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的“人文味”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ngxis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课堂既要充满教育合理性,又要充满人文的关怀,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体贴和关怀学生的身心感受,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科学与人文融合中获得情感升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73-02
  科学是智慧的结晶,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技知识急剧增加的今天,应该让我们的科学教育既充满教育合理性,又充满人文的关怀,这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体贴和关怀学生的身心感受,关怀学生的终身发展,使他们在探究科学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科技发展,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张扬个性的目的。
  一、巧妙导入,唤起求知欲
  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关键。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想、敢做,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时,课件演示的是动画片《小狐狸卖空气》,一只深山里的小狐狸来到大城市,由于城市里空气被污染了,小狐狸不适应,得了病住进了医院,病好以后,他开始从深山背新鲜空气到城市里去卖,生意很兴隆,他就开了一家“新鲜空气专卖店”,可是到后来,来买新鲜空气的人越来越少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本课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用喜闻乐见的、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动画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基础上,再创设质疑情境,生成问题,有利于后面的继续研究。老师随后组织学生做“找空气”的实验。从对空气的介绍引申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多植树造林,净化空气,人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也就顺理成章了。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人性化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场所,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探索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的乐园。
  二、巧用形式,活动多样化
  (一)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是形成科学素养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电铃响叮当》时,有“制作电磁铁”这一活动,制作电磁铁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让学生分组制作,把课堂交还给学生。面对实际困难,学生没有被定位在一个“安静的观众”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的角色,而是让“心”、“脑”、“手”都动起来,扮演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主人”,从而主动走进科学课堂。
  “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喝彩!在教学《神经系统》时,通过“打手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虽然有的学生反应比较慢,挨打的次数多,但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收获科学课的喜悦和兴奋。
  (二)课堂评价促进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评价应是一种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不一样,评价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做出恰当的评价。如上课时,老师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语,“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的想法真有创意,这非常可贵!”、“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同时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课堂变得更有人情味。学生心里始终涌动着一股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整个教学过程是温馨的,快乐的,有效的。
  (三)利用偶然,让教学更精彩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充满着人文的关怀。在教学《能量转换》一课中有一个意外事件,让我记忆犹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一组同学上讲台演示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实验时,一个男生不小心把酒精灯打碎了,小男生神态有点紧张,整个教室非常安静,接着有的同学叫起来“赔!要赔!”怎样让这堂课继续进行,又让小男生有面子呢?老师接着学生的话茬说:“当然要赔!这是老师让他来做实验的,应该由老师来赔!”这样,这位学生探究的天性就不会被压抑、被泯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着人文的关怀。
  三、让科学教育回归生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生活,使科学课堂变得更有人文气息。
  联系学生生活,既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离不开科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四、让学生在科学与人文融合中获得情感升华
  科学课堂基于知识,发展潜能,更应该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使学生在融合中获得情感升华。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沉与浮》时,老师用易拉罐制成小船,它能在水中随意的沉浮,并且暗示学生这是一艘自制的简易的潜水艇。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潜水艇的发展历程:“潜水艇发展到今天最先进的是核潜艇……科学技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带来幸福生活,又可能带来战争与灾难。”讲课中向学生传递“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如何使科学课拥有很浓的“人文味”,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积极的人文课堂情境影响的不仅是学生,同时对老师本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其他文献
中药现代化战略提出后的10余年间,中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产值大幅增加,其增长速度高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速度[1].一项覆盖我国21个省市,涉及1412家医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极化液治疗,比较2组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资料,是举证倒置的有力证明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患儿,男,10岁,体质量26kg。主因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2个月,加重1d于2008年9月4日入院。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及传染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
合理设计小学数学实践型作业,必须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在课内外进行自主实践、探究,从中开发创新潜能,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的分析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分别采用α-干扰素+丝裂霉素C和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AD滴剂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及雾化吸入等治疗).治
目的探讨扬州市城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导致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比较老年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营养状态的改变,分析导致营养不良的诱因。结果老年血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出了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这一真理。在小学数学
StarSCientific宣布,与RoskampInstitute关系企业SRQBio,LLC完成研究与权利金协议。按照协议,Roskamp将研究Star子公司RockCreekPHarmaceutical开发的化合物,用来治疗老年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