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和包容翻越政治山峰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国际政坛已不再是男性的天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出现在政坛上,与男性分享“权力”。德国总理默克尔、泰国总理英拉、丹麦总理托宁·施密特……她们既有男人般的强势,也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给严肃的政治增添了一抹柔和的风韵。曾经担任新西兰总理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也是这其中的一员。
  2012年5月18日,克拉克访华期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她身着深色条纹套装,金色短发,笑声爽朗,显示出了自身的强势与干练。
  
  从羞涩女孩到政坛“易燃物”
  
  1950年,克拉克出生在新西兰汉密尔顿怀卡托的一个农场家庭,在家里的4个女儿中,她排行老大。克拉克的母亲玛格丽特是一名小学老师,父亲乔治是农场主。据克拉克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进了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读书,过独立的生活。当时她胆子很小,见到同学们都害羞,说话声音也非常小。不过,谁也想不到,这名羞涩的小女生日后会成为叱咤新西兰政坛的女总理。
  克拉克在寄宿学校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并以良好的成绩顺利考入奥克兰大学。在大学,她攻读政治学,兼修文学,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其实,还是一个女中学生时,克拉克就对政治感兴趣,参加了抗议美国入侵越南的活动,并反对其他国家在新西兰建立军事基地。大学期间,专业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她对政治的认识。由于成绩优异,硕士毕业后她留校任教,教政治学,时间长达8年之久。不过,克拉克并不满足于讲师的位置,1971年,她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新西兰工党。身为农场主的父亲支持的是新西兰国家党,思想保守,不支持女儿从政。克拉克不顾父亲的反对,还和父亲大吵了一架,一心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
  起初,克拉克在工党内从事行政工作,因工作努力而崭露头角。1978年起,她担任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委员;1981年,她当选为国会议员。当年的克拉克风华正茂,才华横溢。更主要的是,她敢讲真话,并擅于引用大量数据,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头头是道。议会中,很多人都怕这位工党的年轻女议员,因为在辩论中常被她驳得哑口无言。连一手提拔过她的一位上司也说,并不喜欢这个“不留情面”的女人,称她是个“很枯燥”,又好发火的“易燃物”。
  然而,这种正直形象与敢讲真话的作风,帮克拉克在工党中树立起了威信。1993年,克拉克成为工党领袖,1999年,在她49岁时,工党赢得执政地位,克拉克就任总理,成为新西兰历史上首位通过竞选而登上总理宝座的女性,并从1999年至2008年因政绩突出连任三届,成为新西兰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
  
  对女王对丈夫都很强势
  
  和许多女政治家一样,“强势”是克拉克的特征。2002年,她穿着裤装会见访问新西兰的英国女王,曾让媒体大跌眼镜。克拉克作为总理,一直支持新西兰有朝一日脱离英联邦,成为独立的共和国。2002年2月,英女王伊丽莎白到访新西兰,在正式的欢迎晚宴上,克拉克着裤装而不是晚礼服出席。有媒体称,这种“刻意”的不恭,明显表现出了克拉克对英联邦以及女王本人的强硬姿态。不过,克拉克并不在意。她说:“我想人们应该意识到,如今是2002年,不是1642年。在新西兰,裤装也被认为很优雅。我很荣幸能穿着它。”她甚至直接拿英国媒体开起了玩笑:“我觉得我们应该完全忽视英国那些围着女王转的媒体,他们等着女王出访,或等着某个人出错,很无聊。”
  在私人生活中,克拉克也有强势的一面,以至于她的丈夫也被逼得十分的“腼腆”。克拉克的丈夫彼得·戴维斯是一位研究公共医疗保健的教授,1981年,二人在相恋5年后结婚。由于工作繁忙,夫妻俩一直没要孩子,克拉克更没有按照西方惯例改随夫姓,而是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姓氏。戴维斯满脸大胡子,平时总是西装革履。2001年春天,克拉克偕丈夫到上海出席APEC会议,很多记者发现,戴维斯“在一帮女士圈子里有些不好意思,总是一会儿笑笑,一会儿便低下了头”。
  克拉克的性格也让她得罪了不少人。当年,克拉克工作在首都惠灵顿,但住在奥克兰,住宅位于普通的居民区,又靠近马路,还没有警卫,于是,她的那栋房子经常成为反对者发泄怨气的对象,被扔酒瓶和鸡蛋。
  2008年,克拉克任职期满后,本想谋求第四个任期,但新西兰因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处于衰退状态,工党被国家党击败。不过,从总理的位置上卸任后,克拉克没有闲着,她来到联合国,担任开发计划署署长。开发计划署是世界上最大的负责技术援助的多边机构,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及设备。克拉克成为这个机构的第一位女署长,也是目前联合国里的三号人物。
  
  政治上的挑战和爬山一样
  
  2012年5月16日至19日,克拉克访华,与中方着重讨论了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前景。
  环球人物杂志:你此次访华主要的议题是什么?
  海伦·克拉克:我这次来中国,主要是为了继续建立并加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33年前,开发计划署开始与中国合作,当时,邓小平先生已经开始推进改革开放,给了开发计划署非常大的支持。到上世纪90年代,开发计划署的工作主要关注减少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国一直关注的两大主题。除此以外,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在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环球人物杂志:你怎么看待中国在推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
  海伦·克拉克: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具有国际意义,会产生很大影响。我个人认为,中国在南南合作中,主要的作用表现在推动农业建设、改善环境等领域。追溯到60年前,中国在发起南南合作时,就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的人,都应该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利。有人说,中国目前对在世界范围内获取原材料很感兴趣,但这是每个国家都感兴趣的事情。从南南合作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别的国家向前发展。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个热爱登山的人,曾先后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和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还说会攀登珠峰。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这样热爱挑战吗?
  海伦·克拉克:生活中爬山时磨练意志,在政治上,有时面对的挑战其实和爬山一样。不过,政治上的山峰要用幽默和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它,我的方法就是去看人们最好的一面。有时候,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不同,但我们必须找到共同点,找到共识,一起向前迈进。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政坛,作为女政治家,你取得今天的成功,是否有什么秘诀?
  海伦·克拉克:女性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必须相信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可以实现梦想,自信很重要。当然,自信有一个必要的基础,那就是成就。因此,一方面是相信自己,另一方面是要不断进步,巩固自己的信心。我们先要设定一个目标,然后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达到目标后,再设定一个新目标。一直以来,我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相信,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取得成功。这听起来有点像中国哲人孔子的思想,不是吗?
其他文献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聽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
北齐摩崖刻经,无刻石年月,刻在山东泰安泰山之中的龙泉山谷石坪之上。字径达50厘米,原来共有字数2500多个,现存1067个。《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摩崖巨制,刻石总面积达六千平方米以上。其气魄之宏伟,从古至今无出其右者。字虽不大但又含蓄古朴,用笔安详从容、雍容大度,不露锋芒,点画之中深藏篆隶遗意,结字宽博疏放,气韵静穆平和,雍容爾雅,器宇不凡。宏大而深美的境界,似乎又向我们展示
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作为云,飞鸟,河水,千百次生活过,都作为阳光生活过。当你有了眼睛,看到世界,闻到春天的气息,听,声音一闪,你就想起了以前的生命。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颗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
黄昏时分,我把黑驴从门前大椿树下的土场上牵回家。在昏暗的土窑里,给黑驴拌好草料,我又赶紧去麦草堆抱柴烧炕。这是我冬日每天傍晚必做的功课。火急火燎地做完了这些事情,我小跑着出了家门。  黄土塬上的庄院,大都依山洼层次错落地排布,俗称“架板庄”。从我家门前下坡不远,就是书红家。我去找书红,他正在院门口劈柴,我只能等着他干完活。看着他不紧不慢地干活,我内心十分焦渴,百无聊赖地抬头看着天空。太阳已经西落,
20世纪初,中国深陷内外交困的泥沼。国内,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长期分裂、动乱,民不聊生;国外,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生死存亡之际,一群思想先进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筹备成立一个全新的政党,力图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一大二大的三人最高领导层  1921年7月23日晚,
犹太人对于慈善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慈善的类别,也包括慈善的高低层级。生活在12世纪的“犹太版达·芬奇”——兼具神学家、哲学家、外科医生等多重身份的智者迈蒙尼德(1138—1204),把慈善从高到低分为了八个层级,他的深邃思想穿越了近千年的时光,至今仍然影响犹太人的慈善心智。  按照迈蒙尼德的理论,赠者与受者之间是絕对平等的关系,这是上帝的安排,而非富人或者位高权重者对于穷人或弱者的施舍;为了维护受恩
看到各种西方电视剧的时候,不少人都表示很羡慕贵族住的那种大城堡,一个城堡里边有几十个房间,多宽敞啊。但是中国好像没有城堡,大多数都是城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内行人说出了其中玄机。  首先,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对于农耕社会来说,人口多与寡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人多了,生产量才上得去,于是人们就修建了很多城池,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氏族的人住在一起,大家相互照应,抵御外敌的同时分工合作,从而提升了生产量
在中国的股市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神秘莫测,一举一动都在助推着股市中的暗流;他们计算精准,谈笑间让股市潮涨潮落;他们把小股民玩弄于股掌之间,每个人都希望能与他们同进同退,结果总是别人吃亏……在股市的舞台上,他们像划过天际的流星,辉煌时光亮耀眼,陨落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就是叱咤股市的庄家们。  财经作家陈斯文的著作《庄家之死》描绘了庄家们的兴衰,也点破了中国股市幕后的玄机。股市的低迷状态
中共十八大闭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吹响。拉开这一新时代序幕的,是不出意料的两个关键词——“改革”和“反腐”。尤其在“反腐”方面,无论是顶层设计、顶层推动,还是基层实践,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中央高层就反腐问题频频发声,言辞之激烈前所未有。中共十八大报告称,反腐问题不解决,“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提出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我躺在凉席上看月亮。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庭院里却有好多个。一枚飘进水井里,人看着井里的月亮,月亮也看着井上的人。一枚落在水缸里,一只蚂蚁迷了路,无意中跌落进去,便划出无数个细碎的小月亮。父亲的酒盅里也有,他“吱”地一声,吸进嘴里半盅酒,可那枚月亮,还在笑笑地看着他。牛的饮水槽里,也落进去一小块。牛已经睡了,月亮也好像困了,在那一汪清亮的水里,好久都沒有动。母亲刷锅的时候,月亮也跟着跳了进去,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