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an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已成为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彩色化、宽银幕化以及立体音响的出现,杜比录音系统、数字多轨录音技术的运用,使电影音乐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不断涌现。可以说,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其主题的体现、个性的张扬、理念的传达都离不开电影音乐(包括主题曲、插曲等)。在当前高科技与传统民族艺术并存的社会,如果能做到把两者很好结合,使高科技影像与民族音乐组合成新的电影艺术作品,必将带来独有的魅力和表现力。影视创作中的音乐表达不是附属物品,而是决定影视成败的关键环节。从表达能力方面看,那些具有民族风格、个性独特的“民族风”影视音乐更能把电影的表现手法丰富化,起到渲染气氛、提高影视作品品位的效果。
  民族歌曲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影视是音画艺术,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比如,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引领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并且,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他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并迎合故事的不同风格、不同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内蒙古人民的胜利》中的音乐是民歌《蒙古牧歌》。反映内蒙古人民生活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用的也是蒙古民歌《敖包相会》,《草原上的人们》最感人的是影片中独特的爱情描写。勤劳的姑娘萨仁格娃奋不顾身地抓住了搞破坏的特务,心情舒畅地与情人桑布在敖包相会,唱起了这首优美的情歌,展现出内蒙古音乐委婉悠长的特点。悠扬舒缓的歌声和画面上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融为一体,可以说,是影片中那一曲荡气回肠的插曲《敖包相会》,让人们记住了草原和属于草原的那段忠贞的爱情故事,也永远地记住了《草原上的人们》。
  《红楼梦》的影视音乐是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原著,经过慎重选词和反复推敲,运用了隽永沉静的、令人遐思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为世人重新演绎了《红楼梦》。听到这些曲子,就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和思绪。由此可见,文学和音乐都是美的艺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探春远嫁这一集,“分骨肉”的乐曲,展现了探春精干大气却骨肉分离的空悲切,乐曲大起大落、委婉凄厉而动人心魄,体现了探春的悲愤,也是作者的悲愤。《红楼梦》中的诗词音乐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些优秀的词曲和旋律,都是来自心灵的倾诉,是音乐艺术最大的魅力!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改编自山东民歌。歌曲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三个乐段组成,三个乐段分别由三种不同的情感力度来表现。这和电影的主题和步调也是一致的,歌曲迎合战士的内心活动、敌人的丑态与紧张的场景。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改编自广西民歌。歌曲宛若一江春水,与充满诗情画意的桂林漓江山色水影和谐地融为一体,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唱出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体现了广西美丽的山水、刘三姐开朗热情的性格,一首民族歌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民族乐器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我国的民族乐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拉弦乐器、弹拔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每一种乐器都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而影视剧中一般都综合运用多种民族乐器,所以能表达出更丰富的情感。
  张艺谋的电影非常注重“民族风”音乐的使用,为其电影增色不少。如《英雄》为了体现主题的粗犷、沧桑、浪漫,强调北方大地的情怀,把二人转、内蒙古草原、戈壁沙漠音乐综合起来。《英雄》鼓声相间的“序曲”,宛转流露出二人转的曲调,配合着画面上骁勇善战的秦军排兵布阵,杀气腾腾的鼓声中,50名男低音合唱“风”这个字组成的“秦啸”震人心魄;当女主角刺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在沙漠中嚎啕痛哭时,这时配合“悲情沙漠”的音乐,把马头琴、二胡等乐器的祖先——古代秦弦子的音色还原,这时草原的浪漫和戈壁滩上的悲怆的感觉就出来了。在礼葬这场戏中,悲哀中蕴含着希望,为了表达这种苍凉、豪迈意味,音乐采用了内蒙古、东北等北方音乐元素。《英雄》的主体音乐是成功的,它带有极强的民族味道,使电影的主题思想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雍正王朝》的配乐是国产影视剧中比较优秀的,它同时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的最佳音乐奖。配器采用大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鼓、古筝、琴、笛子,既显得大气精致,又表现了细腻柔婉,恰如其分地衬托了影片情节,突出了帝王的霸气与将相的威武,如上朝、出征、凯旋等音乐篇章都比较成功。
  《红楼梦》中的音乐运用了大量民族乐器的语言,注重音乐的线条、色彩,这恰恰是民族乐器最擅长表现的。这部作品中,大量用到了古筝、古琴、琵琶、三弦这些乐器,比如表现刘姥姥的音乐使用的是三弦,可以展现出刘姥姥开朗、爽快的特点。古筝、古琴的运用,表现了“中和”、“淡和”之美,具有“清微淡远”的高雅气质。这与电视剧的整个自然景观相联系起来,突出了缠绵、哀怨、婉转的主题。
  我国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正是由于民族音乐色彩纷呈的特性与巨大的发掘潜力,使得如今的民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越来越受青睐,我们相信并期待民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于润洋.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刘书亮.电影艺术与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患者女40岁自幼斜视,要求行斜视手术而就诊.患者自幼双眼视力差、夜盲、右眼外斜,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双眼黄斑缺损而未治疗.无眼部外伤史、手术史,无全身病,无家族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妊娠期间感染史不详.查体:全身无异常,无指趾畸形.视力:右眼指数/10cm矫正不应,左眼0.06矫正不应.眼位:右眼注视不良.左眼注视,右眼外斜45°,左眼内斜10°.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无眼球震颤.注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