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让穿行德国的路上“多些光”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不是每个曾经撼动世界的城市都享有相应的知名度。德国图林根州山脚下的小城魏玛,是被欧盟确立的“欧洲文化之都”。魏玛这个小城用了60年的时间,为德国诗人歌德孕育出《浮士德》——那个被称为“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300年历史的总结” 的名作。歌德的存在,也使他所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的魏玛城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欧洲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
  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比想象中漫长,陪伴我的是歌德的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正是这一部只花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就写出的小说,使德国文学在当时提高到了与英法并驾齐驱的地位。列车即将抵达魏玛的时候,可以看到清澈的伊尔姆河静静地从城外流过。相较柏林,魏玛安静得多,记得歌德在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公国任枢密顾问时,首府魏玛的居民还不足6000人。
  1770年的德国处于“封建割据”的时代,魏玛公国小得可怜,无力参与那些斗争,长期主政的女公爵便把心思放在文艺上,在自己小小的宫廷里先后礼聘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家和艺术家,她的儿子奥古斯特公爵后来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就这样,山坳里的魏玛小城竟然成为乱世中的一束光,拥有了独特的文艺气质。尽管文化积淀深厚,魏玛并没有想象中那种欧洲古城的老态龙钟的样子。从火车站一出来,脚下踩着的便是石子路,城里的建筑虽有着17、18世纪的风格,却都刷上了淡粉、淡绿这种颜色的漆。路边偶尔有几个书店,随便推门进去一家,几乎看不到工具书、经济类图书、八卦杂志这类东西,取而代之的是文学和艺术类,歌德的和卡夫卡的随处可见。街上是步履轻盈的年轻人,神情举止充满活力却不张扬,广场上卖艺的人潇洒地弹着吉他和其他我叫不上名的乐器,表情颇为享受。魏玛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位真正的“白富美”,有着经年累月被熏陶出来的、无需炫耀的教养。

故居背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魏玛没有特别宽的主干路,一条条石子铺的小路伸向市中心的古城区,取一张古城区的地图来看,会发现本该处于中心位置的魏玛皇宫匿藏在东北方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剧院、图书馆、包豪斯学校这些建筑的分布,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建筑——妇女广场上的歌德故居。我似乎在瞬间摸到了这个城市脉搏的所在。歌德故居是一座乳黄色的三层小楼,分为两部分,前部房间宽敞,陈设讲究装饰精美,是歌德接待客人和应酬交际的地方,后部是歌德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房间狭小,陈设简朴。书房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但他却在这里写出了千古名篇,旁边的图书室收藏着歌德的几千册图书,包括地质、光学、生物和医学等,现在仍然按他生前的原样陈列着。我站在一楼的窗边向外张望,看到不远处一个穿着中世纪服饰的人驾着辆马车匆匆驶过,那感觉就像是突然闯入了歌德诗中的字里行间,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不安起来。歌德到魏玛从政的最初几年是压抑的,他曾经前往阳光灿烂的意大利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漫长的旅行结束后,歌德带着丰富的艺术灵感回到魏玛,开始改建原本为巴洛克风格的房子。看着房间内的种种布置就可以知道,歌德从意大利回到了德国后似乎找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客房里挂着的最大一幅画是意大利北部乌尔比诺公国大公的肖像画,歌德曾经站在这里对这幅画不止一次地长久凝视。画中的大公是一位戏曲作家,其作品《托尔夸托·塔索》讲述了一个叫塔索的意大利诗人的故事。这个诗人在法庭工作,他的烦恼就是如何处理日常繁忙工作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矛盾,而歌德在塔索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栋房子的女主人叫克里斯蒂娜,是个制花女工,出身下层,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所以常年被排斥在上流社交生活外,但歌德却对她情有独钟,所创作的很多文艺作品都与她有关。在歌德故居一个叫“克里斯蒂娜住所”的房间里,有歌德和她的肖像挂在墙上。在她的画像下方的展柜里,还展示着歌德写给她的情诗的手稿:
  “我走在森林中,漫无目的地向前走,在黑暗的影子下我看到了一朵花,那是多么美丽的花朵,发出像星星般的光芒。我想把她摘下,她却轻轻地说,‘你把我摘下来,是想让我枯萎吗?’于是我把她连根带走,栽在了自家花园中。”

浴火重生的皇家图书馆


  从歌德故居出来,发现天空已经一扫早上的阴霾,呈现出德国特有的天气:阳光暖暖地晒着,但空气仍然是清冷的。歌德曾经担任安娜-阿玛丽亚图书馆的馆长35年,这个公共图书馆专门藏有文学、艺术、历史相关的书籍,特别是德国文学方面的藏书极为丰富。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成为博物馆,而歌德长长的借书记录也在此完整地保留着。通往阿玛丽亚图书馆的仍旧是一条石子铺成的小路,途中隐约传来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所作的《爱之梦》,这首歌大概也是中国两位年轻的钢琴家朗朗和李云迪的心头之好,是他们经常在国内演奏的曲目。在魏玛这样的城市、这样的陌生街巷中邂逅这首歌,让我倍感欣喜,拿出地图后才发现我身处的位置是李斯特音乐学院。
  小小的魏玛经过歌德的努力,成为当时整个德国的文化中心,在歌德去世后,还是在不断地吸引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魏玛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关于歌德的一座城市,这里还有其他很多艺术元素。国立包豪斯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二战后成为包豪斯大学,魏玛则成为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发源地。
  从歌德故居到阿玛丽亚图书馆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不过随性前往很可能失去入内参观的机会,因为这里每天只出售290张门票,一般需要提前预定或一早排队买票。阿玛丽亚公爵夫人是18世纪后期魏玛实际的统治者,极为热衷文学和艺术的她,不遗余力地招揽文化名人来魏玛定居。在她所继承的亡夫的宫殿里,阿玛丽亚公爵夫人召集各方人士在此交流思想、结交友人,包括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感兴趣的宫廷成员、诗人、艺术家、市民阶层有文化的学者等。阿玛丽亚图书馆同样由一座宫殿改建而成,这座图书馆也是欧洲最早向公众开放的皇家图书馆之一,后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歌德在此担任馆长35年,馆藏的精品不计其数。只可惜2004年9月的一场大火使馆内3万多册藏书化为灰烬,12500套16至18世纪的珍贵孤本不复存在,整个火灾损失高达几千万欧元。2007年阿玛丽亚图书馆重新开放,我面前的洛可可大厅依旧金碧辉煌。
1、2、5. 午后在巷陌里行走,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无论是破旧的自行车还是街边的花朵都让人觉得无比亲切。
  3、4、6. 不同颜色的建筑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它们很可能就是大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试着走进去你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故事。

歌德一生的知己


  在魏玛的民族剧院前的广场上,耸立着歌德和席勒的巨大铜像,两个人被雕塑成肩并肩同握一个花环的姿势,表现着他们之间的亲密友谊。这座铜像也是魏玛的象征性建筑。
  从意大利回到魏玛后,歌德为自己确立了新的人生方向,他坚决辞去大部分官职,主要担任宫廷剧院总监,以便专心从事写作,铜像身后的剧院便是歌德排演剧目的场所。歌德比席勒年长10岁,两人的性格、经历、地位乃至世界观本来就有很大差异,却在追求真理的共同奋斗目标下走到一起,歌德不仅在经济上赞助席勒,还支持席勒进行一系列的创作活动,反之席勒也以自己的巨大天才重新激活了歌德已经被政务缠疲了的创作热情。
  沿着席勒大街走下去可以走到席勒故居,跟歌德故居差不多,也是一幢黄色的三层小楼,这似乎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三楼是席勒的书房和工作室,靠窗的书桌上,还放着他以前用过的羽毛蘸水笔、墨水瓶、纸和烛台。席勒就是伴着这些物品辞世的,他当时虽然感到自己病情恶化,但为了继续工作,叫人把病榻搬进了工作室。席勒去世时歌德悲痛欲绝,之后的十年间,歌德便在精神上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
  故居的正对面有一家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咖啡店,我坐在这里歇脚,对面是一座小型的天使铜像喷泉,服务生饶有兴味地跟我解释说,这个铜像最初是歌德生前建议建造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实现,直到歌德去世后,当地市民捐款把铜像建了起来。顺着天使的眼光看过去,正好是席勒故居的方向,那天使的表情像是一种守望。
  关于歌德,席勒感情的故事远远不止于此,据说席勒死后多年,歌德还曾要求二人合葬在一起。而歌德和席勒的安葬之处就位于城南,我到达墓园的时候已是黄昏,进入墓园,眼前是一条细长的小路,铺满落叶。路的尽头是一个小教堂,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歌德与席勒的石棺安放在地窖内,墓室建在教堂的地下,歌德和席勒的灵柩并排摆在中央。歌德在弥留之际,留下一句著名的遗言——“多些光!”(Mehr Licht!),这句话被后人揣摩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歌德的原意是什么。我愿意相信这是一句充满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话,它既是歌德本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他对后世的嘱托和希望。
  歌德花了60年的时间,与红颜邂逅,与知己相遇,反复逃离后又回归了现实,终于写就了诗剧《浮士德》。这部诗句的主人公浮士德一生经历了对知识、对感官的享受,对权势荣华、对美的一次次追求和一次次失望,终于找到了关于“人生的价值”的结论,即 :“只有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配享受自由和生存。”歌德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创作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一个个片段。”想必在魏玛的这五六十年,就是他像浮士德一样,寻寻觅觅地认识并且实现人生和自我价值的一个长片段。在这里,他的知己、他的红颜、他的灵感,他上下求索的人生,他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都可以在魏玛这个小城看到痕迹、找到答案。

Tips


  魏玛小城市的大节日
  魏玛是一座可以轻松走遍的小城,想体会不一样的生活乐趣,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小城市的大节日。
  魏玛洋葱市场
  The Onion Festival

  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末,魏玛这座令人崇敬的小城摇身一变成为热闹非凡的集市广场。魏玛洋葱集市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比慕尼黑的十月啤酒节更古老,更富传统。节日期间,魏玛的大街小巷与广场上都遍布着美味佳肴,最具特色的是刚从烤箱拿出来、冒着热气的洋葱蛋糕,除此之外,各种民间娱乐节目也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圣诞集市
  Christmas Market

  圣诞节前第四个星期日开始至圣诞节为止的这一期间,魏玛老城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的气氛。教堂和集市广场飘荡着悠扬的圣诞管风琴乐以及虔诚教徒们歌唱的圣歌。著名的圣诞歌曲“主赐平安喜乐”是与歌德同时代的文人约翰内斯·法克在魏玛写下,并由此传遍整个世界。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和传统小吃,让人流连忘返。节庆期间,游客还可以与圣诞老人一起乘马车逛魏玛市区。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在韩国棋手、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谷歌旗下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的『人机大战』中,李世石以1:4落败,让很多人始料未及,但这场对战对于人类的意义显然并不消极。一段时间以来,『围棋』这一关键词的热度有增无减,这项人类传承数千年的竞技项目重新回归大众视野,而阿尔法围棋也预示着未来的更多技术突破。  围棋起源于中国,因其规则简单却妙趣横生,是古人最为热衷的棋类之一。
2013年,手机逐渐替代单反,成为我旅行拍摄的主要器材。大多数时候,我会将相机锁在旅馆,背上挎包,带上手机和充电器,开始一天的拍摄。旅行时,很多人会刻意“逃离”城市,或是精心挑选具有特殊风情的景观城市,而我喜欢的却是一个城市的日常——同时存在光鲜与肮脏的空间,在开阔与逼仄之间有着巨大的张力。我在世界各地走街串巷,观察一个城市在建筑学意义上的存在,也探索图像表现的各种可能性。对我来说,手机最重要的功
摘要:基于常州地区的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境”,进行了“还人类洁净的空气”的教学实践,引出“真问题”,实施“真探究”,培养学生保护家园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真实情境;社会责任;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1-0068-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1.019  一、研究背景  
作为奢华酒店设计领域的全球领军事务所,Pierre-Yves Rochon曾为众多享誉全球的国际酒店品牌提供了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服务,其中包括四季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华尔道夫酒店和半岛酒店,同时也曾与Joel Robuchon、Jean-Georges Vongerichten等烹饪界巨匠展开过合作。其中,由PYR设计的天津丽思卡尔顿酒店,主打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以平衡、对
行者简介  胡运彪,男,博士,畢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认真做科研的同时又认真写科普。主要研究方向为鸟类行为及其生态学意义,对于鸟类生活史及生活史对策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请先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  4月的云南哀牢山,有着持续连绵的阴雨天。我结束了四川康定的鸟类调查,应朋友之邀来到了这里,帮助他寻找鸟窝。泥泞的道路使我们没法进入森林,但住处周围有一段土路,路的一侧是约2米高的
动物是本期《中国国家旅游》杂志中的重要主题。杂志用长达36页的专题报道《观鸟就是观世界》介绍了几位特殊的旅行者,他们把观察鸟类当成毕生的志业或爱好,无论是来到荒野林莽、滨海滩涂,还是都市的森林公园,都专注于寻找、观看和记录这些美丽而灵动的生命。另一篇报道《动物与营地的东非草原》则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若干处高端帐篷营地入手,向我们展示了观察东非动物大迁徙的一种绝佳方式。有趣的是,其中一处营地的选址恰是
酒坊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几乎像个村镇。保管工、搬运工和箍桶匠在放满一排排大桶的空地上或带顶棚的走廊里忙碌着。  杜邦酒坊占了城市的整整一个区。向一座小山的斜坡望去,只见一片片的屋顶,屋顶中间露出一座树木茂密的大花园。随着生意的兴隆,整个杜邦家族为这古老的酒坊兴修了新的建筑物,经过三代人的经营,由原来一间简陋的棚屋扩展成了一座工业城市。这是一座无烟、无噪音的城市,在晴朗的蓝天下,它显得恬静而悦目。
去佛羅伦萨,一定要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0多年前看到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就被那佛罗伦萨的旅馆房间深深地引诱了。从窗户拍出去,下面的阿诺河正在一座座文艺复兴时代所建的桥梁下闪闪发光,就好像一条金黄色的彩带加上了一节节的玉雕。太阳的柔光,河水的流动,小桥的秀气,一个主观镜头代表了主角也代表了我们,烙印下很多人的欲望。于是,我决定要亲眼看一次。  为了这个镜头,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佛罗伦萨。佛罗伦
1936年,我去了趟印度,想自由自在地在各个土邦游历一番。老友阿迦汗对此大力支持,他将引荐信呈递给各地土邦主,于是我收到了热情邀请,得到了盛情款待。可是当土邦主们听说我来这里既不打算猎虎,又不打算推销,也并非专程来游览泰姬陵、阿旃陀石窟、马杜拉的庙宇,而是来和学者、作家、艺术家、宗教领袖和虔诚教徒会面,他们着实吃了一惊,又十分高兴,因为我让他们觉得新鲜。于是,一开始的礼貌客气变成了竭尽所能支持我这
1271-1911年  成熟后期  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