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悲剧之何龙成模式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公正的法律,也许在某一时刻也无法诠释出人性的难以抉择
  我们始终相信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媒体,所有关于弱势群体、底层群众生活状态的线索,都是具备新闻价值的。对于他们而言,民生,是一个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所以往往在暴力犯罪中,我们更能体会那种生死欲罢不能的痛苦。仍然是莎士比亚那个古老的问题: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情有可原,法无可恕”这八个字,用在陕西老汉何龙成身上再合适不过。
  今年10月,《方圆》编辑部策划了一期主题为“司法人性化”的封面,按照分工,我前往陕西勉县采写回来了一篇稿件,标题为《何龙成的罪与罚》。文章讲述了在一个困难的农村家庭中,由于无力救治疾病,朴实、憨厚的丈夫为了彻底结束老伴的病痛,最终为病妻服用超量的安眠药的故事。
  案情本身并不复杂,但报道完这个之前从未遇到过的特殊杀人案后,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主人公何龙成对老伴“因爱而痛下杀手”的做法令人揪心。采访过程中,我能深深感觉到主人公内心的纠结——“是看着老伴在病痛中挣扎,还是帮其结束生命远离折磨?”
  何龙成选择了后者,同时也把难题抛给了司法机关。
  
  司法难题
  采访时,公诉人的一句话至今仍留给我深刻的印象:“案子办完后,我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是何龙成错了,还是我们的法律出了问题?”
  何龙成药杀妻子一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他所在的褒城镇红星村几百村民以村委会的名义,联名上书司法机关,请求对其法外开恩。司法机关没有想到,身陷囹圄的何龙成本人更是感到“意外”。
  何龙成的情况的确有些特殊。妻子徐桂琴患类风湿十几年,由于病情的恶化,四肢不能动弹,睡在床上只有脑袋能动,纯粹的“木偶人”。由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何龙成每日为老伴接屎接尿,喂饭擦身。
  更要命的是,每次发病,徐桂琴都得疼上半个小时,老伴那种发自骨子里的“娘啊”、“娘啊”痛苦惨叫,强烈冲击和折磨着何龙成的内心。老伴的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最终的结果会被痛死,而为了治病,何龙成一家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儿子也被迫辍学,命运最终压垮了这个贫困的家庭。
  案子到了检察院后,办案人员感到很棘手——“诉还是不诉?”
  何龙成已经构成犯罪,但其主观恶性又与普通杀人案有重大区别,何龙成的目的是为了结束妻子痛苦,其内心是非常无奈的,他并不愿意杀妻。
  之前,在我国有一些助人“安乐死”的案例,法院判了无罪或缓刑。
  “最终,我们还是决定起诉这个案子,因为当前国家并没有认可‘安乐死’合法化,像何龙成这样家庭情况的例子在中国农村还有很多,如果不起诉,社会效果不好。人的生命权,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非法剥夺。”勉县主管公诉的副检察长李剑民曾向我透露,如果不起诉,等于司法在变相鼓励和提倡何龙成的行为。
  不过,司法机关并非不近人情,检察机关最终认定何龙成“情节较轻”,并积极与法院沟通,发表了“三年以上四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建议,何龙成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三年。
  
  “安乐死”的争议
  采访何龙成本人的过程是艰难的,到达陕西后,我才得知由于何龙成服判,未提出上诉,已从看守所转往监狱。监狱作为关押服刑犯的重要场所,一般人进不去,遑论采访。
  后来,在当地司法机关协调下,我和有关办案人员跟狱方做了大量工作,才得以见到何龙成。
  采访快结束之际,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何龙成几乎不假思索,让我有些吃惊,“我觉得我这么做,是问心无愧的,老伴在九泉之下是不会怪我的,我不想让她再受罪了。我觉得没有做错,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这样做,正是爱一个人,才会这样做,尽管这样做是违法的。”
  在我看来,何龙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他还是会为病妻服用超量的安眠药,以结束其痛苦,这种答案让人深思。
  文章在《方圆》杂志刊登后,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等网站从正义网进行了转载。新浪网上,多名网友看完文章后进行了评论,大部分网友认为何龙成值得同情,有网友甚至赞同何龙成的做法,直呼“法院应判何龙成无罪”。在凤凰网“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设置里,161名网友看完该文表示“难过”,31人表示“同情”,14人表示“愤怒”。
  而在现实中,陕西当地多数的居民对何龙成的做法也表示了怜悯和同情,这一点记者在采访中深有体会。
  何龙成案背后,无疑折射出了一个游走道德与法理边缘的千古难题——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大意指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使其无痛苦地死去。
  关于“安乐死”,争论由来已久,但一直未有定论。有专家形象地把安乐死比喻为“一个沉重的伦理难题,一个繁杂的法律难题,更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医学难题”。
  荷兰是世界上首次成功为安乐死立法的国家。2001年4月,荷兰议会通过了默认安乐死的法案。据了解,现在荷兰每年大约有2.5万人选择安乐死。
  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里,安乐死并未获得通过和认可。
  能否对极端痛苦的重病患者实施安乐死,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对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支持者认为:安乐死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表明了人们对自身价值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作为人,有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权利,可以对自己的死亡掌握主动权,安乐死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在不违背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对生命的特殊处分方式。实施安乐死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在医学已回天乏术的情况下去消耗生命,让病人家属在探望、护理和抢救中消耗精力、财力,并遭受极大的感情煎熬,这是一种过分的要求。”
  而反对者也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生命是神圣的和至高无上的,医学伦理要求医生,必须尽一切可能救助病人的生命,各国法律、道德、舆论和风俗习惯,对痴呆、严重畸形、伤残甚至各种濒临死亡的人普遍采取极其宽容的态度,这是人道主义精神在全人类中普及的体现。人类只有从尊重最弱的人做起,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不能简单地把个人尊严和个人自由扩大到可以剥夺病危患者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一定的价值,都是人类的一分子。社会对每个人不仅有安置的权力,也有保护的义务。对那些被认为是社会负担的患者进行救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职责,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究竟是何龙成错了,还是我们的法律出了问题?”这句话反复萦绕在耳边。可以想象,关于“安乐死”的故事和争论还将延续,这也是公正的法律未必能给出的答案。作为一名关注过“安乐死”的记者,我希望“何龙成式”的悲剧会越来越少。
其他文献
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再到杂文小说,文学一直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革,不曾消亡,亦不会消亡。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有人质疑文学能否一直存在。我坚信它是不亡的。文学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窗户,折射了人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只要人类的情感、思想还在,文学就不会被埋葬在历史长河中。  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会引起对于“娱乐将取代文学”的深刻担忧,但这种担忧完全没必要。娱乐绝不可能将文
热点新闻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正式开启我国首次天外采样之旅。12月2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采集了约2千克月壤,并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12月17日,经历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带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成功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不负众望,实现了
韩料盯着那篇课文很久了。她的视线逐渐模糊,眼前一行字变成了三行。等她发觉自己神游时,脑袋早就碰上书本了。她郁闷地叹了口气,摘下眼镜,按了按高度近视的眼球———她认为这么做有益于保护视力。  这么长的课文她没背下来多少,只好从头再读,读几遍再背。反复几遍后总算勉强背完一大半,她懒得再背,合上书,从书包里掏出厚厚的日记本。  6月14日晴转多云  天气很闷,估计明天要下雨。  她在日记本上写了两行字,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八旬教授终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教授楼凤昌。此次,他荣获了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一奖项的获得,与楼凤昌的潜心科研分不开。从1987年起,楼凤昌便将自己的全部心思投入银杏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事业中。他常常在逛公园时采摘
轰轰烈烈的伏羊节盛大开幕,我们将进行为期三十天的狂欢。  对于一切节日,落到实处的,大多是火热的吃食。一入伏,彭祖庙堂前的香火一起,淮海人的伏羊节便开始了。  作为淮海人,我深知伏天烹羊的乐趣与舒爽。没有什么能阻挡淮海人对“烹羊煮酒”的热望与行动。三伏天里,以淮海为“根据地”的苏鲁豫皖交会地,九百万人能吃掉近百万只羊。南京人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一只鸭子可以飞出南京。”那么,进入盛夏———没有一只羊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东周列国兵燹未绝,刀光剑影中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景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浸润着历史的气息,泅渡岁月的长河,鲍叔———牵连着霸王伟业和相国雄才的智者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开门见山从历史上的东周列国写起,自然引入正题,简洁明快。)  韩愈尝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若是一日
做人就是做良心  1  做人就是做良心,  心窝里装满人民。  知冷知热地伸出手,  你就是一朵云。  好人啊都是最亲的人,  好人啊都是善良的人,  一辈子吃苦受累不图个啥,  因为咱有良心——  良心千斤重啊,  做人怎能昧良心?  良心是我们做人的本,  举头三尺的神!  2  做人就是做良心,  骨子里为了人民。  蹑手蹑脚地打开门,  我就是一朵云。  好人啊从来都把一双手握紧,  好人
题目  根据下列材料,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抱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能把单个儿力量联结成稳定强大的整体。有人认为抱团能突破个体局限,有人则不以为然……不同的抱团,关乎人情,关乎人性,关乎文化。题目解析  这是一则概念类的写作材料。材料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点出了核心词“抱团”及其基本含义;第二句讲的是人们对“抱团”的不同看法;第三句则引导大家深入“人情”“人性”等
一篇议论文立意再上乘、思维再深刻,如若缺少一个明晰流畅的结构形式来表现,文章的说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那么,除了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三种基本的结构形式,我们还可以建构哪些议论文结构模型呢?其实,作文的命题形式本身就提示着写作思路,离开命题去构思成文无异于缘木求鱼,难免事倍功半。根据议论文不同的命题形式,我们总结了三套新型的结构模型,以指导学生快速构思,最终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单一概念型作文
题目  智能手机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浮躁、亲情疏远、影响健康等问题。然而,智能手机只是一种工具,工具的作用发挥得怎样,实际上更多地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做出判断。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直接对材料进行分析,围绕材料的内容进行问题的挖掘、原因的剖析和见解的阐述。需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