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诗对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启发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遇到的难题。教师寻找各种技巧、方法以期为学生的作文增光添彩,或是寻找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借鉴,这些方法固然好,但会挤占学生宝贵的时间。事实上,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书本以外的方法、技巧,立足课本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篇目,这些作品在思想感情、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章结构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教师都会仔细引导学生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可以说,课本中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写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中的古诗也具有同样的优势。但有的教师可能不同意这种观点:“我经常让学生背诵古诗,让他们有意识地把千古名句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当然,这也是一种借鉴,固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却大大低估了古诗的借鉴意义。或者说,这样并没有发挥古诗的真正价值。笔者从以下几点具体谈谈学生写作如何借鉴古诗。
  一、把握诗句内涵,化用诗句
  化用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是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之为己所用,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化用并不是简单地引用。取别人作品之形式,用自己之内容——旧瓶装新酒——才是化用的要义。
  人教版必修五中的《滕王阁序》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即是化用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滕王阁序》中还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一句,这是化用《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等等均是化用之作。化用前人诗句,另加上自己的情感,王勃以自己的妙笔书写出文学史上的绚烂篇章。
  古人写作尚且如此,为何我们不能“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呢?曾有学生在高三写了一篇回忆高中生活的文章,其中就化用孟浩然的《春晓》,其诗曰:“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诗篇保留原诗的基本形式,将“处处闻啼鸟”的优美环境换做“蚊子咬”的恶劣处境。“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紧紧围绕颔联“蚊子咬”而作。整首诗呈现的是求学路上,学子们所处的艰苦环境。诗句中透着幽默诙谐,但也生动形象地传达了高中生活的艰苦辛酸。这首化用之作成了整篇文章的亮点。
  二、巧用艺术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增添了文采,也增强了表现力,增添了韵味。我们就以诗歌中常见的两种手法为例谈谈它在写作方面的借鉴意义。
  1虚实结合
  诗人常常将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相结合,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抒发强烈的情感。
  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取了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以想象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的繁华热闹之景与现在“惟有鹧鸪飞”的凄凉之景相结合,对比之下,更显出现在的凄凉冷落,表现了作者无限的惋惜与感慨。作者虽然没有在字面中表现惋惜与感慨之情,但虚实结合的手法却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以“亲情”为主题的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教室外,狂风伴着暴雨肆虐着,我在温暖的教室里,此时,母亲的身影渐渐清晰:母亲啊!你是不是又迎着破晓,担着满满的菜筐徒步在前往集市的道路上。狂风中,你还是那一袭单衣吧!暴雨中,你的手里一定还是那把已经遮不住雨的破伞吧!”这一段落的成功之处在于:字面上主要体现“我”脑海中母亲背着菜筐在暴雨狂风中跋涉的场景,虽然没有情感的抒发,但是,现在“我”所处的温暖环境与想象中母亲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照,文字背后是“我”对母亲深深的担忧,从而增强了母子之情的抒发。
  2借景抒情
  古人常常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借用景物抒情,使情感更真切,更有意味。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登高》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萧杀之景表现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学生印象深刻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是借凄清悲凉之景抒发思乡之愁情的典范。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表情达意都是直抒胸臆,缺乏语言的张力与表现力。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以景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内心情感——借景抒情。同样是表现难过之情,“天,突然之间下起了瓢泼大雨,把我淋得通透,雨滴凶猛地拍打着我,直到我失去知觉”总比“我心里很难过”有表现力。“瓢泼大雨”暗指情绪的低落消沉,形象可感的雨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淋雨、雨滴的拍打极力烘托“我”此时的难过。这是典型的借客观自然环境抒发主观情感——借景抒情。
  三、借鉴炼字技巧,使语言灵动形象
  古人注重炼字,因此留下了贾岛“推敲”的佳话。“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对炼字的最好诠释。
  选修课本中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写出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得名于他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繁多,有声有色,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表现出来了。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炼字可以使语言灵动形象。要炼好字却不容易,需要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在精神,配以相应的手法。在一篇环境描写的小短文中,一位学生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乌云舞于长空”。学生写云,多以动词“飘”来修饰,“飘”字贴切,却失于千篇一律。“舞”字同样展现其动态感,同时展现了乌云的灵动,犹如精灵一般上下翩飞,更写出了乌云的变幻莫测。想来,学生想到“舞”字时,也是花了一番功夫吧。
  以上仅从诗歌的化用、手法、炼字等技巧方面探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课本当中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如借鉴古人的议论文写作,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是很好的讲解议论文写作的范文。课文的借鉴作用常常被大家忽视,我们过多地把目光放在了课堂外。现在我们必须做到回归课本、立足课本。也许,我们忽略的东西恰恰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236000)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利用他们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活用生活情境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而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面对人生的种种劳绩与苦难,
成都高新大源学校自2013学年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改革实践。六年来,合作学习激发了教育的活力,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阻碍了合作学习
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在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专业软件、沙盘教学及VBSE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结合学生校企合作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可爱的卡通人物、温馨的家庭场景、前卫的抽象派图片、引人入胜的风景……如珍珠般难得的画面,呈现在“华硕彩色光雕刻录大赛组委会”收到的光雕盘片上。8月20日.这场吸引了众
数字安全领域的全球领袖金雅拓2007年10月4日宣布.与远传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始亚洲首个基于SIM卡的移动非接触式近距离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试验。这次试验将于1
文章介绍了设备检修、消缺在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以下简称佳热厂)输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输煤设备日常巡检维护中有效监视、检测和诊断,统计分析输煤设备的
川芎嗪(Ligustrazine,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材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是川芎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主要有盐酸川芎嗪(TMPH)和磷酸川芎嗪(TMPP)两种。
在一次教研活动上,观课老师惊叹于肖培东老师思维的敏捷和牵引学生的老到。肖老师的课,充满了高超的实践智慧,带给老师们的是精神愉悦、技艺提升、专业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