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能只局限于学习层次,而是要付诸教学实践,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新课改、走进新课标,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使语文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下,广大教师需要对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转换教师角色,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与控制者,严格地控制着教学的进程,不允许学生出现与教师预定的教案相违背的行为,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学生只要记好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观念势必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真正走进新课改,践行新课改,首先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一)由权威者转向组织者
  要真正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学习位置上,由课堂教学的权威者转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超越教材、突破常规,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由传道者转向研究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学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新的教育形势下赋予了教学更多新的内涵,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传道型教师,而是研究型教师。不是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依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将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贯彻落实,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大的语文教育观,强调学校与社区与生活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也就是生活即教育。只会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终身教育与社区生活的“一体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实现教师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合作的欲望,此时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全面掌握,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合作学习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下有效开展。当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进行科学的小组分配。小组的分配可以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也可以采取就近原则,让同桌或前后桌展开合作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态中探索求知,用研究创新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以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新知产生积极的心理期待与感情效应,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振奋的内心状态参与到积极的探究活动中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构建活力课堂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社会,科技的影响日益突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性,更高效。”
  (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多媒体使得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有了更多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更能够愉悦学生的眼睛与耳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将课文制作成漫画,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配以背景音乐,这样的展示极具趣味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予了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更能动。
  (二)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初中生以具体形象为主,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形象直观的事物。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在简短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而这些往往是语言所不能描绘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转化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进而领悟到文字的魅力。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静止的文字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表现出来,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
  (三)增强教学的密度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往往无法将更多的信息呈现于课堂。有了多媒体,这一问题迎刃而解。首先,多媒体有着巨大的网络平台,信息量巨大,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查找更多的教学信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其次,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现的信息生动立体地再现于课堂。这扩大了知识容量,增强了教学的密度,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认知的丰富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面对新课改,我们不能回避,而是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关注新课改,学习新课改,践行新课改,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革,积极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来。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农行龙里支行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经营思路,重点加大对当地医药产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截至2011年11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贷款7700万元。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我们要做好基础教学,又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教师应成为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摆脱旧的教学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班容量大,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稍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通过近三个月的尝试,取
在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通过播放一段王熙凤出场的视频资料,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外貌细节描写;在黑板上悬挂一个纸鸢,来讲鲁迅的《风筝》;在《荔枝红了》的音乐声中,读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将学生粉墨一番,演一出《雷雨》……一堂课上下来热热闹闹,此所谓情境教学,我不以为然。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教师必须先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高中语文的定位,二是运用情境教学的核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每每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闪烁着的五颜六色彩灯,还有那桔红色的路灯下偶尔出现步履匆匆的夜归人,以及那一闪而过的出租车时,我禁不住地在问自己:一个人的人生应
摘要:一个教师如果经常保持与学生同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那么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就都能理解了,哪怕是再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们是孩子,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是正常的。  关键词:教师 学生 独一无二 换位思考 公平对待  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太不懂事,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现在的学生太不像话,这个知识点我都讲了N遍了,他们怎么还是没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