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以及科研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完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是在当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与成本,本文将简要说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并且探讨当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的措施,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监督;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79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很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施工质量问题。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并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相关负责人应当发挥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优势作用,以严格的监督手段规范每个工程项目施工要素。此外,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直接关系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相关负责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精准把握工程项目监督重点,以此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2、建筑施工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施工标准不统一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存在很多较为复杂的施工环节,为了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往往会将这部分施工外包给第三方施工单位,这就导致了部分环节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与原施工单位出现偏差,无法统一施工标准。不仅如此,不同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的评估体系也不同,这就导致了部分外包环节的施工质量无法达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加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将部分环节外包给收费较低且施工水平较差的单位,甚至部分承包商根本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外包环节得不到质量保障。大部分施工单位也没有规范性质量监督工作,造成工程施工效率得不到保障,甚至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在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选择了部分廉价的施工材料,难以保障房屋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而在具体施工活动中,正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导致房屋建筑的质量不过关,潜在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房屋建筑的后期使用安全。再加上,部分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审核工作,使得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流入到施工现场中。而相应的质检人员没有做好建材的抽查工作,对于建筑原材料出厂检验报告缺乏有效审查,引起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使得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渗水、开裂等现象,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3 信息化水平较低
建筑行业在信息时代下发生较大变革,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日常作业中来,并为管理工作提供助力和保障。不过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由于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存在偏差和不足,信息数据收集不到位,公开公正性受到制约。同时,相关部门对信息化平台操作不熟练,信息数据在传输和共享上存在延迟等问题,传输速度较慢,信息真实性有待商榷,最终质量监督的落实与实际要求相背离,难以完成施工质量监管作业。受到落后信息技术的影响,质量监督管理难以满足目标要求,这也为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3、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強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3.1 健全监督机制与监督模式
健全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督机制与监督管理模式,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相关负责人应当积极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制并逐步优化监督管理模式,以此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从当前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其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体系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由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及相关监督方式选择应用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致使许多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难以顺利推进。基于此种情况,应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现实要求,制定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以多种制度约束现场各责任主体单位的建设行为,并严格规范施工过程,构建健全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督机制与监督模式,以此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效率。
3.2 加强原材料管理,加强行为监督
在原材料采购工作中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查工作,保障每一批的原材料都能够达到实际的施工要求。当施工原材料应入到施工现场之后,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履行其职责,加强施工建材的管理工作,尽可能减轻外界环境对施工建材带来的影响,影响建材的性质和功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针对地面起灰漏水,墙面开裂等现象,在具体施工活动中,相应的施工人员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加工处理等相关工作。通过使用固化剂,保障地面不再起灰。而通过使用合格的防水材料,加强防水试验,在做好防水材料防水性能检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通过采用规范的管理方式,加强成本预算,结合相应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
3.3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模式,对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为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需加大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各部门间及部门与现场的无线连接,加快信息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共享,便于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工作情况,做好实时分析,预防和管控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各部门可及时将了解的信息或传达的指令分享和传输到平台中,加快部门间沟通交流,且结合方案及图纸内容,对存在疑问或问题项加以探讨解决,合理修改施工内容,调整进度规划,使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施工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施工监督工作能够切实满足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求,就必须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为监管人员建立明确的责任意识,并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罗群.浅谈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44+53.
[2]周丽萍.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8):159-160.
[3]王玉田.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居业,2019(06):149-150.
[4]张莉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研究[J].门窗,2019(11):174.
[5]吴志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居舍,2019(17):155.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监督;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79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很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施工质量问题。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并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相关负责人应当发挥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优势作用,以严格的监督手段规范每个工程项目施工要素。此外,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直接关系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相关负责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精准把握工程项目监督重点,以此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2、建筑施工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施工标准不统一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存在很多较为复杂的施工环节,为了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往往会将这部分施工外包给第三方施工单位,这就导致了部分环节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与原施工单位出现偏差,无法统一施工标准。不仅如此,不同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的评估体系也不同,这就导致了部分外包环节的施工质量无法达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加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将部分环节外包给收费较低且施工水平较差的单位,甚至部分承包商根本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外包环节得不到质量保障。大部分施工单位也没有规范性质量监督工作,造成工程施工效率得不到保障,甚至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在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选择了部分廉价的施工材料,难以保障房屋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而在具体施工活动中,正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导致房屋建筑的质量不过关,潜在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房屋建筑的后期使用安全。再加上,部分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审核工作,使得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流入到施工现场中。而相应的质检人员没有做好建材的抽查工作,对于建筑原材料出厂检验报告缺乏有效审查,引起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使得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渗水、开裂等现象,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3 信息化水平较低
建筑行业在信息时代下发生较大变革,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日常作业中来,并为管理工作提供助力和保障。不过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由于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存在偏差和不足,信息数据收集不到位,公开公正性受到制约。同时,相关部门对信息化平台操作不熟练,信息数据在传输和共享上存在延迟等问题,传输速度较慢,信息真实性有待商榷,最终质量监督的落实与实际要求相背离,难以完成施工质量监管作业。受到落后信息技术的影响,质量监督管理难以满足目标要求,这也为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3、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強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3.1 健全监督机制与监督模式
健全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督机制与监督管理模式,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相关负责人应当积极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制并逐步优化监督管理模式,以此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从当前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其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体系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由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及相关监督方式选择应用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致使许多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难以顺利推进。基于此种情况,应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现实要求,制定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以多种制度约束现场各责任主体单位的建设行为,并严格规范施工过程,构建健全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督机制与监督模式,以此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效率。
3.2 加强原材料管理,加强行为监督
在原材料采购工作中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查工作,保障每一批的原材料都能够达到实际的施工要求。当施工原材料应入到施工现场之后,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履行其职责,加强施工建材的管理工作,尽可能减轻外界环境对施工建材带来的影响,影响建材的性质和功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针对地面起灰漏水,墙面开裂等现象,在具体施工活动中,相应的施工人员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加工处理等相关工作。通过使用固化剂,保障地面不再起灰。而通过使用合格的防水材料,加强防水试验,在做好防水材料防水性能检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通过采用规范的管理方式,加强成本预算,结合相应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
3.3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模式,对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为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需加大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各部门间及部门与现场的无线连接,加快信息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共享,便于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工作情况,做好实时分析,预防和管控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各部门可及时将了解的信息或传达的指令分享和传输到平台中,加快部门间沟通交流,且结合方案及图纸内容,对存在疑问或问题项加以探讨解决,合理修改施工内容,调整进度规划,使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施工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施工监督工作能够切实满足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求,就必须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为监管人员建立明确的责任意识,并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罗群.浅谈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44+53.
[2]周丽萍.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8):159-160.
[3]王玉田.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居业,2019(06):149-150.
[4]张莉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研究[J].门窗,2019(11):174.
[5]吴志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居舍,2019(1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