题角度。最后还要把总结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题实践中,解答时一定要紧扣文本语境组织表达,不可过于套路化。
  下面是就鉴赏评价考点针对历年高考所做的部分梳理,旨在抛砖引玉。
  1. 语句的丰富含意与语言表现艺术
  本考点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种:
  (1) 语句含意理解。
  例1.(2008年江苏卷)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1) 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2) 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1)先分析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或分句)及修辞,然后紧扣文章中心,结合上下文分析出这些关键词语(或分句)及修辞的含意;(2)进一步分析语句中包涵的作者情感、观点与思想认识。
  【解析】第(1)句中关键词语为“甜”“苦”,第(2)句中关键分句是“无人应声”“一个人”和笑自己老糊涂。然后结合全文语境可以推出其中包含的“情感”。
  【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②深沉地思念女儿,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2) 描写性语段赏析。
  例2.(2010年江苏卷)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这类题目目前考查的比较普遍,其解读主要角度有:①文段围绕什么来选择典型事物的;②用了哪些修辞;③观察与描写的视角与描写的顺序是什么;④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⑤具体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⑥对具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分析。
  【解析】这是一段对怒江峡谷险峻气势进行描写的文字。作者立足壁顶观察景物,描写顺序由远及近,从远眺(“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还有内心感受(“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衬托。作者还使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文章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震撼。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这类命题形式中还有对语言表达特色的赏析,解答时要从用词、句式、修辞及语言的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赏析。
  例3.(2008年安徽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3) 语言风格与表达特色、特点的赏析。
  对文段、文句特点及表达特色的赏析,一般从词语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叠词、文言)、句式选择(整散长短)、修辞几个方面入手;而对语言风格则可以考虑: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口语化),富丽典雅蕴藉、富有书卷气,幽默诙谐,清新明快,形象生动,诗情画意等多个角度。
  例4.(2009年湖北卷)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②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解析】题干明确给出了赏析的切入点“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答题要注意举例说明,切忌空发议论;在说明其特点或作用时要扣住题干“语言典雅”的“典雅”二字。平时复习要注意归纳运用句式、词语方面的知识。如叠词、双关、长短、整散句、文言词汇的灵活运用等。
  【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例5.(2012年山东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③ 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 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仍然剩下的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一家人都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答案】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手法,语言鲜明生动。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④简洁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仍然剩下的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答出两个即可)
  2. 形象、内涵、艺术魅力
  (1) 作品形象意义分析。
  “欣赏作品的形象”一般是考查对小说、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赏析,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文字一般散落全篇,分析时应该找出其中的各类描写,通过各种描写手法的分析,读出文字背后反映的人物个性特点,然后做归纳总结,表达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展开分析。
  例6.(2010年江苏卷)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点评:镇定、从容不迫)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点评:镇定,胸有成竹)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点评:有经验、负责任,有威严)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点评:默契、有威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点评:关心下属)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点评:关爱下属)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点评:豪放洒脱)
  【解析】本题中领队形象分散在全篇,解答时可以先在阅读全文时使用评点的方式,分别评出每处描写所反映的领队个性,然后做分类归纳。
  【答案】“懒懒”地说话、“稳稳”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重,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例7.(2009年安徽卷)文章④、⑤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③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④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⑤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答案】(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充满渴望。(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
  (2) 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赏析。
  人物情感的分析,要注意从字里行间去品,并且注意分层分类,全面地归纳。
  例8.(2011年福建卷)下面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样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
  【解析】本题虽然问的是思想感情,其实还是从文段内容的归纳分析中得出。具体分析可以参见答案中括号部分。
  【答案】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
  (3) 作品内涵的赏析。
  “赏析作品的内涵”主要考查对作品中人物、意象、语言、情节等的丰富内涵等。   例9.(2011年福建卷)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⑥ 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 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 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 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 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解析】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第①②段)、沙地晚餐(第③段)、月夜静观(第④~⑩段)、从沙漠返回(第11段)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其中第⑥~⑨节写静观月光及思考。答题范围即在此。
  【答案】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4) 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考查主要是分析作品的语句、语段及意象等如何艺术地表达深刻内涵的赏析、理解。卷面上大都分散于各类题目之中。领悟作品内涵要立足全篇,分析手法运用的效果,分析全文意蕴的层次。
  如何体味作品的内涵与艺术魅力?①根据主旨,注意宾主,分析技巧。文学作品为了使写人、叙事、说理形象生动,使读者产生共鸣,往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如运用比喻、象征、类比、对比、反复、衬托、移情等方法。在阅读时就要注意宾主关系,紧扣作品主旨,深刻细致地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②揣摩修辞,比照分析,咀嚼内涵。精美的文学作品是充实的内容和娴熟的技巧的有机统一,是形与神的完美结合,是外在旋律与内在旋律的共鸣。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就要含英咀华,在揣摩和咀嚼上下功夫。
  例10.(2012年江西卷)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5分)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解析】仔细阅读全文,会发现小说的情节在这儿发生了突转,类似欧亨利式结尾文章情节结尾时使主人公命运、情节陡然逆转,突然让阅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答案】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文章主旨。
  3. 价值与审美判断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需要注意的基本策略是:(1)具体分析。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有力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2)客观评价。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即用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3)历史分析。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评价。
  要准确全面地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①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找关键句和中心句。②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或抒发感情。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语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③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评价。作者的观点有时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或对其他不同观点的评价来表现的,这就要在比较中去把握。④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评价,这是对作品审美的评判。⑤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并联系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还要对作者写作此文目的有所了解。这是分析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评价时注意以下问题:①要整体把握全文的表意倾向,避免评价片面。②要准确理解语句,避免理解错误。③要坚持真善美,避免格调消沉。
  例11.(2010年江苏卷)(文章同例6)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的主题意蕴和情感取向的多层探究。对这类题回答最难的是对答案“层次”的把握,其次是各层次意蕴的分析归纳。“深刻意蕴”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观点的把握。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涉及多方面的关系,仔细分析包括整个故事、人际关系(包括“我”与领队)、动物形象(包括马、鹰和牛),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通过这些层面关系的描写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取向”考查的是对作者审美情感的评价,“取向”即取舍。回答本题,也是针对故事涉及的各层面关系中寄寓的作者情感进行评价。答案与“深刻意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较难回答的是“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和“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这需要考生对文章有整体的审美理解。
  【答案】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队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例12.(2011年湖南卷)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哪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像,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
  【解析】先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得出观点的原因,然后结合现实阐发、评价积极意义。
  【答案】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
  三、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秋 祭
  刘建超
  “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1. 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
  (1) 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2)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2. 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3. 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4. 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根据原文加以探究。
  参考答案
  1. (1)“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2)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赏识;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答对两点即可)
  2. 红酒: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意思对即可)
  3. 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意思对即可)
  4. 可以有两种答案。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意思对即可)不是。理由:红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意思对即可)
其他文献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
一、关于生物变异基本概念的考查例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变异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基因突变在自
回顾201 2年的上海区县教育工作,在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工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等
2005年将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3年把以常任理事国的扩员问题为核心的联合国改革称为“联合国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德
从初中作文教学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对作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滞后,对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由
以应力场强法为基础,研究非对称缺口构件的裂纹形成部位和寿命,提出了应力场强函数σFD,σFD该函数既考虑了危险部位处的应力值,又考虑了其附近损伤区的应力和应力梯度对裂纹形成的贡
普陀区的“课堂中的问题及活动设计”项目源于一个问题,就是普陀区的学生在考试中最怕什么。通过研究发现,学生最怕“变”。普陀区的学生做一成不变的题目能做得很好,但是只
汉代人们的灵魂升天观念浓重,并认为龙可以带着亡人的灵魂升入天庭,因而在很多汉代墓葬中常常出土有大量的龙形或雕饰有龙纹的玉器。现将徐州西汉楚王陵中出土的这类玉器作一
2009年6月初,刚刚上任的吉林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黎海滨接待了一位特殊的上访者康丽,她声泪俱下地讲述了15年间一百余次上访的苦难经历,她的丈夫15年前被人杀害
一批先行者正企图用一种崭新的价值观来温暖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冷酷,让人性的光辉持久地照亮商业的阴冷角落 A group of forerunners are trying to warm up capitalism 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