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如何在学校网络空间基础上做到常态德育和家校合作德育一体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识读能力与工作记忆广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是我们主要的探索目标。
  关键词:学校网络空间;常态德育;德育一体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一、家校合作,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搭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时事沟通的双向平台,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时事中,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学生对多媒体的使用率非常高,学校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网络带给他们的积极影响,帮助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利用网络为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网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对一些比较现实的社会问题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与剖析,引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现在很多教育学者都说过“因材施教”,这也是几千年前我们的教育大家孔子所提倡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性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对每件事情的观察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对这件事情的解答就不尽相同。如果把每个人看到的那一面都结合起来,那才能更客观地认识事情本身。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德育教学中,我们在讲课时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的心理,我们要善于利用社会课新奇、品德课情境化的特点,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网络多媒体这一平台,从而带动他们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包含声音、文字、图片、視频)尽可能地优化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打开新的领域。教师对学生适时、适量、适当的提点,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熟练地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他们表达出来的思想,认识每一个人,再对他们的认知加以提高和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耐力,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有清晰并且深刻的了解,这对学生在与人相处,或者是表达自己观点方面都是很好的帮助,尤其像这种思想教育类的课程,更不能照着书本硬搬,只有让学生主要参与进来,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思考,才能引起思想的冲击,从而发挥出这门课的作用,这样也是对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起到积极作用。

二、常态德育,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尤其是学生思维发展还未健全,对有的学科不能很好掌握,与其他学生有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对其进行调适、疏导,对学困生适时、适量、适当进行感化,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实现学生记忆广度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德育课的特点就是作为一种工具来运用,所以这门课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生动,就比如学习《学会相处》这节课时,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相处的重要性,要告诉学生对待每一个人都要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接受了信息之后,会反馈到身边的人,也使学生体会到分享带给人的快乐,可以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可以说教师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来说是好的开导,我们要把握机会,不能让其流失,引导学困生自主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地完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总结


  网络多媒体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并非简单之事,不仅需要“谋篇布局”的思维,更需要时刻关心新动态,把新的知识、新的思想理念不断融合在教学中。品德与社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要有热情,要有使命感,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田田.特殊教育如何在学校网络空间基础上做到常态德育和家校合作德育一体[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版),2014(2).
  [2]于瑞雪.特教学校空间网络德育教育模式探究[J].中华少年,2018(3).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中学科采用试卷模式化试题模块化的考试模式进行探讨,指出这种考试模式的弊端,希望引起教育界同行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试卷模式化;试题模块化;消极影响  一、从学生学习方面看试卷模式化试题模块化的弊病  1.影响学生对学科科学体系的掌握和了解  试卷模式化试题模块化虽然方便学生快速寻得考试侧重点,但也容易使学生偏重考点而忽略知识的连贯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引人关注。文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算子层次分析,构建了目标层、类别层、指标层3层指标体系,提出一种新的禁摩限
基于Autodesk Revit及AutoCAD软件平台,建立地铁牵引供电系统BIM设计平台。在该平台基础上提出BIM设计方案,实现地铁牵引供电系统三维数字化设计,提升了工程设计效率和设计水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士官教育对士官人才数学能力的需求,探索一种以问题为牵引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分析其实践思考,以期推动当前士官教育的发展,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士官教育;探究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一、士官教育对士官人才数学能力的需求  长久以来,多数教员过于依赖经验教学,并没有注重教学的人文因素以及对学院情感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动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作为民生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因素,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国内生活需求,更关乎我国民生发展。本文对水工金属结构的安
前一段时间,清华大学附小(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小学生的文章《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赞叹清华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同时,联想到清华附小学生的父母大都是教授、专家的背景,一些网友又质疑文章是家长代劳的结果,认为文章超出了小学生的真实水平,抑或认为家长和老师参与过度。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辅导帮助;中美家长教育帮助实例对比;项目式教学在本科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