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早产儿共26例,均于出生12小时内入院。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Ⅱ级以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以下两组,两组间孕周、出生体重、HMD分期经统计学显示有可比性。
对照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孕周30~35周,出生体重1250~2450g,入院日龄0.5~10小时。胸部X线诊断HMDⅣ期1例,Ⅲ期5例,Ⅱ期4例。因家属经济困难,不同意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故给给予鼻导管(吸氧浓度60%~80%)或面罩吸氧浓度40%~60%,以及其他支持对症治疗。
HFJV组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孕周29~34周,出生体重800~2200g,入院日龄0.5~11小时,胸部X线HMDⅣ期3例,Ⅲ期7例,Ⅱ期6例,入院后经家属同意给予HFJV治疗,同时给予其他支持对症用药。
一般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每天监测血气分析,分别于入院当时及治疗后72小时查X线胸片和头颅CT进行比较,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同时给予常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各脏器功能治疗。
HFJV治疗参数:TKR-400A电脑婴幼儿高频喷射呼吸机,通气频率(VF)30~150次/分,工作压力(△P)0~0.06mPa,给氧浓度(FiO2)40%~60%,吸气时间(I)∶呼气时间(E)=1∶1.5。参数调节据监测血气分析而定。
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均以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种不同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经治疗后,HFJV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等症状很快消失,血SaO2、PaO2、PaO2/FiO2、pH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呼衰得以纠正。而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仍有呼吸困难、呻吟、发绀,治疗后72小时血SaO2、PaO2、pH值、PaCO2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效果不佳。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胸部X线片的对比:HFJV组治疗后X线分期为正常4例,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2例,Ⅳ期1例;对照组治疗后X线分期为:正常1例,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经统计学处理可见HFJV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
临床转归:两组患儿中,治愈16例(64.1%),死亡5例(17.8%),放弃治疗5例(17.8%);其中HFJV组中治愈12例,死亡2例,放弃2例,治愈率为75%;对照组中,治愈4例死亡3例,放弃3例,治愈率50%。
讨 论
HMD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呼气末功能残气量(FRC)明显减少,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应用呼吸机治疗,通过高压气流驱动,无论在吸气相或呼气相患儿的气道内均有气流持续流动,防止肺泡萎陷,并迅速将呼出的CO2带走,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目前主张用高频喷射通气,是一种小潮气量通气方法,在气道开放状态下,利用高压气源(氧气),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将混合后的气体有节律地喷入气道使肺泡直接通气,均匀膨胀,肺内气体交换更加迅速、有效,加速促进肺血的氧合,改善缺氧,加速二氧化碳排出,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存机会。同时由于HFJV可在较低的氧浓度和压力条件下,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避免肺气压伤,避免高浓度氧所致慢性肺损伤,及液晶状体纤维增生。有关资料表明,用HFJV治疗可提高NRDS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本组资料证明,用HFJV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通气换气功能,稳定呼吸,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改善愈后,值得注意的是高频喷射通气治疗HMD,并不能减低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因此要求我们恰当选择治疗时机,防止胎龄过小、极低体重儿、出生时窒息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350-354.
2 王莹.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RDS临床观察.新生儿学杂志,2004,19(4):145-151.
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早产儿共26例,均于出生12小时内入院。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Ⅱ级以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以下两组,两组间孕周、出生体重、HMD分期经统计学显示有可比性。
对照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孕周30~35周,出生体重1250~2450g,入院日龄0.5~10小时。胸部X线诊断HMDⅣ期1例,Ⅲ期5例,Ⅱ期4例。因家属经济困难,不同意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故给给予鼻导管(吸氧浓度60%~80%)或面罩吸氧浓度40%~60%,以及其他支持对症治疗。
HFJV组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孕周29~34周,出生体重800~2200g,入院日龄0.5~11小时,胸部X线HMDⅣ期3例,Ⅲ期7例,Ⅱ期6例,入院后经家属同意给予HFJV治疗,同时给予其他支持对症用药。
一般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每天监测血气分析,分别于入院当时及治疗后72小时查X线胸片和头颅CT进行比较,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同时给予常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各脏器功能治疗。
HFJV治疗参数:TKR-400A电脑婴幼儿高频喷射呼吸机,通气频率(VF)30~150次/分,工作压力(△P)0~0.06mPa,给氧浓度(FiO2)40%~60%,吸气时间(I)∶呼气时间(E)=1∶1.5。参数调节据监测血气分析而定。
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均以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种不同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经治疗后,HFJV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等症状很快消失,血SaO2、PaO2、PaO2/FiO2、pH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呼衰得以纠正。而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仍有呼吸困难、呻吟、发绀,治疗后72小时血SaO2、PaO2、pH值、PaCO2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效果不佳。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胸部X线片的对比:HFJV组治疗后X线分期为正常4例,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2例,Ⅳ期1例;对照组治疗后X线分期为:正常1例,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经统计学处理可见HFJV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
临床转归:两组患儿中,治愈16例(64.1%),死亡5例(17.8%),放弃治疗5例(17.8%);其中HFJV组中治愈12例,死亡2例,放弃2例,治愈率为75%;对照组中,治愈4例死亡3例,放弃3例,治愈率50%。
讨 论
HMD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呼气末功能残气量(FRC)明显减少,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应用呼吸机治疗,通过高压气流驱动,无论在吸气相或呼气相患儿的气道内均有气流持续流动,防止肺泡萎陷,并迅速将呼出的CO2带走,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目前主张用高频喷射通气,是一种小潮气量通气方法,在气道开放状态下,利用高压气源(氧气),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将混合后的气体有节律地喷入气道使肺泡直接通气,均匀膨胀,肺内气体交换更加迅速、有效,加速促进肺血的氧合,改善缺氧,加速二氧化碳排出,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存机会。同时由于HFJV可在较低的氧浓度和压力条件下,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避免肺气压伤,避免高浓度氧所致慢性肺损伤,及液晶状体纤维增生。有关资料表明,用HFJV治疗可提高NRDS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本组资料证明,用HFJV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通气换气功能,稳定呼吸,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改善愈后,值得注意的是高频喷射通气治疗HMD,并不能减低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因此要求我们恰当选择治疗时机,防止胎龄过小、极低体重儿、出生时窒息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350-354.
2 王莹.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RDS临床观察.新生儿学杂志,2004,19(4):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