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润湿性吸附材料的油水分离研究进展

来源 :应用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z_wk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超润湿性吸附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分析了超疏水超亲油材料、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或超亲水超疏油材料及转换润湿性的智能吸附材料的优缺点。经过对油水分离的操作方式、分离效率等方面的多方对比,提出了特殊润湿性吸附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存在的不足、改进方向和展望。
其他文献
以糌粑为原料,研究了糌粑改性絮凝剂的制备以及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絮凝作用。从制备时间、改性剂用量、制备温度探讨了改性絮凝剂制备条件;从絮凝作用时间、絮凝浓度、作用温度、水样初始pH方面,探讨了改性絮凝剂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55℃恒温反应3 h,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糌粑质量比为0.15;絮凝剂作用的最佳条件为:絮凝浓度10~20 mg/L,作用温度≤50℃,水样初始pH≥5,处理后的模拟水样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透光率最高可达99%。
利用环糊精(CD)对疏水基团的包合作用,在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过程中向溶剂中加入环糊精,加快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速度。当环糊精与疏水基团摩尔比(CD∶[H])≤1,随CD∶[H]增大,溶解时间大幅下降。当CD∶[H]=10时,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缩短至与聚丙烯酰胺相当。流变学结果证明,环糊精通过包合作用破坏疏水基团的缔合结构,大幅缩短缔合聚合物解缠结时间来加速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速度。
利用类电芬顿处理含铬废水。以TiO2/石墨复合材料(TiO2/C)修饰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当外加电压为-0.4 V时,对铬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含铬废水中总铬的去除率为92.4%,TOC的去除率为63.6%。通过对实验前后工作电极比对研究,证实了TiO2/C在类电芬顿处理含铬废水中的优越的性能,建立了类电芬顿与絮凝耦合体系,实现了铬和有机物同步去除。
针对钴阻挡层化学机械抛光(CMP)中,Cu、Co、TEOS等多种异质材料去除速率选择性差,采用络合剂柠檬酸钾配制多层铜布线钴阻挡层抛光液,研究了柠檬酸钾含量对Cu、Co、TEOS去除速率及选择性的影响,并在钴阻挡层图形片上进行了平坦化验证。结果表明,柠檬酸钾能够有效地提高Cu、Co、TEOS三者的去除速率,当磨料为5%(质量分数),H 2O2为5 mL/L,TT-LTK为0.5 mL/L,柠檬酸钾为30 mmol/L,pH=10时,铜、钴、TEOS的去除速率分别达到216,530,4
以嵌段共聚物P188为模板,以焦磷酸铈钠为载体,制备钒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VOx/焦磷酸铈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TEM、XPS和H2-TPR等进行表征,并把材料应用于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600℃条件下,丙烷转化率达41.57%,丙烯选择性78.06%,产率高达32.45%。优良的催化效能主要归因于焦磷酸铈钠、钒氧化物和钠物种的协同效应。
选取聚氨酯、纳米SiO2、稀释剂三种改性剂复合改性环氧树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以三种改性剂掺量为自变量,拉伸强度为响应值,对三种改性剂的最佳掺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三种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11%聚氨酯+3.02%纳米SiO 2+4.47%稀释剂,在此条件下,拉伸强度为35.85 MPa,模型预测拉伸强度为33.94 MPa,绝对偏差为1.91 MPa,表明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此外,PU掺量与纳米SiO2
综述了二氟硅烯的研究进展,对二氟硅烯的制备、检测、理论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总结,简要阐述了二氟硅烯的制备及在等离子体领域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二氟硅烯的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二氟硅烯理论计算取得的研究进展、二氟硅烯在无机/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二氟硅烯在制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板栗刺壳为前驱体,高铁酸钾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得到板栗壳生物炭,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借助XRD、FTIR、XPS、FESEM等表征手段发现其表面具有较为发达的孔隙结构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该材料对水中Cr(Ⅵ)的吸附作用发现,pH为2.5时其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效果,90 min可达到最终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属于快速吸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材料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61.312 mg/g,其吸附机理类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模型。
研究以典型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材料,采用限氧升温法在200,450℃下分别热解2,6 h制备4种生物炭,基于对4种生物炭元素组成和表面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制备条件下生物炭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4种花生壳生物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C>O>H>N,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碳元素含量显著增高,氢、氧、氮3种元素的含量明显下降,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且极性减弱,而热解时间对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花生壳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和微孔孔容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绿萝花多酚工艺进行优化,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为自变量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绿萝花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8 MPa,萃取温度为50.4℃,夹带剂为67%乙醇(体积分率)的水溶液。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达(11.015±0.15)mg/g,与理论值误差为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