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ieD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国首届免费师范生已经顺利毕业。为了充分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发现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提供政策建议,我们以某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为对象进行调查,试图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
  当前大学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何谓创新人才?调查显示,大部分免费师范生都能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应当具有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自由发展的个性以及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在关于“您认为创新人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的问题回答上,仅有50.6%的免费师范生认为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奉献精神,42.4%的免费师范生认为创新人才应当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而认为创新人才应当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的只占52.8%。可见,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此外,仍然有5%的免费师范生不赞同大学应当以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基本目标。
  2.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
  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学科专业课程数量(26.9%)和教师教育课程数量(32%)都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第二,学生没有机会修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课程(24.2%)和教师教育课程(31.9%);第三,选修课管理系统不便捷,如学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系统不便捷(40.7%),学校的专业选修课管理系统不便捷(28.2%),学校的全体师范生选修课管理系统不便捷(40.7%),学校的学科教育类选修课管理系统不便捷(35.7%)。此外,免费师范生不重视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14.3%),不会在课外花时间学习学科专业课程(16.7%)和教师教育课程(38.5%)。
  3.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调查表明,无论是在学科专业课程上还是在教师教育课程上,任课教师较多使用或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讲授、使用PowerPoint等课件、运用音像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在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上,教师都很少或较少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大班课堂讨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外小组探究学习、主题辩论、课堂情境模拟以及发放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并且这些教学方法所占的比例都相差不大(如图1)。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个人探究学习”的使用,教师在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上很少或较少使用的频率相差很大,在学科专业课程上占29.3%,在教师教育课程上则达45.5%。
  在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上,教师都从未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外小组探究学习、个人探究学习、主题辩论、课堂情境模拟以及发放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如图2)。
  4.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不够多样化
  大学所开展的课外活动按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列分别是:寒、暑假社会实践(占95.6%),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占94.5%),社团活动(占92.8%),志愿者活动(占90.1%),教育类竞赛(如教学技能竞赛、课件制作比赛、教案评比等)(占88.4%),学术科研项目(占80.7%),专业兴趣小组(如读书会、学术沙龙等)(占70.6%)。免费师范生平时参加的课外活动主要有: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占82.4%),志愿者活动(84.6%),寒、暑假社会实践(占92.9%),社团活动(占89%)以及教育类竞赛(74.7%)。(如图3)而免费师范生参加专业兴趣小组和学术科研项目的比重则相对要小些,分别占55.5%和50.5%。
  5.创新人才质量管理不够健全
  调查显示,免费师范生对大学的管理制度不是很满意。有28%的免费师范生不满意(包括“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教师评价机制;27.5%不满意大学生科研制度;26.9%不满意奖/贷学金制度;26.5%不满意导师制;25.8%不满意选课制;25.6%不满意插班生制度;23.2%不满意大类招生;22.8%不满意保研制度。此外,还有一些管理制度没有实行,例如转学制度(9.5%)、导师制(8.8%)、插班生制度(7.8%)、大类招生(3.9%)、转专业制度(1.1%)、保研制度(0.6%)和大学生科研制度(0.5%)。
  二、原因探寻
  1.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桎梏
  从总体上讲,22%的免费师范生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感到不满意,31.8%对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感到不满意,32.4%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感到不满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也不够优化。这主要受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存在着“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问题,而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时往往“重学术、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受此影响,教学方式多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研究性教学难以推行。
  2.免费师范生优惠政策的限制
  《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中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后即必须按照协议回生源地中小学任教。由于政策的优惠,免费师范生在经济和就业两方面都有保障,因此部分免费师范生失去了学习动力。例如,免费师范生很少或较少参加学术科研项目、专业兴趣小组等活动。
  3.督评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督评体系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在管理制度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对选课制、转专业制、大类招生、保研制度、教师评价机制等感到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督评体系还不够完善。由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致使部分学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了解还不够充分,盲目报考免费师范生。当他们被录取后,有些人发现他们不是真的想从事教育事业,于是他们想转专业或考研,但是由于免费师范生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致使他们不如愿,从而感到不满意。
  4.办学条件有限
  23%的免费师范生对学校总体办学条件感到不满意,认为学校的学习资源没有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多是由于学校教学场地有限所致,如图书馆面积比较小,藏书量少(大部分的书都是旧书,更新速度也比较慢,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的书籍则更少)。
其他文献
《以爱为名》是菲律宾的一部电视剧。剧中男主人公卡丁生于富裕家庭,然而一场飞来横祸让卡丁失去了父亲。母亲身兼父职带大了卡丁,一心期望卡丁能够与富家女缔结良缘,重新恢复家族声望。卡丁却一直深爱青梅竹马的女孩路易萨。卡丁的母亲不喜欢出身贫寒的路易萨,认定与路易萨结婚会耽误卡丁的前程,想尽办法阻挠二人的恋情,甚至在二人结婚之后仍然制造误会,离间儿子与儿媳的感情。卡丁和路易萨的情路走得坎坷,路易萨在理智与感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同过去教材相比,趣味性更浓,选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性的信息和问题增多。新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主张让学生利用解题经验逐步自主地建构思路。[1]这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数量关系的训练有所冲突。以下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想法。  【片段】(如图1)  师:这幅图
近年来我国在中等职业教育上的投资增加了许多,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学生身上。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的中等职业学校,这几年受高校扩招大气候和本地普通高中发展小范围冲击的双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急剧减少,学生素质急剧下滑,对此,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根据不同專业充分展开,让学生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作为合格的劳
李希贵在高密一中担任校长时,写了一本书名叫《学生第二》,意在说明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第一,必须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之后在担任北京十一中校长期间又写了一本名为《学生第一》的书。两本书从书名上看并不一样,但思想理念都是“学生第一”,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近年来,作为校长,笔者一直在为实现“学生第一”而做着“教师第一”的努力:培养合格教师、培养好教师、培养名师,以培养教师提高学校师资水平,进而带动学
图像(指地图、图片、图表等,下同)是区域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语言和工具。“古之学者,为学之要,左图右史,图文相辅相成,图史难割难分”,说的就是图的重要性。区域地理的课程内容侧重于各地域的地理知识,配置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相得益彰,可谓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其读图、析图和画图能力是区域地理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新课标就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图片,以获得相应的知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感悟其应具有的时代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提升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由院系分党委直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孝道文化的核心是尊老孝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精神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纵观当今社会,传
创新与质疑——教育改革双动力  编者按: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代表不仅继续关注教育公平、考试改革、教师待遇、学生就业等常规教育问题,而且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教育热点问题提出了新的提案,如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仿照“经济特区”建立“教育特区”、国学不要进入课堂、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等。本期《热点争鸣》栏目从支持方与质疑方的角度出发,展示了社会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系的ICAN探究教学专业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提高K-12教师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质的认识,促进他们的内隐和外显的探究教学实践。ICAN是探究、情境和科学本质的缩写(Inquiry,Context,and Nature of Science),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所资助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该项目包括暑期定位、学年活动、研究培训和暑期学院四个部分,[1]笔者在美
引 言    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在日趋和谐的社会生活中,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从表面上看,书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体验、展示、交流、感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感受形式,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生活中,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中,与书法相类相近的一些所谓的“艺术”都有其实用层面、装饰层面、艺术层面、知识层面、文化层面、学术层面,以及美学和精神层面的价值,书法本身也不外乎此。由书写到装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