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怎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全面推广已近贵州四载,新课改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化学教师该如何达成《课标》之目标要求?本文将籍此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肤浅认识。
  一、切实把握新课标,利用一切可用素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也应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学。而阅读正是学生自学的主要方法。
  我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说:“一个不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是人类世界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21世纪教学的核心是学会学习,阅读能力是 “学会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17世纪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中学生正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和辩证思维能力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因此,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衣、食、住、行等)最熟悉的物质和生活现象进行科学地整合,使学生建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变化的永恒性”观点,其次应注重结合相关素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利用“碳燃烧时氧气的量不同,导致其生成物不同”的事实使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利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利用“燃烧和爆炸的利与弊”、“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塑料的使用”、“化学元素及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从而知道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体自身的健康,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三、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自然科学,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其制备、存在和用途。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步使学生建立“从宏观来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来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观念。化学微观想象能力就是对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微观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最大限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游戏等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比喻、分析、推理、定义,借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时,比喻为将该班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因为分组(化学反应)前后,每个学生(原子种类)不变,学生人数(原子个数)不增减,学生体重(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分组(化学反应)前后学生的体重之和(由这些原子构成的各物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再如学生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就比喻:假期中有几位同学要出去旅游,甲组同学各有1800元,乙组同学各有1000元,丙组同学各有500元,丁组同学各有120元,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且各自玩得尽兴,你们觉得他们旅游的区域相同吗?哪组同学出行的距离最远,哪组同学出行的距离最近?如此比喻,绝大多数学生就理解了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
  四、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新《课程》标准一改以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根据这一要求,本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并积极创造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好实验教学。利用教师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学会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也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本人尤其注重对探究性实验活动的组织实施,根据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假设与猜想——实验与事实——结论与解释——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的六大基本环节,首先经过老师的启发或由学生独立地从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根据原有知识和经验作符合逻辑的猜想或假设,然后针针探究实验目的组织、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具体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对实验作相应结论和合理解释,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等形式明确地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活动探究帮助学生提高了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养成了学生科学的态度的价值观。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从注重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到分析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好。从近年来的各项调查研究可以获知,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常会令他们无所适从。当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愉快地投入高中的知识学习中。  一、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的
阅读是通过大量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要通过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着眼于社会发展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要通过大量了解内容或
语文是中华民族国语的基础,是我们学会文字表达的工具,也是我们认识世界、面向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开始我以为语文不用学,谁不会说中国话?在学习中,我开始认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我在语文课中,不仅学到了写作、阅读、分析,好学到了很多道理。不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味地教给学生实用知识,就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干活的机器。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文学是人类思想的营养剂,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不懂文学的
小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训练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数学考试的重点之一。抓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学的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具体实际,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如何改进小学应用题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题教学的
摘 要: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以自己从事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
课业负担过重是目前中小学学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新课标的不断改进,似乎是减负增效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在实践中,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并未能将改革的宗旨落到实处。然而问题在于,在减负的前提下,如何增效,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完美统一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六步”教学,为学生学习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