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令很多体育教师犯难,恰当的教学语言技巧可以振奋心理,迅速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学生通过来自教师发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自觉激发起坐训练的内驱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仰卧起坐 语言 技巧 激发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3-01
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是运动动机的最佳组成部分,而现代中学生情感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心强。在意志品质上表现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和成绩的煎熬。因此,在一分钟仰卧起坐练习上往往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胆小、易变、怕别人嘲笑等心理特征。但同时具有活泼、好动、渴望成功、可塑性强等特点。为此,从端正学生运动的动机出发,合理运用课堂语言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觉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练习的积极性,而要做好这一切,语言就是师生间最好的交流工具。
一、利用语言美化课堂氛围
体育教师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专门人才。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贯穿在整个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最基本关系,任何一方面的活动都是以另一方面为条件。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让敬佩你的学生听到带有出于好意的“善言”、“恶语”,能振奋心理,激发内能,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练习中,提出经过一定的努力和一定时间的练习能够达到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生能及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如某个动作由不掌握到做得较好等。只有通过体育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
作为教师,应尽心教会学生正确的整体动作,在教学初期,用相对标准的、“高速”的起坐,震慑学生的视觉,用精炼的话语将动作诠释清晰,冲击学生的听觉,让学生从此对你产生由衷的敬佩,从而产生运动的热情和对动作的模仿热情,还应适时强调起坐成绩关乎到体育考试的成绩,继而影响升学的总成绩,让学生对一分钟仰卧起坐训练不敢怠慢,产生认真练习的运动冲动。
二、运用有效的言语实施教学
1.正面语言:“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等正面激励的话语,适用于听话、喜听表扬的好学生,但说此类话时,应表示出一幅郑重其事的样子,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激励的诚恳。
2.侧面语言:“他的动作如果那样做应该更好。”、“你的好朋友XX做得怎样?”等,将教学纠错的对象明显地转移到第三者,把动作欠缺处从侧面自然地展示到受教育者的眼中,让他有主动纠错的冲动。用此法时,要装作旁若无人,把受教育的对象当作评论同伴。
3.激将语言:“XX好像做的很潇洒,你与他比起来……哎”“你能赢他吗?”等激发学生迫切对比的话语,适用于有一定基础能力,但无激情、无斗志、不愿表现自我、几乎无成就感的学生,在说时尽量表示出幽默感,不伤害学生的心理。
三、利用外围条件结合语言技巧深化教学
对教学内容中情感的认同、改造而形成的主体信息,通过学生内化教师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拥抱人生的人格力量,在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中求得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的成功。
1.友情语言激励效应:适用那些较听朋友劝告,顾及集体荣誉的学生,但必须找准其真正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走近学生,促成学生间的相互激励显得自然、不刻意。
2.默比语言激励效应:将自己以往的教学成果展示给现任学生,最好在适当的时候,请他们较熟悉的往届生亲自展示后,只需要对他们给予期盼的眼神或说“你们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像他一样达到预期的目标。”激发学生自信,形成学生间暗地里“较劲”,极大激发运动自觉性。但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师有信任的基础上,而教师则应做到把教学成果实事求是、清晰、具体的进行展示,不得夸大。
四、适量使用肢体语言激励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的“皮格尔马利翁”效应是暗示人的情感和观念,在本质上是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肢体语言是暗示一种,证明一个人在受到别人语言评价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被评价者对自己的看法,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区别对待学生,不研究语言的技巧和多面性,就会导致负效应发生。如果这种融通和理解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他们就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和训练,且这种效应能长时期地持续下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
1.肢体语言就是非语言交际或暗示的一种。在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除了精心备课、语言幽默、富有逻辑以外,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2.适度夸张的肢体语言技巧:比如在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比赛时,稍增时间,适度夸张地利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给予褒奖,但又不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假时”的状态下得到的好成绩,暂时性的“提升”成绩,让学生在你的训练下能迅速提高运动能力,激发身体的潜力。
3.故意数错的肢体语言技巧:用肢体做出故意走神样,“否定”学生的瞬间好成绩,抓住学生急于将好成绩让教师知晓的迫切心理,激发学生斗志,要求学生重新向你展示他再次运动的能力,巩固他的运动能力。
通过上述有效的课堂语言技巧的合理运用,笔者收获了喜人的教学成果。2009~2011年,所带班级的学生在一分钟仰卧起坐考试中,每届学生的平均起坐成绩都能超过65个/每分钟,而他们大多是从每分钟30~40个左右开始练习的,经过短短几个月的针对性训练,就能达到如此佳绩,除了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外,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中多角度地运用课堂语言技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收获颇丰,所以,有爱、有激励,教育才有效果,在教师爱学生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技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将仰卧起坐教学活动演绎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曼殊 《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394页。
[2]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80页。
[3]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版。
【关键词】仰卧起坐 语言 技巧 激发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3-01
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是运动动机的最佳组成部分,而现代中学生情感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心强。在意志品质上表现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和成绩的煎熬。因此,在一分钟仰卧起坐练习上往往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胆小、易变、怕别人嘲笑等心理特征。但同时具有活泼、好动、渴望成功、可塑性强等特点。为此,从端正学生运动的动机出发,合理运用课堂语言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觉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练习的积极性,而要做好这一切,语言就是师生间最好的交流工具。
一、利用语言美化课堂氛围
体育教师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专门人才。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贯穿在整个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最基本关系,任何一方面的活动都是以另一方面为条件。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让敬佩你的学生听到带有出于好意的“善言”、“恶语”,能振奋心理,激发内能,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练习中,提出经过一定的努力和一定时间的练习能够达到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生能及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如某个动作由不掌握到做得较好等。只有通过体育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
作为教师,应尽心教会学生正确的整体动作,在教学初期,用相对标准的、“高速”的起坐,震慑学生的视觉,用精炼的话语将动作诠释清晰,冲击学生的听觉,让学生从此对你产生由衷的敬佩,从而产生运动的热情和对动作的模仿热情,还应适时强调起坐成绩关乎到体育考试的成绩,继而影响升学的总成绩,让学生对一分钟仰卧起坐训练不敢怠慢,产生认真练习的运动冲动。
二、运用有效的言语实施教学
1.正面语言:“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等正面激励的话语,适用于听话、喜听表扬的好学生,但说此类话时,应表示出一幅郑重其事的样子,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激励的诚恳。
2.侧面语言:“他的动作如果那样做应该更好。”、“你的好朋友XX做得怎样?”等,将教学纠错的对象明显地转移到第三者,把动作欠缺处从侧面自然地展示到受教育者的眼中,让他有主动纠错的冲动。用此法时,要装作旁若无人,把受教育的对象当作评论同伴。
3.激将语言:“XX好像做的很潇洒,你与他比起来……哎”“你能赢他吗?”等激发学生迫切对比的话语,适用于有一定基础能力,但无激情、无斗志、不愿表现自我、几乎无成就感的学生,在说时尽量表示出幽默感,不伤害学生的心理。
三、利用外围条件结合语言技巧深化教学
对教学内容中情感的认同、改造而形成的主体信息,通过学生内化教师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拥抱人生的人格力量,在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中求得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的成功。
1.友情语言激励效应:适用那些较听朋友劝告,顾及集体荣誉的学生,但必须找准其真正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走近学生,促成学生间的相互激励显得自然、不刻意。
2.默比语言激励效应:将自己以往的教学成果展示给现任学生,最好在适当的时候,请他们较熟悉的往届生亲自展示后,只需要对他们给予期盼的眼神或说“你们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像他一样达到预期的目标。”激发学生自信,形成学生间暗地里“较劲”,极大激发运动自觉性。但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师有信任的基础上,而教师则应做到把教学成果实事求是、清晰、具体的进行展示,不得夸大。
四、适量使用肢体语言激励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的“皮格尔马利翁”效应是暗示人的情感和观念,在本质上是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肢体语言是暗示一种,证明一个人在受到别人语言评价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被评价者对自己的看法,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区别对待学生,不研究语言的技巧和多面性,就会导致负效应发生。如果这种融通和理解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他们就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和训练,且这种效应能长时期地持续下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
1.肢体语言就是非语言交际或暗示的一种。在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除了精心备课、语言幽默、富有逻辑以外,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2.适度夸张的肢体语言技巧:比如在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比赛时,稍增时间,适度夸张地利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给予褒奖,但又不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假时”的状态下得到的好成绩,暂时性的“提升”成绩,让学生在你的训练下能迅速提高运动能力,激发身体的潜力。
3.故意数错的肢体语言技巧:用肢体做出故意走神样,“否定”学生的瞬间好成绩,抓住学生急于将好成绩让教师知晓的迫切心理,激发学生斗志,要求学生重新向你展示他再次运动的能力,巩固他的运动能力。
通过上述有效的课堂语言技巧的合理运用,笔者收获了喜人的教学成果。2009~2011年,所带班级的学生在一分钟仰卧起坐考试中,每届学生的平均起坐成绩都能超过65个/每分钟,而他们大多是从每分钟30~40个左右开始练习的,经过短短几个月的针对性训练,就能达到如此佳绩,除了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外,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中多角度地运用课堂语言技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收获颇丰,所以,有爱、有激励,教育才有效果,在教师爱学生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技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将仰卧起坐教学活动演绎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曼殊 《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394页。
[2]体育理论教材编写组《体育理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80页。
[3]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