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嫩”柳条 “编织”大课堂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柳条做教具,既有效解决了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柳条“门”
  做法:采集细细带叶的柳条,师生共同把柳条一根或几根组合编织在一起,编织成一个个“拱形门”“圆形门”“方形门”等。
  用途:
  1.改正立定跳远“不收腿”“腾空低”的错误动作。在立定跳远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不收腿”“腾空低”的错误动作,此时,可以用“柳条门”进行解决,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在沙坑里合适的位置(距离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插上一个“拱形门”(门的高度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让学生从门的上方跳过,随着能力的提高,“门”的远度、高度可以相应调整。
  2.增强下肢力量。在进行下肢力量的练习时,在松软的场地或草地上,按一定高度或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几组“柳条门”,练习时,学生采用单足或双足跳的方式,依次跳过面前的“门”(门的高度、远度可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
  3.补充篮筐,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练习时,可以利用柳条编织篮圈,让学生进行固定、移动等的投篮练习。
  优点:(1)因细柳条柔软的特性,能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感。(2)有效改进学生的错误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柳条“圈”
  做法:采集细细带叶的柳条,一根或几根组合编织在一起,然后把柳条编织成一个个直径1米左右的“圈”(圈直径的大小可依据学生的情况而定),然后用透明胶带在圈上打几个结,以使“圈”更牢固。
  用途:
  1.增强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在进行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练习时,可利用做好的柳条“圈”进行钻圈、绕圈等的活动。
  2.增强下肢力量。在进行跳跃类的活动时,可利用做好的柳条“圈”进行各类的单、双足跳的跳圈活动,也可利用柳条“圈”排放成各类图形(如五环等),让学生进行各类游戏或竞赛。
  3.改进投掷动作技术。在进行投掷类的练习时,可利用柳条“圈”进行各类抛掷、套圈、滚圈等练习。
  优点:能有效体现一物多用。
  三、柳条“绳”
  做法:采集细细的柳条,一根或几根组合编织在一起,然后师生共同把柳条连接在一起,组成一根长绳或短绳,柳条连接的部位可用透明胶带或线进行加固。
  用途:
  1.跳短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每人拿一根柳条,进行限时、限次数等练习。
  2.跳长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把连接好的柳条作为长绳,进行各类长绳跳跃、走跑的活动。
  优点:能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柳条“球”
  做法:采集细细带叶的柳条,一根或几根组合编织在一起,然后把细柳条编织成一个个“球”体,为保证“球”的弹性,编织前可以在里面包一块海绵或棉花等。
  用途:
  1.练投掷,在进行投掷练习时,可利用编织好的柳条“球”进行各类方式的投掷练习。
  2.玩足球,在足球的练习时,可利用柳条“球”进行足球的各类练习。
  3.玩游戏,在课堂的开始、结束、活动中,可利用柳条“球”进行各类活动的辅助练习。
  优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柳条“板、竿”
  做法:采集细细带叶的柳条,一根或几根组合编制在一起,然后把柳条制作成跨栏的栏板或跳高的横杆。
  用途:
  1.做栏板,在进行跨栏教学或训练时,可以把柳条作为跨栏的栏板,练习时在栏架上横放一根带叶的柳条,替代木质的栏板。
  2.做横杆,在进行跳高的教学、练习时,可以用柳条制作的“绳”替代横杆。
  3.竹竿舞,在进行竹竿舞的教学时,可利用带叶的细柳条连接成细长的“竹竿”,让学生进行练习。
  优点:可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加自信心。
  六、柳条“格”
  做法:采集细细带叶的柳条,一根或几根组合编织在一起,在平整的场地上,师生共同把柳条“绳”组成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在大正方形内,用细柳条把大正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形,制作成一个大的“格”。
  用途:
  1.跳格。练习时,学生站在“格”的两端进行跳格练习或比赛,采用“剪子、包袱、锤”游戏的规则进行,每赢一次向前跳一格,直至跳出“格”外,到达对方的起点,即为胜利。
  2.跑格。练习时让学生站在大正方形的边缘,然后进行跑格练习,在跑的过程中每步只能踩方格上的一条线。这样在跑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踩到线上就会有意识的低头看线,同时体会到了跑时身体前倾的感觉,时间久了就会逐步改正学生后仰跑的错误动作。
  3.投格。练习时,学生站在“格”的边线上进行各种轻、重物的投掷练习或比赛游戏。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在组格时,可根据评分标准,把及格线、良好线、优秀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同时在格的适当位置,横拉一根橡皮筋,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成绩,同时也能有效的改进学生的出手角度和高度。
  优点:(1)改进学生投掷出手的角度和高度。(2)改正后仰跑、起跑、后蹬跑等的错误动作。(3)拉近师生距离,使师生关系变得更默契、和谐。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学生快速的运球能力、无球奔跑能力,以及抗压能力。  方法1:两人一组,相距6m在同一条线上,学生A持球,学生B做无球跑动拦截。游戏开始,两人同时出发;学生A直线运球通过正前方15m处1.5m宽的小“球门”,学生B快速追击封锁小“球门”。看谁先到达。  方法2:两人一组,学生A持球,学生B站在其右侧3m做无球跑动拦截。游戏开始,学生B从学生A前方跑过,绕过其左侧3m处的标志桶后快速追击封锁
游戏式主题单元是体育主题单元建构的一种方式,是依据课程水平目标,遵循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以一个游戏为主题和单元线索的主题单元。游戏在这里主要是为学生单元学习提供技能学习和运用的游戏化学习环境。学生乐于反复尝试、练习、体验和提高技能,最终获得游戏愉悦感,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单元的主题名往往就是游戏的名称。那游戏式主题单元如何将“游戏为体育教学服务”发挥到极致呢?    [案例]手球式篮球游戏主题
摘要:三步球运动是在沙包游戏和手球运动的基础上创编出的一种新型球类运动,具有安全可行、技术简单、锻炼全面、便于比赛等特点,是学生学会打球、学会比赛的快捷通道。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拟通过专题培训、开展活动、开设基地、组织比赛等途径,进一步推进三步球运动的普及开展。  关键词:三步球;特点;推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5-0042
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上,W教师上了一节水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课。一直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仓校长和往常一样欣然来到体育教学研讨课的现场。    一、我与校长的谈话    课结束后,坐在我身旁的校长饶有兴致地跟我谈起了这节体育课,接着谈起了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现将我与这位省小数特级教师,这位“外人”的一部分谈话过程,以及谈话中他表露的“外行思想”,和各位同仁一起分
摘 要:通过观课和课堂实践,笔者发现体育课堂其实可以从“问题”角度来完成解析,一个问题是一个教学点,多个问题(包括初始问题和生成性的问题)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串问题就可能架构好我们的一堂体育课。同时,本文归纳了“问题导学”在体育课堂应用的一般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指出的是用“问题”来服务课堂,并指向体育课堂身体练习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导学;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在校运会五子棋比赛中,因为一个迟到事件的妥善处理,引起了笔者对组织校园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及体育教师如何处理好班主任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五子棋比赛;迟到事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76-01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会五子棋比贾经过一段激烈厮杀,已经进入决赛阶段。突然,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带着本班三个孩子行色匆匆地赶到比
摘要:体育教学语言既有教师教的语言,又有学生学的语言。本文通过课例思考统筹“教”与“学”的语言,突出教学思路的层次性、教学手段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提高群体学生的乐学程度和个体学生的投入程度。  关键词:低段体育;教学语言;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5-0046-02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通常师生以多种语言形
一问:多年扎实的教科研功底,可以用“独具魅力的体育教育艺术家”来称呼您,请您简要概括下您的教育教学思想。  我的教学思想用一句话是很难表达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以我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感悟,我想那应该是: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用爱心培育心灵、用智慧启迪心扉,共同沐浴五彩阳光、享受快乐课堂,让体育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健康地陪伴一生。
摘 要:《十城市》第25届学校体育观摩研讨大会的核心内容是以“探索有效课堂,提升学生体质”为主题,组织了观摩展示16节课(其中小学7节、初中4节、高中5节),并进行现场评课。本文针对小学段一等奖获得者王晓江老师上的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课提出一些看法,以求与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十城市》;篮球课;评价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
摘 要:1994年北京市正式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至今从未中断;2007年中央7号文件下发以后,北京市按照“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思路稳步推进中考体育改革。文章以解读北京市2017年中考体育方案为切入点,通过对北京市中考体育发展历史的简单梳理,指出了中考体育“依法组织”的性质;通过对“一增加、两明确、两修订和两微调”的解释,明确了2017年北京市中考体育在组织管理和运动项目考试标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