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语言的浸润中成长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所有形式的交往活动,都无法完全脱离语言。学生正是依托言语的存在而生活,凭借言语而生长和发展。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品读中拔节、在运用中内化语言的能力。
  一、语言,在阅读中积累
  如何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呢?
  1.在课内阅读中积累语言
  注重课内阅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是当前新课标所强调的。语文教材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传达了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地抓住课文,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精讲多读,通过读把文本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使孩子的情与作者的情产生共鸣。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迁移到课外,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在学生阅读方面做了量的规定。我想小学生看书往往出于兴趣和好奇。因此,我把着眼点放在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上,每学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读一读,引导学生多读书,扩充了课堂的容量。
  3.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可见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影响深刻。语言积累的领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各种标牌广告等都是语言积累的来源。
  二、语言,在品读中拔节
  品读,品,即品味,乃仔细体会之意。品读,就是在读中细细地品味,品出浸融于字里行间的原汁原味。
  1.在品读中思辨
  所谓“思辨”,就是思考辨析,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缺乏思辨性是品读环节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发散思维去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薛发根《二泉映月》教学片段中辨析“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5个词语的环节。
  月光如银:月光好像白银一般,月光美在它的什么?(洁白,皎洁);月光似水:月光好像泉水一般,月光美在它的什么?(清澈,透亮;水一般的柔情);静影沉璧:这两个词语之间加上一个字,静影如沉璧,即月亮在水中静静的倒影,好像一个沉在水底的璧玉。月亮美在它的什么?(它的倒影);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上有皎洁的明月,地上有清澈的二泉,月与泉,相互辉映,诗情画意,那就叫——二泉映月。
  这几个词语在薛老师的点拨引领下,学生有了明显的区分。形、色相互辉映的月的美是那样丰富,让人品之不尽。学生在辨析的过程,就如品尝美酒的过程,感知了,体验了,学生的语感逐渐敏锐。
  2.在品读中欣赏
  在引导学生欣赏《敕勒歌》时,我采用的近距设喻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儿童画的欣赏向导,让学生根据自己欣赏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下面对《敕勒歌》意思语言风格的两种评论,哪个说得比较贴切?《敕勒歌》这首诗的语言如小提琴般悠扬婉转,如春日垂柳般婀娜温柔,如江南小桥流水红莲秀。《敕勒歌》这首诗的语言如安塞腰鼓般恢弘豪迈,秋日碧空般辽远,如草原驱马般洒脱。”我们阅读的感受应该是第一种。这种评论是感性化的,语言风格本是很抽象的东西,而将它说成一种是安塞腰鼓一种是琴声,这就感性化了。采用近譬设喻、感性体验、自我选择的欣赏方式可以给孩子一种感性的体验,与儿童的感性思维特点是完全匹配的,效果自然也是最佳的。
  3.在品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在运用中内化
  1.关注表达,驰骋思维
  质疑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发端。我们反对“独白式”语文教学,是因为这种令思维沉睡、语感麻木的语文教学,实质上是给新生的生命做精神“催眠”。言语是人的思想本身,是人的情感、意志、理念和价值态度的体现,是生命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
  2.入情入境,及时练笔
  言语的表达离不开特定的情境。因而,精心建构言语实践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脱离文本情境的言语实践对文本整体意境的破坏,教师可在文本中找到合适的情境,借助语言范例的迁移,落实言语的实践。
  师:这一段中有一个精妙的比喻,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这个句子写得很美,美在何处?
  生:它使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美,还抒发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师:你真会学习,不仅关注文章写了什么,还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
  教师紧扣这一文本独具特色的言语形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自己感悟语言的精妙,然后,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写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由此引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最后,借助模仿再造语境,运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进行想象练笔,尽情感受泗水河畔春天的美好,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中,以“触景生情”这样的言语形式为依托,以课文语言为材料,通过举一反三的言语实践,达到“触景生情”写作方法的初步掌握。
  3.活学活用,言意兼得
  一位老师在执教《麋鹿》一课时,以“学做解说员,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色彩”为抓手,进行言语实践。学生由被动的阅读者变为主动的体验者。这样的言语实践扣准了学生的情感喷发点,很容易激起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学生在解说时根据表达的需要,自觉地调动语言经验,表达个性化的想法。
  教师应当关注儿童的情感起点和认知起点,在保证课外阅读量的基础上品读语言的精妙,引领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他们在语言的浸润中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具有全民阅读意识,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提升小学
为了解串联双立管的涡激振动情况,基于完全动力相似,采用ANSYS/CFX针对大雷诺数串联双立管的涡激升力和脉动拖曳力以及圆柱绕流和流固耦合,基于物理模型分析串联双立管在不同
教学中,积极的情感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传情,以声激情,使学生在愉快、满意之中积极能动地接受知识。加强语文
上海的影视创作氛围比较稀松,从事演职工作的人群与行业链务上的体量,全不能与北京的庞大丰足相提并论。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不集结不扎堆,不像北京人那样称兄道弟喊哥喊妹。上海的社会现实,人情理性,生活个味,不像北京的社会严统,人情豪迈,生活从众。  我在上海的生活与演出,让我看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上海独有,北京却有些望尘莫及。上海人,有一份关于文化品求的自觉。上海人能为文化自觉负责、自觉买单,不浮夸,不奢
教师在课堂的语言活动占了教学活动的重要地位,课堂语言的质量与引导方向,不仅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与判断。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注意课堂语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