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美学的现代诠释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中国目前建筑设计上的问题,强调传统建筑美学的意义,通过金茂大厦与水之教堂的分析得出传统建筑美学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 传统建筑美学 现代建筑 象征隐喻
  1. 现状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中国的传统建筑受到了国际化建筑的冲击,在我国城市的诸多新建建筑中,现代化建筑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建筑形式,城市变得越来越相似。一些建筑忽略了功能追求形式上的多变与新奇感,并且缺乏对与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考虑。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建筑师所设计的仿古建筑,由于对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不了解使得其作品最终成为了对传统符号的空洞的模仿,而这种只是对形式的具象再现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同时又不能体现出传统建筑所具有的空间意境与美学表现,最终成为画蛇添足之作。这些问题或是因为忽略了传统建筑美学的意义,或是对其的理解停留在具象的建筑符号上面。传统建筑美学包含了历史积淀所产生的建筑思想和审美价值观,它既包含了传统形式上的美学表现,也包含了非形式上的空间意境。通过对传统建筑美学的再现,是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方式之一。而如何才能将传统建筑美学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得到体现,当下的建筑师们都在用不同方式进行尝试。
  2. 传统建筑美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理性严谨,善于归纳的的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相比,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则重经验,轻理论,凝聚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里。黑格尔曾经说过:“建筑是精神的另一种外貌”,建筑的每一个环节都折射了人的审美思想和对家园的理解,体现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智慧。以中国园林为例,讲究“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的诗情画意,曲折的回廊,嶙峋的叠石、婀娜的花木,均体现着居者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追求。不因物小而弃,不因景大而贵,小有小的灵气,大有大的气势,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为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在整体效果上并不是单纯的物象,而是透着物中有景、景中有物、虚实相生的隐逸气质,即意境之美。无论是典雅的园林还是寺庙里耸立的高塔,我们都会感觉到它们是一个个在自然中生长着的生命的载体,意境美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之“神”。[1]
  3. 传统建筑美学的再现方式
  建筑是从特定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是特定地域文化的反映,它会因为其所处文化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意境,从而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特定的空间体验。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起初以现代建筑的国际视觉语言来否定过去的建筑组合,主张西方国际主义风格,而之后他本人也逐渐意识到国际主义单调刻板, 缺乏人情味, 与精致细腻的日本传统审美原则相违背,从而开始注意现代建筑中的多元化倾向, 探索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传统相结合的可能性。1955 年, 丹下在新建筑杂志上发表《在现代日本如何理解现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的创造和日本建筑的传统》等一系列文章, 表达他的观点。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的设计中,他在形式上结合日本神社的传统特征以及日本船舶的装饰细节,成为民族性与国际化融合的典范。[2]去掉传统建筑的外壳,其内里是对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观的思考与体现。一些建筑师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象征隐喻的方法,借用现代建筑理论与技术手段在现代建筑中对传统建筑美学进行再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方式,其一为形式上的隐喻。其二为空间美学上的隐喻。
  3.1 上海金茂大厦——嵩岳寺塔的形式隐喻
  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分析研究,以象征隐喻的方法对其进行抽象的表现。上海SO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如图1所示)就成功的诠释了这一方式。
  1998 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由美国SOM 建筑事务所进行方案设计。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88 层。高达421 米,建筑面积28.7 万平方米,是集办公、旅馆、展览、餐饮及商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厦。48 层以下为办公部分,在客房层中间是高达30 多层的中厅。建筑师将中国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原点,将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手段表现出来,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如图1图2)
  由美国芝加哥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被认为是中国高层建筑的经典之作, 其成功之处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但其高超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品味, 对中国民族地域性的尊重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金茂大厦立面构图是13 个内分塔节, 由下而上, 四角内收,其传达出的一种让中国人似曾相识的建筑比例, 这些信息不禁使我们联想到中国的塔(准确地说应是密檐式塔)。嵩岳寺塔(如图2所示)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塔,也是唯一平面为十二边形的古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建筑学家刘敦桢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笔记》中说:“后来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 金茂大厦即是建筑师通过对嵩岳寺塔以及其他中国塔的研究,将其形式隐喻其中,使其作品体现出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塔的神韵,以此找到某种与民族地域特征的共存。[3]
  而SOM的主要设计人阿德兰·史密斯在谈到自己是如何进行构思的时候说到:我在研究中国建筑风格的时候,注意到造型美观的中国塔。高层建筑源于塔,中国的塔又是源自印度,但融入中国文化和艺术之后,中国的塔比印度塔更美。我试着按比例设计新塔。金茂大厦不宜简单地划为现代派或后现代派,它吸收了中国建筑风格的文脉,是建筑师运用隐喻手法体现传统建筑美学(或建筑艺术民族地域性?)的一个实例。
  SOM事务所对传统密檐式塔的神韵进行把握与传承,这种形式上的隐喻不同于形式上具象的传承,而是通过象征隐喻的方式抽象的表达传统建筑风格所要表现的空间意象,从而使这个现代建筑体现出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意境,带给人们强烈的地域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金茂大厦隐喻了中国的塔一种蕴含着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又是经过几千年发展和演变的原型, 在其完全使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和没有照搬任何一个传统建筑符号的情况下却深深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意境, 成功的将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建筑结合起来。   3.2 水之教堂——传统建筑美学的空间隐喻
  建筑不仅仅是依靠其外在的形式去打动人,也可以对内部空间进行塑造来对人们内心造成撼动。通过对非形式上的空间意境的把握实现传统建筑美学的再现。
  日本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亲,唐代时曾在建筑和城市建设上全面模仿中国,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其影响。然而日本建筑师并没有停留在模仿上,而是结合自身的民族思想文化和审美价值观进行再创造,并逐渐发展成为了能够在国际建筑界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日本各代建筑师在追求现代建筑的过程中从不同程度表现出日本传统民族思想以及审美需求,从其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精髓钻研之后的深入了解。作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对日本文 图3
  化的深刻理解和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使其作品在纷纷扰扰的各式建筑中以其独特的对传统美学意境的表达打动世人。水之教堂(如图3)作为光·水·风三部曲之一,是安藤的经典之作。
  日本建筑通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古代传统建筑中,匠师们把自然环境作为画卷, 建筑是里面的景物。不止如此, 即使在更小的范围内, 如室内的空间, 打开的纸门是景框, 里面是画卷, 旁边未开的纸门则是悬挂画轴的墙(如图4所示),形成了日本传统建筑特有的魅力。[4]而安藤将这种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隐喻到水之教堂的设计中。
  教堂的祈祷室三面为实墙,一面完全敞开,面临水池,水池中立着十字架,以远处优美的山坡树木为背景,信徒们面对这引入建筑之中的优美自然景色向上苍祈祷的。这面敞开的“虚墙”装有移动的玻璃隔断,无论昼夜或者风雨,大自然的景色都能透入室内。从这个小小的教堂中可以看到“埋伏在建筑中的精彩场景” ,实现日本传统建筑美学中对于自然的追求以及其在建筑中的表达,从而在现代建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本古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4. 结语
  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说,以非传统方法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法组合熟悉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改变环境,甚至搞老一套的东西也能取得新效果。建筑师可以将传统建筑作为原型,和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料进行结合,通过对传统形式的象征隐喻来抽象再现传统建筑美学中的意境之美,如SOM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另一方面,以水之教堂为代表,安藤忠雄则注重非形式的空间精神,把握传统建筑中人们对于空间的体验,从空间上对传统建筑美学进行再现。而总的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以象征隐喻的手法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和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美学进行再现。
  参考文献
  [1] 尚子力,由香山饭店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J],建筑与工程,2010,(21)
  [2] 许政,日本建筑的现代化之路[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02)
  [3] 高培,于对建筑艺术民族性及地域性的隐喻探索[J],山西建筑,2003,(26)
  [4] 何普森、陈钢,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嬗变——日本建筑模式的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09,(02)
  [5] 徐璐璐、苏继会,安藤忠雄与他的诗意建筑[J],安徽建筑,2006,(03)
  [6] 张炯、余岚,金茂大厦的建筑文化解读[J],新建筑,2001,(03)
其他文献
这是作者1987年底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虽然时间离现在已有5年了,但至今读来,仍有兴味,特别是对我们当前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颇有启发。为了保持原信的内容,我们现将全文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Part-Ⅰ 含WD40保守域并导致脂肪体消融的家蚕BmPLA2的分子克隆、表达和体内干扰  PLA2是参与水解花生四烯酸以及其他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摘 要】 随着“十二五”全力打造西安(咸阳)为国际化大都市,如何更加突显西安城市特色,营造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氛围成为了西安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之根本,受到了充分重视。西安地区的汉风建筑从规划到建设都日新月异,作者对这种汉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演绎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提出了当代西安地区汉风建筑的创作理念及原则。  【关键词】 西安、汉风、仿汉、新汉风、地域性  一、西安地区汉文
期刊
期刊
【摘 要】 介绍了冰蓄冷空调的系统设计、设备的选择、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情况,表明冰蓄冷空调系统能够达到平衡电网负荷,减少装机容量,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关键词】 冰蓄冷 空调系统 能耗优化设计 蓄冰装置 双工况主机  0 引言  近几年来,空调系统蓄能技术有很大发展。为改进系统性能,空调系统的现代化实际已扩展至各个领域。在能耗成本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标准,而研究出许多空调蓄能方法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广佛地铁12标盾构机下穿地铁1号线为例详细介绍了盾构机下穿既有地铁线路的掘进技术及掘进管理,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盾构机;地铁线路;掘进  1、前言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城市化建设。随着城市密集度的提高,城市建筑和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盾构法隧道施工就是利用
期刊
【摘 要】 纵观欧洲建筑史,在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工业建筑始终都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它叙述性的设计理念与结构美学特征给现代建筑和建筑师以重要影响;予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工业建筑,  【关键词】 工业建筑 艺术形象 内外环境 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工业建筑,是指工厂企业内由不同的生产工艺特性而决定的各类不同建筑单元的总和。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包括有:生产性建筑、辅助生产建筑、公用工程建筑以及生产管理建筑
期刊
我矿φ2100毫米弹簧圆锥破碎机机座上48个φ45毫米的弹簧螺栓孔,易磨损成近似于椭圆孔,大小不一,常将弹簧螺栓卡住,使保险弹簧失效。以往我们采取堆焊镗孔或扩孔镶套,这样做
【摘 要】 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出发点,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高职建筑类专业实习困境,讨论以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为载体,用虚拟仿真技术,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和网络游戏的特点相结合,开发建筑类专业实习游戏平台,突破实习困境的一些研究。  【关键词】 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实习游戏平台  引言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时期,职业结构及职业内涵的变动,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
期刊
本试验分析和比较了上市日龄的地方猪种蓝塘猪(9月龄)与瘦肉型猪种长白猪(6月龄)的肉质特性及脂肪酸组成,针对其肌肉脂肪酸组成表现出的品种间差异,采用基因芯片法首次筛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