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乌龙茶和乌龙茶的茶叶成分比较分析

来源 :蚕桑茶叶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黑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以福建安溪县2012年春季产黑乌龙茶和乌龙茶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生物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氨基酸组分等物质进行检测。试验得出,黑乌龙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组成、儿茶素等较乌龙茶偏低,可可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较乌龙茶略高。
其他文献
秋蚕是继春、夏蚕之后连续饲养的蚕。在饲养过程中气候多变经常会遇到超出蚕的生理适温、适湿范围的现象,并且春、夏蚕遗存在环境中的新鲜病原体又较多,易发生各种蚕病,加之叶质
蚕种是一种特殊商品,是蚕桑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蚕种质量优劣不仅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的声誉和效益,还直接影响到蚕农的经济利益。因此,繁育高产优质的蚕种,对于促进整个茧丝绸业
近年来,家蚕病毒病流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蚕农的生产积极性,该病由过去的秋季发生转向全年各季都有发病。自2009年开始,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资助下,射阳县在三个重点镇
自从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试验成功秋蚕制种室内纸上产卵(1张纸47cm×41cm放30只蛾),挂纸上山收蚁的方法(1971年)之后,秋柞蚕的制种,由各家各户分散制种到以村屯为单位的集体制种,
为探讨解决我县秋期蚕种催青时催青室不足的矛盾,提高催青室的催青容量,我们从2005年夏蚕期催青开始,先后三期进行了双层蚕种加密催青的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母蛾样本质量、数量和镜检方法是影响蚕种微粒子病检验准确性的三要素。这里就母蛾样本的管理谈几点作法,涉及批次设计,小批段划分,袋蛾抽样,蛾袋收烘及送检等方面,并制作流程图。
期刊
以乳酸菌发酵后的胡萝卜汁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乳酸菌发酵胡萝卜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胡萝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胡萝卜发酵液70%、蔗
大棚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已为大多数蚕农接受。在建湖县涌现出一批使用大棚养蚕技术而获得高产、高效益的典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由于蚕农大棚的搭建方
镇巴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零污染环境及其得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宜于养蚕,其所产蚕茧在丝长及解舒等技术指标均优于汉中及周边其他区域,但由于受传统养蚕习惯的影响,许多