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赏啊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1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单能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一种“审美体验”。王元骧在《文学原理》中也如是说:“文学与其他反映活动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审美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缺少了“沉思静读”“品词读句”“批注书写”等环节,因此学生往往难以获得阅读的审美体验,阅读能力、语文素养也难以建构提升,个性品质和创造潜能也难以发展强化。分析原因主要在于:
  一、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剥夺学生阅读的时间
  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靠多做练习来提升的,于是往往为了追赶进度,压缩语文阅读课的时间,预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学生成了做作业的工具,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每一篇文章到底美在哪里,阅读教学课俨然成了阅读技术训练课。因此学生普遍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难以有自己的积累感悟。这种教学使原本充满魅力与人情味的语文阅读美感荡然无存。
  二、喧宾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一类语文老师觉得自己走过的路比学生走过的桥还多,所以在课堂中俨然一副老学究的形象,恨不得把自己毕生所看的书、对作品的理解一字不落地教给自己的学生;也有一类老师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在课堂教学中夸夸其谈,整节课差不多成了自己的“魅力展示课”。殊不知,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只是成了被动接受的储物袋,能否容纳尚且成问题,又遑论“审美体验”呢?
  三、为了追求高分,抹杀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可以说都是人类优秀语言的沉淀,是经过思维过滤后精神思想的再现。但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老师为了避免所谓的“误人子弟”, 达到考试高分这个目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考点把一篇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细细地“咀嚼”后全盘“喂”给学生,这样不仅使文章全无美感可言,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语文阅读课现状,我想到了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一书末尾写的一段话:“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其实我们的阅读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对此,我对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慢读
  现在很少有学生会为一篇文章而动容,当教师沉醉在文章中思绪飞扬时,我们的学生往往还游走在文本之外,任凭教师怎样启发、引导也无动于衷。于是很多老师会感慨,现在的学生过于理性,缺乏感情。其实这怎么能怪学生呢?学生在上课之前,往往没有认真地读过课文(其实是没有时间读课文),即使读也是趁着老师预留的时间非常粗略地过一遍,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文本,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觉得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首先应该要放慢脚步,保证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阅读”,走进文本,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慢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提出建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与文本发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各种感受,与文本同步。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在短时期内使教学进度变慢,但效果却是不容忽视的。
  二、慢品
  阅读应有独立自由的思想来感悟文章内容。语文阅读本身的任务就是对语言的玩味和感悟,而每一个个体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西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教师也要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独立的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品味文章内容,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慢品”。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品读教学,不同美感的精彩片段、句子或词语,需要用不同的品读方法,只有让学生细细品味作品中的语言之美,才能形成初步的语言鉴赏能力,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慢品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放慢脚步,让学生抓住融汇作者情感、具有作者独到感受的词句进行细细品析。譬如品析朱自清《背影》中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如果仅仅抓住外貌、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的特征肯定是不够的,一定要深入到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当时的情感深入品析,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融入文本,获得内心深处的感触。
  其次在品析文章内容时,一定要揣摩语言中的深层次含义,放慢脚步叩问文章的弦外之音。
  《孔乙己》一文中写道:“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这一段的表层意思很明确,孔乙己长久没来酒店,他还欠酒店十九个钱;但深层含义却很丰富,我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长久没来了和十九个钱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结合上下文分析讨论,得出了至少这样几层意思:(1)孔乙己只在掌柜算账的时候才被想起,而且是由“十九个钱”才引起的,可见,孔乙己在掌柜眼中就值十九个钱。(2)掌柜一提到孔乙己就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看出掌柜是个冷酷势利、唯利是图的人,他待人处世的标尺只是钱。(3)“我”在掌柜的提醒下才想起了孔乙己,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可见孔乙己地位确实非常低下,在社会上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经历了课堂讨论,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而这一系列的品读过程,如果离开了“慢”,那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三、慢思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想还不得不提一下伊瑟尔的“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是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通过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也变得空灵和鲜活。这种体验的获得,也离不开一个“慢”字。学生只有在充分阅读的前提下,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才有可能有此体验。比如教学鲁迅的《故乡》: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教师趁机发问:闰土为什么摇头?他究竟想要说什么?那是一种怎样的难以言状的痛苦?有没有什么复杂的情感在他的心头汹涌澎湃?请你来做一回闰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马上进行了讨论,答案也精彩纷呈。对于主题的探讨,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了,他们才能真心接受,真正领悟。
  记得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慢的美丽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我想,这种慢是对童心的尊重、理解、欣赏,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的等待。我们的阅读教学何尝不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的等待呢?慢慢走,欣赏啊!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督导的含义就是,教育机关行使自身的督导全力,来对下级部门和学校进行监察工作。教育督导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制度依据。开创教育督导平台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督导现代化的典型方式,它创新了督导和督导评价的系统,完善了督导监测的模型,建立起现代化的督导服务体系。  关键词:教育督导;信息化;督导工作]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潜移默化的,需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主要探究了班主任教师如何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在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中渗透的方式,使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  一、春风化雨爱学生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孩子各方面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为推进
[摘 要:新冠肺炎到来,在线学习成为主流趋势,学习评价方式也随之革新。新型在线学习评价机制具有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新优势,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对疫情防控中的大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在线学习;学习评价;教学质量]  关于学习评价,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它进行过研究。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
[摘 要:读和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将读写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逐渐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要求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令学生真正的依靠知识的获取形成永生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都充分的说明,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义务教育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其他学科跟母语学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渗透或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何做到让其他学科知识助力高中语文教学呢?笔者结合实例,试陈管见。  计算机信息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PPT制作,音频、视频剪辑等,在突出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帮助功能,能大大优
[摘 要: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尤其在英语学科口语教学过程中缺乏口语训练的氛围和环境,同时小学生在羞于开口的胆怯心理下,将难以同时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小学的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就需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化口语教学路径,进而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  1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在日常地获取信息以及传达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
[摘 要:隨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通过旅游,人们能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满足,进而减小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开阔人们的眼界,增长见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旅游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对旅游管理与发展的研究也就显得愈发重要。本文指出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旅游管理和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管理;发展;对策]  一、我国旅游发展
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为终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
熟知以上椭圆中的垂径定理有关结论及其推导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快的解决椭圆中有关中点弦的问题,更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和思考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此外,双曲线与椭圆同为圆锥曲线,具有统一的标准方程,所以“垂徑定理”亦可走进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