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规模养鸡综合配套技术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林地选择
  
  应选择远离畜禽交易场、屠宰场、加工场以及化工厂、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避免空气、尘埃、水源、病菌、噪声等污染。最好在滩涂及河堤上的林场或果园饲养,树林荫蔽度在70%以上,防止夏季阳光直射引起鸡群中暑。
  
  2.鸡舍建造
  
  鸡舍应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雨季不涝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改造旧建筑物为鸡舍,鸡舍两边滴水檐高1.5米左右,顶盖茅草,鸡舍建筑面积按8~10只/平方米计算。棚舍前的开阔林地用1.5~2米高的尼龙网圈起来,作为草鸡的活动场所。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槽、饮水器。
  
  3.品种选择
  
  应根据鸡群对围林野养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是选择耐粗放、行动灵活、觅食力强、抗病力强的纯草鸡或地方草鸡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鸡种。二是选择对严寒和雨淋有一定适应性的快羽鸡种,或体色、体态经选育提纯过的地方鸡种,如苏北地方草鸡。
  
  4.放养方法
  
  (1)放养密度与规模。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林地放养150~250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和蛋的口味;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2)放养时期。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苗鸡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一般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这期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其他月份则采取圈养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雏鸡购回后,第一个月按常规方式进行育雏,待脱温后再进入林地放牧饲养。
  (3)划定轮牧区。一般每0.3公顷林地划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这样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入传染性病菌,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转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鸡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区放养。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可不分区。
  (4)放牧管理。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的草鸡要适时补饲,草鸡在早晚各补饲一次,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为使草鸡在130日龄左右体重既达到上市标准又不会太肥,补饲精料的粗蛋白含量要适宜,参考配方为(%):玉米58.4,麦麸9.5,豆粕22,骨粉2.5,草糠6,食盐0.3,微量元素添加剂0.1,蛋氨酸0.1,氯化胆碱0.1。
  在放养期间,要注意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下雨、下雪或起大风前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止鸡受寒发病。夏季的晚上,可在林地悬挂一些白炽灯,以吸引更多的昆虫让鸡群捕食。放养初期每天放牧3~4小时,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为使鸡群定时归巢和方便补料,应配合训练口令,如吹口哨、敲料桶等进行归牧调教。
  
  5.疾病防治
  
  草鸡在林地放牧,不易管理,因此,要求饲养员责任心强,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状况,详细记录鸡群的采食、饮水、精神、粪便、睡态等状况。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同时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服药物。在放牧期间,定期在鸡饮用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消毒药,以控制饮水中有害菌群的含量,防止疾病传播。
  草鸡围林野养,虽然远离村庄和鸡场,但同样需要科学免疫。参考免疫程序为:1日龄马立克疫苗皮下注射,4日龄传支H120苗滴鼻,8日龄和30日龄新城疫IV系苗滴鼻,12日龄和25日龄法氏囊苗滴鼻,35日龄鸡痘苗皮下刺种,50日龄传支H52苗2倍量饮水,60日龄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90日龄鸡大肠杆菌苗肌内注射,留做产蛋的鸡群在120日龄时,还要肌肉注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三联灭活苗。用疫苗后的疫苗瓶不可乱丢,要做深埋或煮沸等无害化处理。
  搞好林地、鸡舍卫生。鸡舍每周清扫一次,转换轮牧区时,彻底清除上一牧区的鸡粪,并用抗毒威喷洒或石灰乳泼洒消毒,鸡舍每2周带鸡消毒一次。
  野养草鸡在林地内到处啄虫、啄虫卵,寄生虫病多发,鸡群每隔1~1.5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一次,以提高鸡群的生长速度、均匀度及肉品的安全性。(江西省畜牧良种场 陆菊 邮编:330044)
其他文献
国内外对记忆效能感、任务难易度判断、学习判断、自信心判断等元记忆监测判断的运行机制有基于理论和基于经验两种假说,但未经实证证明。鉴于此,通过两个实验来实证。目的一:
建筑中水是水质较好的污水经过收集、水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再输配给建筑或小区内用作冲厕、绿化等用水。建筑中水的利用既可以节约淡水资源,又可以减轻水环境的污染,具有
什么是流脑?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人群主要是15岁以下.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11月后发
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快速传播,同时虚假信息也在网上泛滥。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用户传播消息的有限性行为模式,从而提出了一种在线社交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控制方法( False 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